東漢時期平武這個地方有個人名叫虞詡(yúxǔ),他十二歲就精通《尚書》,朝廷認為他是一個奇男子,就想讓他做官。虞詡因為有九十歲的祖母在家無人照顧,所以就沒有去。祖母去世後,虞詡才到太尉李修那裡出任郎中一職。
有一年,羌人和匈奴人幾乎同時從西方和北方入侵東漢王朝。東漢大將軍鄧騭(zhì)在討論如何對付入侵者的時候,提出放棄西面,集中力量專對北方的作戰方針。對此,大多數大臣表示同意,而職位較低的虞詡則反對,並且把自己的意見告訴給李修。李修認為虞詡的意見可行,便按照他的主張做,保住了涼州。自以為是的鄧騭看到有人竟敢公然反對他,很是惱火,準備找機會報復虞詡。
不久,有個地方發生了戰亂,人民造反,殺害地方官吏,事情越鬧越大。鄧騭就故意派虞詡去那裡做官。虞詡的朋友看出了鄧騭的用心,很為他擔憂,並告訴他:“到那裡做官,凶多吉少埃”虞詡笑了笑說:“一個人的志向不應該隨便改變,做事情就不應該懼怕困難。去那裡任職也是我的職責。不遇到樹根盤屈、枝節交錯的樹木,又怎麼能辨別出斧頭的鋒利呢?(原文是:‘不遇盤根錯節,何以別利器乎?’)”他到任之後很快就平息了動亂,得到了皇上的信任和嘉獎。 後來,“盤根錯節”就成為一句成語,比喻事情複雜,頭緒很多,難以辦理,不容易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