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第十九集)
1981年中廣電台檔名:9-4-19
◎教授坐禪第四
【師示眾雲。善知識。何名坐禪。此法門中。無障無礙。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善知識。何名禪定。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本性自淨自定。只為見境思境即亂。若見諸境心不亂者。是真定也。善知識。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外禪內定。是為禪定。淨名經雲。即時豁然。還得本心。菩薩戒經雲。我本性元自清淨。善知識。於唸唸中。自見本性清淨。自修自行。自成佛道。然此門坐禪。元不著心。亦不著淨。亦不是不動。若言著心。心元是妄。知心如幻。故無所著也。若言著淨。人性本淨。由妄念故。蓋覆真如。但無妄想。性自清淨。起心著淨。卻生淨妄。妄無處所。著者是妄。淨無形相。卻立淨相。言是工夫。作此見者。障自本性。卻被淨縛。善知識。若修不動者。但見一切人時。不見人之是非善惡過患。即是自性不動。善知識。迷人身雖不動。開口便說他人是非長短好惡。與道違背。若著心著淨。卻障道也。】
這一章經文不長,是本經裡面文字最少的,但是很重要。因為坐禪是禪宗的基本修學法,若對於坐禪的理論與事相不能真正瞭解,則會盲修瞎練。古德說:「坐禪雖標榜身口意三業不動,然一切處心不動,則語默動靜無不是禪。」釋迦牟尼佛當年示現在世間,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足跡遍五印度,大經常讚歎說:「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這就是釋迦牟尼佛的禪定,這一點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若只說盤腿面壁是禪,不是盤腿面壁就不是禪,這決不是祖師門中正確的禪定。所以,在六祖平常教誡中,弟子特別集結法要,告訴我們大師教授坐禪的綱領。經文分為四個段落:
第一段:「解釋坐禪」。六祖說:「此法門中,無障無礙。」這一句是這一章經的總綱,我們要牢牢的記祝大乘佛法、一乘佛法確實是無障無礙,正是《華嚴經》講的四無礙法界。尤其是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就是真正的禪定;有礙則非禪定。六祖說:「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由此可知,坐禪的「坐」字,並不是盤腿面壁打坐的「坐」,而是取這個字的意思;譬如,我們身坐在那裡,身就「不動」。坐禪不是教我們身坐;換句話說,不是教我們身不動,而是教我們心不動,這才是坐禪。心不動是「坐」,身不動不是「坐」。「禪」是什麼?見性不動。見性不動,《楞嚴經》十番顯見裡說得好,「顯見是心,顯見不動」,顯見不動就是禪。換句話說,說了一個「不動」,當然不滅、不失、無還、不雜、無礙、不分、超情、離見都包括在這一句的意思裡面。這就是真心,這就是佛性。所以,自性不動就是禪,自性清淨心就是禪心,就是真正的禪定。這是大師在此地特別教誡我們,我們必須要體認。
這一章題目是「教授坐禪」,似乎是偏重在禪宗的修學上,實際說來,一切大乘佛法,包括淨土法門在內,無不是修學禪定。尤其是《楞嚴經》,所講求的是「楞嚴大定」,那是上上之禪。而《大勢至念佛圓通章》、《觀世音耳根圓通章》是《楞嚴經》的精華,可見念佛就是修的禪定。因此,教授坐禪這一章的宗旨、方法,是遍及一切大乘所有的法門,我們不要看得太窄校
第二段:「解釋禪定」。六祖說:「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面我們能離相,這就是禪。內要是不亂,若見境心不亂者,這是真正的定。外禪內定,是為禪定。」這是南傳頓教對於禪定解釋的精義,語言雖然很簡單,意境確實是有相當的深度。尤其是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能夠心不亂、心不動,這才是佛祖所謂的禪定。六祖又舉《淨名經》做證明,經云:「即時豁然,還得本心。」《菩薩戒經》云:「我本性元自清淨。」《高子遺書》云:「但自默觀吾性本來清淨無物,不可自生纏擾」,只要自生纏擾,就是違背了自性清淨心。「吾性本來完全具足,不可自疑虧欠。」實在講,一切眾生與諸佛如來是平等不二,諸佛如來比我們並沒有增加一些,我們比諸佛如來也沒有缺少什麼;法法本來具足,我們要能體認這個事實真相。「吾性本來蕩平正直,不可自作迂曲。」平等正直是本來心,本性本來如是;我們在境界裡不平等,行事不正直,這是病,這不是真心裡面所有的。所以,不可自作迂曲。「吾性本來廣大無垠,不可自為侷促。」這個意思在《楞嚴經》有詳細的說明。「吾性本來光明照朗,不可自為迷昧。」迷是迷惑,昧是愚昧;迷惑、愚昧也不是我們真心本性原有之物。「吾性本來易簡直截,不可自增造作。」我們要像佛菩薩一樣,在日常待人接物之中,要修學「作而無作,無作而作」,如此才能與真性相應,才是真正的禪定現前。
第三段:「大師教導我們正確的修行方法」。這裡面有幾句話非常重要。六祖說:「於唸唸之中,要自見本性清淨」。唸唸之中,就是二六時中。六根接觸六塵起作用的時候,正如宗門說的「六根門頭放光動地」,這是要「自見本性清淨」。特別要注意到的,大師教我們要「自修自行,自成佛道。」修就是修正我們的毛病過失。我們唸唸中不見自性清淨,這就是過失;唸唸中自見本性清淨,這就是正確的。這一個大前提非常重要。
六祖說:「此門坐禪,原本並不執著心,也不執著淨,也不是不動。」大師在黃梅東禪寺八個月,每天舂米破柴,可見他不是不動;他在黃梅八個月是修的真定,而我們凡夫肉眼卻看不出來。這是修學坐禪重要的綱領。六祖說:「四威儀中,即行住坐臥,不見人之是非善惡過患,即是自性不動。」諸位特別要記住,前面所講的「自修自行,自成佛道」,不是對人,也不是對事。對人、對事則有是非曲直,對自己決定沒有是非善惡。自性本來清淨,自性本來不動,這才是真正的修行。
第四段:教導我們,不明瞭這樁事的真實相,免不了要發生過失。祖師開導我們:「心元是妄」,這是講心意識;「故無所著」,著就是迷。修行人起心若執著淨,「我現在修的是淨土,我現在的身心很清淨」,你自己妄立一個清淨相,這樣就不清淨,就將我們的自性本淨障礙住,就被妄境所纏縛。迷人身雖不動,口裡常說別人是非長短好惡;換句話說,自己身不動,接觸外面,妄心、妄念還是隨時起來,與道就相違背。由此可知,真正修行人,如六祖所說的不見他人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總而言之,修行人如果執著心、執著淨,總是障道,總是錯誤。這是「教授坐禪」的綱領,希望我們能記住,對我們的修學能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