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講記 第16集
一日思惟:時當弘法,不可終遯。遂出至廣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師講《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分北本跟南本,北本四十卷,南本三十六卷。六祖大師在客店聽聞《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開悟,他並沒有聽到佛性的問題;之後他參訪五祖弘忍大師,說:「佛性本無南北」,這不是《金剛經》的思想,而是《涅槃經》的思想,《涅槃經》一直在談眾生皆有佛性、談如來藏、談常樂我淨。奇怪,他是聽聞《金剛經》,怎麼回答《涅槃經》的思想?
根據《景德傳燈錄》,記載六祖聞《金剛經》開悟之後,前往黃梅見五祖途中,聽到無盡藏比丘尼誦《涅槃經》;但這本《曹溪原本》講的時間點剛好是相反。當然,之前或之後都不重要,不會影響你開悟。六祖大師的思想受《涅槃經》和《金剛經》的影響很深,在六祖大師的時代盛行《涅槃經》跟《法華經》,後來才盛行《華嚴經》,每一個時代盛行的經典不一樣。後人把這三本經視為三本重要的經典,讀完《六祖壇經》,一定要讀《金剛經》,之後要好好地讀《涅槃經》。現在幾乎沒有法師在說《涅槃經》,說明這個時代它沒有什麼知名度,但六祖那個時代讀的人很多。
《涅槃經》很重要,「眾生皆有佛性」的理論就在這本經,是釋迦牟尼佛臨涅槃前講的,將他講經說法四十九年的內容重新講一遍,無論是大乘、小乘的內容都有。先把《六祖壇經》讀通,有因緣看《涅槃經》就會懂。
時有風吹幡動,一僧云:風動。一僧云:幡動。議論不已。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一眾駭然!
【時有風吹幡動,一僧云:風動。一僧云:幡動。議論不已。】「有風才有幡動」還是「有幡才會動」?這兩種說法到底哪裡有錯呢?你們有沒有注意到外面在動工?那現在是有施工還是沒有施工?外面施工也好,沒有施工也好,事實上只要你不起心動念,就是平等而已。到底說「風動」、「幡動」對不對?對,都是境,是外面的境界,你應如實觀,境界就是境界,風動和幡動平等,美與醜平等,現象本身不分別。
舉例說,是神木比較高,還是小草比較高?你講的是不是你的看法,那神木對小草有沒有看法?小草對神木有沒有看法?你現在有沒有坐在椅子上?你前面有沒有桌子?那桌子對椅子有沒有看法?沒有!椅子對桌子也沒有看法,桌子本身也不知道它叫桌子,椅子也不知道它叫椅子,它們連自己是什麼都不知道,怎麼會在那裡比較!所以境界就是境界,現象就是現象,它們是平等的,現象沒有善惡,境界沒有罪過,是你自己起善惡好醜的概念,有言:「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但是我們卻偏偏眼睛看著這個世界說:五濁惡世。
你如果深入研究經典,就知道是因為你的心是五濁惡世,所以釋迦牟尼佛才跟你說五濁惡世;佛土本身是一樣的,是清淨的,是你的心不清淨,所以他隨順你的心來跟你說五濁惡世,或希望你覺醒,讓你離苦得樂,覺醒之後,淨與垢是一樣的。《心經》不是說不垢不淨嗎?你明白了就一樣,不明白、這個世界就是五濁惡世,其他世界就是淨土。
風動、幡動的問題很簡單,因為你看到現象,所以從現象來分析,現象的本身就是本身,它原來的樣子就是原來的樣子,你不需要將它污名化。比如說排水溝就是排水溝,要說它臭嗎?花開不可以和花謝比,花開就是花開,花謝就是花謝,連名詞都是多餘的。我們首先創造名詞,其次在名詞中賦予個人的概念,接著在這個概念中決定現象的好壞,迷了又迷,迷三層,但是你不容易察覺。
你只要明白一句話,現象本身就是現象,你不要說這個現象怎麼樣,問題是你這個人怎麼樣。所以,這兩個出家人講風動、幡動,以現象來講是對,但是如果你一直停留在談現象,你根本沒有解決問題。我命不好就是命不好,你不要說這如夢幻泡影,不要否認現象。但是,佛法裡面有兩種真理:一種叫俗諦,一種叫真諦,俗諦是人類共同的看法,所談的都是現象。開悟的人能不能闖紅燈?這很明顯嘛!你不能說:我已經學得照見紅燈皆空;真諦講的是真理的部分,這兩個事實上可以同時存在的,實際就是一個,俗諦就是緣起,真諦就是性空,本身就是同時的。
說風動有道理,說幡動也有道理,因為「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這是緣起法則,緣起一定有彼此,兩個人在那裡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有意義嗎?你爭贏了也還是有煩惱,還是不能開悟。如果不從佛法的角度來談,你根本沒有辦法解決世間人的紛爭。
【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一眾駭然?六祖大師一語道破:「是你的心在動9事實上現象是現實,爭論是沒有意義的。為什麼你會知道風動?電風扇現在在吹,就是風動,你為什麼會知道它風動?因為你心動啊!你不起心,怎麼知道風動、幡動?!明白佛法的人很清楚:事實上你現在是可以改變一切的,不是講現象變,你的心才變,是你當下的心可以變;你可以變得很快樂、很積極、樂意去幫助別人。
〔仁者心動〕:重點在「心」,和前面風動、幡動的「境」合起來就是「心境」,你不要學了《般若經》之後,就忽略現象和境界,否則學錯、學偏都不知道。你要知道理體是什麼,現象是什麼,兩者一體一用,一體一相,理可以頓悟,事要去漸修。
印宗延至上席,征詰奧義。見能言簡理當,不由文字。宗云:行者定非常人,久聞黃梅衣法南來,莫是行者否?能曰:不敢!宗於是執弟子禮,告請傳來衣缽,出示大眾。
【印宗延至上席,征詰奧義。見能言簡理當,不由文字。】你們在回答問題不是一句話都答不出來,要不就是說一大堆,沒有說出重點。你看禪師在講話,那些話不得了,不囉嗦、不是腦袋裡所學的佛法知識,也不是背經文給你聽,所以只要聽人講話就知道他有沒有悟。如果有人問你什麼是色什麼是空,你就說色就是空,空就是色,那你索性背《心經》就好了。六祖是從他的心地上講出來的,內行人一聽就懂。
【宗云:行者定非常人,久聞黃梅衣法南來,莫是行者否?能曰:不敢?
五祖傳衣缽給六祖這件事發生在十五年前,印宗法師心中一直有這個人,而且他看到六祖慧能,聽他講話「言簡理當,不由文字。」猜想此人若不是大徹大悟者,大概就是六祖慧能了;六祖謙虛稱「不敢當」。六祖這時候尚未出家,印宗法師是老和尚,而且是一方的高僧、住持,誰為大?見性為大,不管你在家出家,他見性就比你大,所以印宗大師會施弟子禮,以示尊敬。
【宗於是執弟子禮,告請傳來衣缽,出示大眾。】因為一般人都著相,為了讓其他人信服,所以要拿出衣缽來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