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節

譯文

佛又告訴阿難:“那無量壽佛所在的極樂世界裡的諸菩薩,都能在一生裡候補佛的位置,但那些為拯救眾生,發殊勝大願,從極樂世界進入生死界,教化度脫有情眾生的菩薩們除外。阿難,在那極樂世界,諸多的聲聞弟子,其身光有八尺長,諸菩薩的身光能照徹成百上千由旬。眾菩薩中,有上首二尊,他倆於一切眾中,最為第一,其光明能普照三千大千世界。”阿難問道:“那兩位菩薩是誰?”佛說:“他倆一名叫觀世音,一名叫大勢至,這兩位菩薩現就居住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行菩薩大道,利樂有情,攝護那些念佛眾生脫離苦途,往生極樂世界。阿難,你要知道,那些能往生極樂世界的眾生,慧根有鈍有利。鈍根器的人,受佛法教化,才能成就生忍與法忍的境界:那利根器的人,能證得體認一切事物之實相為空,心安住於真理而不動的無生法忍的無限智慧境界。再者,那極樂世界的諸菩薩,在其行道過程中,乃至成佛時,永離惡趣,神通無限自在無礙。除非他們願入生死界,在五濁惡世中示現為穢土眾生,但不影響他們生生世世,常憶宿命,不昧本因。”佛接著叫阿難起身,面向西方頂禮示敬。”

阿難馬上從座位上起來,合掌而立,面向西方,五體投地,頂禮膜拜,並對佛說道:“我今天想見到那極樂世界以及無量壽佛,以便我更好地供養禮拜無量壽佛,更好地廣種善根。”說完,阿難便馬上看到無量壽佛從其掌心放出無限光明,普照一切佛土。無量壽佛光明四射,娑婆世界的所有黑山、金山、寶山、目真鄰阤山、須彌山、鐵圍山,以及所有的大海江 河、樹木叢林、天人房舍宮殿等一切景物,無不沐浴在光明之中。無量壽佛的光明,恰如一輪紅日朗照世間,使所有聲聞眾和諸菩薩的光明頓時遜色。

那時,天龍八部等其他聽法眾生,也都親眼目睹了極樂世界的種種莊嚴景觀,也看到了諸多聲聞菩薩圍繞在無量壽佛身旁,恭聽佛法的情景,那情景就像住在高高的須彌山上的天王從大海深處出來一樣。此時的極樂世界,雖在遙遠的西方世界的億萬里之外,但佛陀以其威神之力,就像近在眼前一樣,佛從極樂世界察見我們這個世界,也同樣如近在眼前。

接著,佛又對彌勒菩薩說:“彌勒,你可曾看到那極樂世界,從地往上,直至色究竟天的一派美妙莊嚴?你可曾聽到那無量壽佛在弘傳宣說佛法,其大法妙音在廣袤的佛土上流布弘揚,化導眾生?你可曾見到極樂國土的眾生,身如浮雲般輕盈地穿行遊走在虛空宮殿的情景?可曾看到他們能遊遍十方世界供養諸佛的情景?”彌勒菩薩點頭稱是,連聲說道:“世尊,你所問的那些,我全部耳聞目睹到了。”

原典

佛告阿難:“彼國菩薩,皆當究竟一生補處,除其宿願為眾生故,以大宏誓,入生死界,度脫有情,隨意而作佛事。阿難,彼佛國中,諸聲聞眾,身光1一尋2,菩薩光明,照百由句,或千由旬。又有二菩薩,最尊第一,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

阿難白佛:“彼二菩薩其號雲何?”佛言:二名觀世音3,一名大勢至4。此二菩薩現居此界,作大饒益,攝念佛人生彼佛國。阿難,其有眾生,得生彼閾,其鈍根者,見佛聞法,成就二忍5,其利根者,得不可計無生法忍6。又彼菩薩,乃至成佛,不受惡趣,神通自在,除以宿願,生他方五濁惡世,示現同彼7,常識宿命。阿難,汝起面西頂禮8。”

爾時,阿難即從座起,合掌面西項禮,五體投地,白佛言:“我今願見極樂世界無量壽佛,供養禮拜,種諸善根。”即時無量壽佛,於其掌中放無量光,普照一切諸佛世界。於此世界,所有黑山、雪山、金山、寶山、目真鄰阤山、須彌山、鐵圍山,大海江 河、叢林樹木及天人宮殿,一切境界,無不照見。譬如日出,明照世間,亦復如是。聲聞、菩薩,一切光明,皆悉隱蔽。

爾時會中,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皆見極樂世界種種莊嚴,及見無量壽如來,聲聞菩薩圍繞恭敬,譬如須彌山王,出於大海。爾時,極樂世界,過於西方百千俱胝9那由他國,以佛威力,如對目前,彼見此土,亦復如是。

爾時,世尊告彌勒菩薩言:“汝見極樂世界,從地以上,至色究竟天,諸莊嚴否?汝聞無量壽佛,大音演說妙法,宣佈一切佛剎,化眾生否?汝見彼國眾生,游處虛空、宮殿隨意否?或遍至十方,供養諸佛否?”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一一皆見。”

註釋

1身光:佛門聖眾有頂光與身光,從身上所發出的光稱為身光。

2尋: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

3觀世音:以慈悲救濟眾生為本願的菩薩,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左脅侍,“西方三聖”之一。凡是遇難眾生誦念其名號,菩薩就馬上觀其音聲前往拯救解脫,所以稱觀世音菩薩。中國唐代因避諱唐太宗李世民的名,所以去掉“世”字,略稱“觀音”。觀世音是中國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相傳其顯靈說法的道場在浙江 普陀山。

據稱觀世音的生日是農曆二月十九,成道日是農曆六月十九,出家日是農曆九月十九。隨著歷史的發展,產生了各種不同的有關觀音名稱和形象的說法,有六觀音、七觀音、甚至三十三觀音,但一般所說的觀音是指作為總體的聖觀音。據稱觀音可以應機以種種化身救眾苦難。觀音在中國寺院中的塑像常作女相,女相觀音造像始於南北朝,盛於唐代以後。

4大勢至:佛教菩薩名,也稱“得大勢”、“大精進”,與觀世音菩薩同為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脅侍,世稱西方三聖,大勢至是阿彌陀佛的右脅侍。此菩薩因其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眾生離三途,得無上力;又在行動時,十方世界一切地皆震動,所以被稱為“大勢至”。《首楞嚴經》卷五<念佛圓通章>稱,大勢至菩薩於因地時,以念佛心入無上忍,所以今攝此娑婆世界的念佛眾生,歸入淨土。另外,《悲華經》卷三載,當阿彌陀佛入滅後,由觀世音菩薩補其位;觀世音入滅後,則由大勢至補處成佛。開於大勢至菩薩的形象,《觀無量壽經》說其天冠中有五百寶筆,一一寶華又有五百寶台,每一寶台皆現十方諸佛之淨妙國土相;頂上的肉髻如缽頭摩華,肉髻中安置一寶瓶,其餘身相與觀世音菩薩大同小異。

5二忍:忍是忍辱、忍耐、堪忍、忍許、忍可、安忍等意思,即受他人的侮辱惱害等而不生嗔心,或自身遇害而不動心,證悟真理,心安住於理上。忍有多種分類,二忍是其中之一。二忍,一是指生忍與法忍。雖然受眾生迫害或優遇,仍然不執著於違順之境而忍,或者觀眾生沒有初、中、後的差別,而在眾生之上體認空理,不墮於斷、常二邊,二陷於邪見,這就是生忍(又作眾生忍);體認一切事物的實相焉空,心安住於此真理之上而不動,這就是法忍(又稱無生法忍)。二是指世間忍與出世間忍。初心菩薩以有漏心,依諸果報福業,對所遇世間苦樂違順的事加以忍耐,這就是世間忍,也就是有相、有漏的安忍;大菩薩安住法性之理,自在表現各種作用,而無絲毫執著,稱為出世間忍,即無相、無漏的安忍。三是指安受苦忍與觀察法忍。前者是指能安心忍受疾病、水火、刀杖等苦,而不為所動;後者是指能觀察諸法體性虛幻,本無生滅,信解真實而心無妄動,安然忍可。

6無生法忍:是指體認一切事物的實相為空,心安住於真理之上而不動。

7彼:此處“彼”是指穢土眾生。

8頂禮:即兩膝、兩肘及頭著地,以頭頂敬禮,承接所拜的人的雙足。向佛像行禮時,舒開兩掌過額頭,承空,以表示接佛足。頂禮的意思跟五體投地、接足禮相同,是印度最上的敬禮。

9俱胝:是印度數量名稱,意譯為億。《玄應音義》卷五載:俱致,或稱俱胝,即中土所稱的“千萬”或“億”。

《無量壽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