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經求佛的故事

取經求佛

漢明帝登基後第七年,皇太后陰麗華害病去世。漢明帝是很愛他母親的。他再也見不到母親,心裡沒著沒落地難受,晚上老睡不著覺。有一個晚上,他做了一個很奇怪的夢,夢裡看見一個金人,頭頂上有一圈白光,一閃一閃地在宮殿裡搖晃著。漢明帝正要問他是誰,從哪兒來,那個金人忽然升到天空,往西去了。漢明帝嚇了一跳,醒了,擦了擦眼睛一瞧,什麼也沒有。蠟台上那支蠟燭正一閃一閃地搖晃著。他對著蠟燭出了一回神,天也就亮了。漢明帝把這個夢告訴了大臣們。大臣們都說不上那個頭頂發光的金人是誰,更沒法說這個夢是凶是吉。漢明帝說:「聽說西域有位神叫做『佛』。我夢見金人是往西去的,說不定就是佛。」博士傅毅說:「皇上說得對!佛是西方的神,還有佛經吶。從前驃騎將軍霍去病徵伐匈奴,帶回來休屠王供奉的金人,據說那個金人是從天竺傳到休屠國去的。武帝把金人供養在甘泉宮裡。後來打了這麼多年伏,金人不知哪兒去了。皇上夢見的金人,準是天竺來的佛。」漢明帝聽了這番話,覺得挺有趣兒,就派郎中蔡愔〔yīn〕和秦景往天竺去求佛經。

天竺也叫身毒〔「身毒」念作「捐篤」〕,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降生的地方〔釋迦牟尼生在尼泊爾,現在的尼泊爾和印度在古時候總稱為天竺或身毒〕。他生在公元前557 年,本來是個小國的太子,從小在宮裡享受榮華富貴。後來長大了,他看到衰老的人和害病的人那種苦惱勁兒,心裡挺難受;更別提看到死人了。他覺得人生就是痛苦,還不如不生在世上倒好。要是沒有「生」,就沒有「老」,沒有「病」,也沒有「死」了。做了人,誰都逃不了生、老、病、死。他越想越不是味兒。有什麼方法擺脫人生的痛苦呢?他下了決心,離開了王宮,到山裡去靜修。經過十六年的沉思默想,他創設了一個宗教,就是佛教,也叫釋教。他宣傳物質是暫時的,精神是不滅的;一切事物,有因必有果,所以行善作惡,都有報應;生物從人類到昆蟲,都是平等的,所以做人要以慈悲為本,不可殺害一切有生命的東西。當時天竺還是奴隸社會,受苦的人多。許多人聽了他的這些話,還居然都相信了,佛教就這樣很快地傳開了。釋迦牟尼的弟子還把他的話記載下來,編成了十二部經典。

蔡愔和秦景經過了千山萬水,歷盡了千辛萬苦,終於到了天竺國。天竺人很歡迎中國派去的使者。蔡愔和秦景在天笠學會了當地的語言和文字。天竺有兩位有學問的佛教徒,一個叫攝摩騰、一個叫竺法蘭,也學會了中國的語言文字,幫助蔡愔和秦景懂得了一點佛教的道理。蔡愔和秦景邀請他們到中國來,他們同意了。這麼著,蔡愔和秦景帶著兩位天竺僧人,還有一幅佛像,四十二章佛經,回到中國來了。

他們用一匹白馬馱著佛經,好容易經過西域到了洛陽,安頓在東門外的鴻臚寺〔招待外國人的賓館〕裡。蔡愔和秦景朝見漢明帝,呈上了佛像和佛經,引見了兩位僧人。

漢明帝看了佛像,也記不清是不是夢裡看見的金人,翻了翻佛經,一個字也不認識。攝摩騰和竺法蘭給他講了一段,他也聽不明白,只是跟著點頭。他吩咐人修理鴻臚寺,把佛像供在裡面,請兩位天竺僧人主持佛教的儀式。那匹馱佛經的白馬也養在裡面,鴻臚寺就稱為白馬寺。

漢明帝聽不懂佛經,王公大臣也不相信佛教。大夥兒只把白馬寺裡的佛像、佛經和兩位僧人當作外國傳來的新鮮玩藝兒,覺得好玩兒就去看看,誰也不怎麼重視。只有楚王劉英特別感興趣,他派使者來到洛陽,向兩位僧人請教。兩位僧人就畫了一幅佛像,抄了一章佛經,交給了使者,還告訴他怎麼樣供佛,怎麼樣禮拜,怎麼樣祈禱。使者回到楚國,照樣說了一遍。劉英就在宮裡把佛像供在宮裡,早晚禮拜禱告,求佛祖保佑他「逢凶化吉、遇難呈祥」。他打著信佛的幌子結交方士,刻製圖文作為「符命」,說自己應該做皇帝。劉英這裡還沒動起來,早有人向漢明帝告發了,說楚王劉英謀反,應當處死。漢明帝派人調查屬實,就廢了劉英的爵位。劉英只好自殺,佛祖也救不了他的命。

漢明帝供奉佛像的事兒,一些儒生本來就不贊成,可又不便反對。如今出了楚王劉英謀反的事兒,他們正好借這個機會請漢明帝專門尊重儒家。漢明帝本來也不相信佛教,就在南宮辦了一個太學,讓貴族子弟學習儒家經典,特別是孝經。他想,要是人人都順從父母,還會有誰來奪他的皇位吶?他還特地到魯地去祭奠孔子,親自到太學去講孝經。

漢明帝辦太學,注重文教,果然培養了一些喜歡讀書寫文章的名士。可也有一個書香子弟,居然拋了書本,扔了筆桿。他就是班彪的兒子班超。

《林漢達歷史故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