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發現新大陸而名垂青史的哥倫布,當今可算是家喻戶曉。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哥倫布成功的背後,敢於為他那遭人非議的西航計劃承擔風險,並鼎力支持他的卻是伊莎貝拉女王。至於這位兩班牙女王的身世,她的愛情婚姻,與西班牙的統一,與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有什麼聯繫和影響,恐怕就更鮮為人知了。下面,就讓我們來敘述一下這位女王動人的故事吧。
在古代,西班牙不過是古羅馬的一個省,外族入侵後開始建立了西哥特王國,地跨當今的西班牙和高盧的大部分。8 世紀初,阿拉伯人跨越直布羅陀海峽征服了西哥特王國,建立了幾十個「哈里發國家」。8 世紀末,法蘭克人開始征服西班牙,也建立了一些封建小柄。經過長期的戰爭兼井,12 世紀以後,在伊比利亞半島上,除了卡斯提耳和阿拉貢兩個大國外,阿拉伯人還殘存一個格拉納達國家。如果卡斯提耳和阿拉貢能聯合起來,就能擊敗格拉納達,西班牙也就能完成統一大業。而卡斯提耳和阿拉貢正是通過伊莎貝拉公主和斐迪南王子的愛情婚姻攜起手來的。
在現今馬德里西北大約140 公里處有座寂靜的村莊,叫馬德里加爾,這就是昔日卡斯提耳國的王宮所在地。伊莎貝拉1451 年4 月22 日就在這裡出生,其父是卡斯提耳王國的國王胡安二世。
伊莎貝拉雖然是國王的長女,但誰也沒想到日後她會繼承王位。因為當時胡安與其前妻已有了26 歲的王太子恩裡克,而且伊莎貝拉的母親兩年以後又生下了阿方索王子。
胡安二世體質孱弱,昏庸無能,生來就不是作帝王的料子。因而,他在位期間,王公貴族專橫跋扈,國勢日益衰敗。伊莎貝拉的母親也叫伊莎貝拉,是葡萄牙王國的公主。胡安二世喪妻後,把她從葡萄牙娶來作為第二個妻子。
她年輕漂亮,但生性暴烈,她不僅與王太子恩裡克冰炭不容,而且也看不慣濫用職權、胡作非為的宰相德·盧納,與他針鋒相對,處處為敵,最後終於將不可一世的宰相送上了斷頭台。懦弱無能的胡安二世一貫膽小怕事,因此而深受刺激,從此臥床不起,於1454 年去世。這時,伊莎貝拉公主3 歲,弟弟阿方索才8 個月。
父王死後,王太子恩裡克繼位,稱亨利四世。他對國家政事昏庸驕狂,是個十足的昏君,當時歐洲人都稱之為「無能的恩裡克」。不久,他就把一向與自己不和的繼母連同年幼的弟妹趕出了宮門。伊莎貝拉隨母親來到鄉下,住在阿雷瓦洛堡,過著平民般的田園生活。由於生活上一落千丈,屈辱和貧困使她的母親漸漸變得精神失常,成了瘋子。伊莎貝拉不得不肩負起照料弟弟和母親生活的重任。
恩裡克結婚多年,但一直無子女。他與第一個妻子離婚後,娶葡萄牙公主為妻。這第二個妻子,年輕漂亮,幾年過去了,仍未生育。人們普遍認為,是恩裡克生理上有缺陷。但兩年之後,王后卻生下了一個女兒,朝野內外一時議論紛紛。
以托萊多大主教卡羅裡和海軍司令恩裡克斯為首的貴族集團,一向與王權抗衡,是亨利四世的死對頭。他們當然不會放過這件事。於是,他們認為剛生下來的喬安娜公主不是國王的女兒,而是王后與騎士貝特朗生的孩子,並以此為由對國王提出了「不信任案」。當時在卡斯提耳王國,貴族們常常以提出「不信任案」的方式來更換他們的國王。
貴族們在布爾戈斯集會,宣佈廢除亨利四世,擁立一個「新國王」,即先王的次子、伊莎貝拉公主的弟弟阿方索。於是,年僅11 歲的阿方索就被反叛的貴族集團以「阿方索十二世」的名義推上了政治舞台。這樣,卡斯提耳王國就出現了兩王並存,爆發了一場爭奪王位的內戰。
混戰中,13 歲的伊莎貝拉公主被帶到哥哥恩裡克的王宮,作為人質軟禁起來。但她始終偏向於弟弟一方。3 年後,伊莎貝拉勇敢地逃脫兄長的監禁,回到了弟弟的營地。姐弟久別重逢的喜悅來盡,數月後的一天,年幼的阿方索十二世突然身亡,據說他死於非命,被人毒死。伊莎貝拉失去了唯一的親人,悲痛欲絕,恨不得去修道院度過餘生。
反叛的貴族集團突然失去君主以後,便著手擁立伊莎貝拉公主為女王。
但是,伊莎貝拉公主卻執意不從。她回答說:「只要兄長恩裡克國王活在世上,任何人也無權篡奪王位。二世並立以來,可憐的卡斯提耳人民受盡了苦難。我弟弟的死正說明上天不允許二王並存。今後我要協助兄長重新建設國家。」
伊莎貝拉這一席深明大義的話,使內戰雙方幡然悔悟,亨利四世和貴族們簽訂了和約,共同承認伊莎貝拉為王位繼承人。卡斯提耳的王位之爭暫告平息。
這時,伊莎貝拉已是個17 歲的少女。這位女王位繼承人的婚事自然成了朝野上下各種勢力共同關注的問題。伊莎貝拉小的時候,她的母親曾談起想把女兒嫁給阿拉貢王子斐迪南,傾向於西班牙統一的一派貴族便舊事重提,極力主張伊莎貝拉與斐迪南結婚,這樣在斐迪南登位後就能實現卡斯提耳與阿拉貢的合併。但恩裡克卻不同意,他治國無能,想通過伊莎貝拉的婚事來與歐洲強國聯姻,以鞏固自己的統治。他朝三暮四,一會兒說要把公主許配給法國的居也納公爵,一會兒想與英國王室聯姻,一會兒又說要把妹妹嫁給葡萄牙國王阿方索五世。
伊莎貝拉雖然年輕,但辦事卻頗有主見,不為他人所左右,更何況是她的終身大事呢!她知道,作為王位繼承人,自己的婚事需要國王的恩准,但她又不願聽任昏君哥哥任意擺佈自己的命運。為此,她特意派她的親信教士先後去巴黎和薩拉戈薩探訪,了解法國國王路易十一的兄弟居也納公爵和阿拉貢王子斐迪南的情況。教士回來向公主報告說,居也納公爵是個「懦弱無能、擔當不起重任的人」,而斐迪南王子卻是「一個出類拔葷的年輕人。他眉清目秀,風度翩翩,身材勻稱,精神飽滿,一眼望去就知道,他無論幹什麼事都能勝任」。在這兩個對像中,誰是自己意中人是不言自明的。伊莎貝拉公主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斐迪南王子。況且斐迪南在公主幼小的心靈裡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因為她的母親早就提過這門親事。
但是,恩裡克國王是不會同意這門親事的。這時他己打定主意,要把公主嫁給葡萄牙國王阿方索五世。阿方索是個肥胖的中年人,與卡斯提耳王室有血緣關係。伊莎貝拉公主出於國王的壓力,只好跟葡萄牙派來的使節搪塞一番。說她本來也想考慮這樁婚事,只是教會規定不許近親婚配,所以難以答應。恩裡克國王也不好強迫她,只好說,他日後將派專使前往羅馬,請求教皇特許。去羅馬申請特許,需要時日。拖延時間,無疑對伊莎貝拉公主有利。於是,公主馬上暗中派兩名使者前往阿拉貢,向斐迪南王子表示自己的愛情,說願意和王子結成百年之好。
斐迪南收到公主傳來的信息後,喜出望外,對公主的容貌和聰明正直的人品早有所聞。他不久前也派人向伊莎貝拉公主求過婚。但此時他父王雙目失明,母后也病重在身,國內又有新的叛亂,他一時無法抽身前來和公主成親。他只是表示接受公主的愛情,當場在婚約上簽字,並托信使給公主捎去一條價值4 萬金幣的項鏈。這條項鏈本是家傳珍寶,贈送給心上人伊莎貝拉,以表示自己的情意。
恩裡克國王后來知道妹妹與斐迪南王子私訂了終身,氣得暴跳如雷,他以不服從王命為由,下令拘捕伊莎貝拉。公主聞訊逃往馬德里加爾,後又在一名大主教的幫助下出逃到奧卡尼亞。渴望統一和安定的老百姓們,得知公主與斐迪南王子將結成良緣的消息後,奔走相告,紛紛前來幫助公主對抗國王。當國王的軍隊來逮捕伊莎貝拉時,奧卡尼亞的人民走上街頭,高呼:「卡斯提爾——阿拉貢!」他們揮舞著兩國的旗幟,截住柄王的軍隊,使伊莎貝拉得以逃脫,躲到一個秘密地方。
公主知道,自己躲藏的地方遲早會被國王的軍隊發覺,於是,她又派信使去通知斐迪南王子,說是情況緊急,請他務必喬裝潛來她的隱藏地,馬上舉行婚禮,造成既成事實,使恩裡克國王奈何不得。王子得訊後,化裝成一個挑夫,混在一個商隊裡潛來伊莎貝拉住地。王子這時只有17 歲,他比公主小11 個月。兩個有情人終於相會了。1469 年10 月,他們在巴裡阿多里德的胡安·比維羅宮裡舉行了盛大的婚禮。
恩裡克國王得知公主和斐迪南正式結婚的消息後,勃然大怒,揚言要發兵討伐。伊莎貝拉一再上書申辯,並一再表示願意繼續效忠國王,但國王卻置之不理。由於伊莎貝拉一直住在支持她的省區裡,國王也拿她沒有辦法。
第二年,公主生了一個女兒,取名也叫伊莎貝拉。後來在羅馬派到西班牙的大主教的調解下,恩裡克才和他的妹妹伊莎貝拉言歸於好。
雖然恩裡克反對妹妹的婚姻,但他並沒有剝奪她的繼承權,也沒有說讓喬安娜公主繼位。優柔寡斷的國王,直到1474 年12 月12 日逝世,也未明確表示最終由誰來繼承王位。他死的那天,伊莎貝拉正在塞哥維亞市,這裡離馬德里大約90 公里。當時,她的丈夫斐迪南恰好回阿拉貢去平息叛亂,為年邁的父王解圍。伊莎貝拉手持兄長去世的訃告,心裡有些矛盾:是否等丈夫回來再繼位?但誠心誠意擁護她的塞哥維亞市民們,卻等不及了,他們擁到公主住的宮殿,提出要她立即即位的請求。於是,她當機立斷,決定第二天就舉行登基加冕儀式,以免出現王位繼承的紛爭。
第二天,身穿潔白喪服的伊莎貝拉來到等候多時的塞哥維亞市民面前。
她騎著馬來到大教堂。她外貌俊美,看起來既威嚴又坦誠。當她戴上王冠,宣誓就位,坐上卡斯提耳國王寶座時,人們連聲高呼:「伊莎貝拉女王萬歲!」 這一天,她時年23 歲7 個月零20 天。
不出伊莎貝拉和支持她的統一派貴族所料,加冕儀式一旦舉行,許多城鎮鄉村都倒向塞哥維亞,議會也立即承認了伊莎貝拉的女王地位。只有頑固堅持自己封建特權的大貴族對此十分不滿,他們決定勾結葡萄牙國王阿方索,讓阿方索與喬安娜公主結婚,並把喬安娜扶上王位,以與伊莎貝拉爭奪卡斯提耳的統治權。這時,喬安娜只有15 歲,而阿方索五世已快50 歲。葡萄牙國王所以要娶這個年幼的公主,主要是想奪取卡斯提爾的王位。
阿方索與喬安娜訂婚後,就在1475 年5 月率領兩萬多軍隊越過葡卡邊境,佔領了帕倫尼亞。反對伊莎貝拉的力量彙集到他的大旗下。而年輕的伊莎貝拉女王,一沒有軍隊和足夠的金錢,二沒有作戰經驗,但她具有一種不屈服於外力的決心和毅力。她和丈夫斐迪南四處奔走,號召人民奮起保衛自己的國土,很快便組織起一支4 萬人的軍隊。卡斯提耳人民對胡安二世和亨利四世這父子倆的昏庸統治早已深惡痛絕,更不願意讓一個在外族扶植下的國王再騎到自己的頭上,因此,他們一致支持伊莎貝拉女王,在戰爭中表現得異常英勇。經過4 年的戰爭,1479 年初在托羅的決戰中,卡斯提耳軍隊徹底打垮了阿方索的軍隊。2 月24 日雙方簽訂了《特魯西略條約》,條約規定解除阿方索五世與喬安娜的婚約,葡萄牙軍撤出卡斯提耳。
也就在這一年的1 月19 日,阿拉貢國王去世,王子斐迪南登上了王位。
伊莎貝拉和斐迪南這一對國王伉儷早就盼望的兩國合併,便自然而然地宣告實現了,在他們兩人的聯合治理下,西班牙的國力逐漸增強。1491 年年底,他們率軍征服了阿拉伯人在伊比利亞半島上的最後一個強國格拉納達。1492 年1 月2 日,伊莎貝拉和斐迪南率軍開進了格拉納達城,已宣佈投降的格拉納達國王拱手把該城的鑰匙交給他們。從此,結束了阿拉伯人在西歐的統治,完成了歷代君主夢寐以求的西班牙統一大業,奠定了當今西班牙的疆域。
正當西班牙與格拉納達酣戰之際,伊莎貝拉在1485 年收到麥地納。塞利公爵的一封信。信中向她推薦了一個胸懷偉大的西航計劃的意大利人,他就是航海家哥倫布。
哥倫布是意大利熱那亞人,1451 年出身於一個毛紡業工匠家庭。他小時候就讀過馬可·波羅的遊記,憧憬東方,渴望到中國、印度去尋找黃金和香料。他相信地球是圓的這一學說,認為從大西洋往西航行也可到達東方,而且這條線路比繞道非洲要近得多。哥倫布的遠航計劃,需要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支持。他最初寄希望於葡萄牙。1484 年他請求葡萄牙國王支持他的西航計劃。但國王認為他想人非非,只是幻想而已,加上當時葡萄牙正忙於非洲事務,可望找到一條繞過非洲去印度的路線,因而拒絕了他。於是,哥倫布又來到西班牙,通過公爵把計劃報告了女王。1485 年5 月1 日,伊莎貝拉女王在王宮接見了哥倫布。女王對他依據地圓學說而制定的西航計劃頗感興趣,只是當時忙於和格拉納達打仗,拿不出錢來。但女王未將他拒之門外,而是把他留在身邊供養起來,並將他的計劃交專家委員會審查。
哥倫布繼續以滿腔熱情奔走呼號,女王也一再接見哥倫布,但因斐迪中國王下不了決心而拖延下去。
1492 年初,攻克格拉納達後,女王終於說服丈夫支持哥倫布的航行計劃。4 月17 日,女王和國王跟哥倫布簽訂了著名的「聖大菲協定」,女王從幾近空虛的國庫中抽出巨額資金,支持哥倫布的計劃。女王還帶頭變賣了自己的首飾為遠航籌款,一批富商也慷慨解囊。
哥倫布的第一次遠航終於在1492 年8 月3 日成行了。他率領83 個人,分乘「聖瑪麗亞」號等3 艘海船,向西航行,前往那未知的東方。他的船隊左茫茫的大西洋上飄泊航行了兩個多月,最終在1492 年10 月12 日「發現」
了一塊陸地。哥倫布把這個島命名為「聖薩爾瓦多」,意為「救世主」。他以為是到了印度,就把當地的土著人稱作「印第安人」。其實到達的是今日的華特林島,離印度還遠著呢。後來,他們又到了今天的古巴、海地等地。
1493 年3 月,哥倫布回到西班牙,受到伊莎貝拉女王和斐迪南國王的盛大歡迎。這個昔日的無名之輩頓時成了名震天下的英雄。哥倫布向女王和國王報告了探險的經過,聲稱他發現了一條經過大西洋通往東方的航線。伊莎貝拉饒有興趣地聽著他那引人入勝的故事,決定全力支持他繼續探險。國王和女王還特意把哥倫布留在宮中數日,讓他詳詳細細地把探險沿途所見所聞一一稟告。後來,哥倫布又先後3 次向西航行,最遠到達了今天中美洲的哥斯達黎加。1506 年5 月20 日,他病逝在西班牙。直到死,哥倫布都堅信自己發現的是印度、中國的島嶼,而不知道他踏上的是歐洲人原來未知的美洲新大陸。但是,他的新發現卻給了歐洲難以想像的衝擊,加速了世界歷史的進程。
然而,如果沒有伊莎貝拉和斐迪南兩位國王的鼎力支侍,當時已四處碰壁的哥倫布西航計劃,很可能擱淺甚至夭折,那麼「發現」新大陸的時間,也許會延後數十年,甚或一二百年,東、西兩個世界的相匯也將推遲,世界或許就不是今天這種樣子了。
伊莎貝拉作為君主,事業上轟轟烈烈,不愧是影響歷史進程的有作為的統治者;而作為母親,在晚年卻屢遭不幸,是個坎坷多變的戲劇性人物。她一生共有5 個子女。為鞏固西班牙在歐洲的地位,她通過子女聯姻與周圍國家結成聯盟。但大多數的聯姻卻未必幸福。
1504 年11 月26 日,伊莎貝拉女王去世,年僅53 歲。
(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