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鏈大王吉田忠雄

一條小小的拉鏈,很不起眼。但當它與一連串驚人的數字連結在一起時,就令你不得不刮目相看了。日本吉田工業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拉鏈製造公司。它每年營業額達25億美元,年產拉鏈84億條,其長度相當於190萬公里,足夠繞地球47圈或從地球到月球之間拉上兩個半來回。該公司產品占日本拉鏈市場的90%,美國市場的45%,世界市場的35%。而從一條拉鏈中拉出這麼多天文數字的,正是吉田公司的創辦人吉田忠雄。他以100美元起家,幾經周折,頑強進取,終於成了名聞遐邇的"世界拉鏈大王"。

下面,就讓我們重溫一下從一條拉鏈所拉出來的傳奇故事吧。

1908年9月19日,吉田忠雄出生於日本東京以西100多公里的魚津市一個鳥販子家庭。父親久太郎是個穩重而又有正義感的小鳥販子,以捕捉、飼養、販賣小鳥為業,長年奔走於山巒密林之中,家中貧寒但其樂融融。

上小學那年,吉田忠雄就開始獨自上山,幫父親捉鳥,儼然成了一個小小的職業捕鳥者。在捉鳥、馴鳥的那段歲月裡,忠雄也吸收了影響他一生的營養,他從鳥兒那裡學到了熱愛自由、立志高飛、自主自強、堅強不屈的性格。這為他日後艱苦創業,登上"拉鏈大王"寶座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由於家境困難,忠雄高小沒畢業就中途輟學,年僅15歲就到一家陶瓷店當學徒。關東大地震後,他又轉到他哥哥久政開設的雨鞋店工作。他白天在外面跑生意,晚上上夜校,生活得很充實。

20歲那年,他毅然離開家鄉,帶著哥哥給他的70日元盤纏,獨自到東京闖天下,在同鄉開的中國陶瓷店裡做小堡。不久,他升為陶器部主任,總管陶瓷買賣。

吉田忠雄拓展業務有功,頗得老闆賞識,被派往上海採購陶瓷。30年代的大上海,魚龍混雜。亂世出英雄,正是這個動盪的"十里洋場",孕育出無數商業鉅子。吉田忠雄往返於上海、東京之間,雖然在華時間不長,買賣瓷器、食品、海魚等小本生意也不很興隆,但在上海的閱歷使他趨於成熟,滿腦子學來的"生意經"正是千金不換的致富秘訣。可以說,沒有上海這段經歷,就沒有今日之吉田忠雄。

隨著日本發動侵略戰爭,國內經濟陷入困境,日元大幅貶值,吉田忠雄被迫由上海返回日本幫助老闆拯救瀕臨破產的陶瓷店。但在日元狂跌、稅賦日重的浪潮中,他的努力只不過杯水車薪,陶瓷店雖改為雜貨店,最終仍逃脫不了倒閉的命運。

老闆無奈,只好棄店而去。店中遺留貨物中,有一大批別人托為代銷的拉鏈。這些拉鏈因製作粗糙,品質低劣,長時間積壓店中,不少已經生銹損壞。年僅26歲的吉田忠雄把握住這個機會,他認為拉鏈是人們日常生活用品,市場潛力很大,很有發展前途。於是,他便去請求債權人把店中拉鏈存貨借給他銷售,日後由他籌款還債。

就這樣,忠雄開始涉足拉鏈業,於1934年1月創辦了專門生產銷售拉鏈的三S公司。他自己當老闆,員工只有2人,資金是省吃儉用省下來的350日元,而負債卻有2070日元。

這時,拉鏈剛傳到日本不久,對絕大多數日本人來說,還是個新鮮的玩藝。

最早提出拉鏈設想的是美國的一位機械技術人員,名叫賈德森。1891年,他因為每天穿長靴,嫌繫鞋帶太麻煩而發明了拉鏈。1905年,賈德森又設計出易於機械化生產的新型拉鏈。而可以稱作現代式樣的新型拉鏈,則是由移居美國的瑞典電氣工程師森德巴克於1913年發明的。直到1923年,美國固特立公司開始在夾克上採用拉鏈,拉鏈才在商業上得到迅速的發展,並受到人們的歡迎。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拉鏈才流傳到日本,日本人稱它為有帶子的鈕扣。善於模仿的日本廠商也就開始研製生產,但由於日本基礎產業較落後,"東施效緩"的效果並不太好。生產方式十分原始,完全靠人工裝配,一齒一齒地切合,拉柄、布帶更是粗糙得很不經用,動不動就出故障。顧客退貨、商店存貨堆積如山是常有的事。

為了找出日本拉鏈的缺點,吉田忠雄利用到大阪拉鏈廠訂貨的機會,去工廠瞭解拉鏈的製造過程。回來後,就潛心研究如何改進。他研製了一些修理小堡具,將退貨的拉鏈一條條拿來修理,記下心得,並用圖表說明。員工們都稱他為"拉鏈醫生",因為經他修理而又賣出的拉鏈,幾乎沒有人再退回來。忠雄的信心大增,他終於找到改進拉鏈生產的訣竅了。

三S公司的三樓成了吉田忠雄的拉鏈加工廠。那批堆積如山的退貨拉鏈,經過忠雄和他的兩個員工修理,全都作為三S牌拉鏈出售了。由於三S牌拉鏈堅固耐用,甚至經得起鐵錘的打擊,加上滑潤易拉,就像順布紋撕布一樣發出清脆而輕柔的聲響,它的銷路越來越暢。東京許多經銷商都主要進三S的貨,並冠以"金錘拉鏈"的美稱。

吉田忠雄的拉鏈每年的銷量都以3倍的速度上升,三S公司也開始生產拉鏈的部分零件了。公司人員由當初的3人增至26人,銷售網也日益壯大。1936年,忠雄還清了全部債務。他含淚取回那張借據,卸下幾年來的沉重負擔,頓感渾身輕鬆。

1938年,三S公司幾經擴展,人員已增加到100多人,原有的店舖已不夠使用。忠雄購地85坪,興建了一座新工廠。三S公司也改名為吉田工業公司。

當年日本實施戰時經濟體制。第一道與日本工商界有關的命令,是國內禁止使用製造槍炮的必需原料"銅"。既然銅成了戰時管製品,以鋼為主要原料的拉鏈工業便受到極大衝擊,必將被迫停業和改行。善於動腦筋的忠雄沒有被困難嚇倒,他急中生智,決定改用鋁作替代品。這就使他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以鋁代替銅製拉鏈的鼻祖。

起初,純鋁制拉鏈因質地太軟而不受歡迎。忠雄反覆研究試驗,終於試製成功一種硬度強而又輕的鋁合金拉鏈,為世界拉鏈發展史寫下了嶄新的一頁。

除了內銷,他還積極拓展外銷渠道,每月有4萬打各式拉鏈進入美國市場。這對於發明拉鏈的故鄉——美國來說,無疑是一種挑戰。為此美國拉鏈業第一大企業他尤拉鏈公司,對美國政府施加壓力,限制日本拉鏈製品的輸入。吉田忠雄將外貿的重心轉向墨西哥和南美各國。僅墨西哥一地,吉田公司的外銷量就高達5萬日元,其它國家銷量也相當可觀。

與其它拉鏈廠商相比,吉田公司產品質量最好,價格卻最低廉,因而頗受用戶的歡迎。短短兩三年,吉田便佔據了日本陸海軍的拉鏈市場。日本海軍需求量的100%、陸軍需求量的33%都由吉田公司供給。

可是,就在吉田嘗到事業成功的甜頭時,太平洋戰爭爆發,公司的外銷市場因此喪失。不久,更大的打擊又接踵而至。1945年3月10日,在美軍的一次空襲中,吉田在東京的拉鏈工廠毀於一旦,他多年的心血變成了灰燼。但他並沒有屈服,而是頑強拚搏,奮力開拓,終於在戰後東山再起。吉田工業公司在吉田忠雄的家鄉重起爐灶,建立了魚津拉鏈廠。國內銷售網也隨之建立,員工總人數擴充到千餘人。

戰後的日本,經濟蕭條,貨物奇缺,有貨不愁銷不出去。當時吉田的設備簡陋,只能用人力機械來製作拉鏈,質量雖差,在市場上也供不應求。1947年,又一個偶然的機會使吉田忠雄的事業步入正軌。

有一天,美國拉鏈進口商到魚津廠參觀。美商拿起一條拉鏈,問:"這種拉鏈多少錢一條?""90美分。"吉田試探著報了個價。

"哈哈……"美商突然大笑起來,"真的嗎?90美分太高了,就是再便宜些,在美國也沒有人要。"說著,他從皮包裡拿出一把拉鏈給吉田忠雄看。吉田忠雄仔細端詳一下,不禁大吃一驚。這些美國拉鏈品質優良,自己的產品真是相形見絀。

那美商笑了笑,指著緊握在忠雄手中的美國拉鏈說:"這些我70美分就可以賣給你,而且我還可以賺錢。"說完,美商聳聳肩,嘴裡咕噥著譏笑了一番,便揚長而去。留下的是目瞪口呆的忠雄,以及滿桌子的劣等拉鏈。

美國佬的奚落,使吉田忠雄看到美日之間的巨大差距。這雖不是什麼好消息,但忠雄卻從中看出了事業的轉機。美國拉鏈物美價廉,是因為美國已擁有許多優良的拉鏈製造機器。反觀日本,還停留在手工作坊階段,當然只會是質劣價高。他發誓要趕超美國。這種不服輸的個性,使他的事業又翻開了新的一頁。

於是,他成立了吉田貿易公司,為引進美國機器作準備。1950年,他從美國買回4套高速全自動拉鏈機。果然是很精妙的機械設備,高速運轉,性能精良,全廠員工都為之傾倒,驚歎聲蓋過了機器運轉聲。

"我要造100台這種機器,"吉田忠雄當場作出進一步的決定,"我要請日本第一流的日立精密機械廠,根據我的改良圖紙,製造出100台更好的機器。"

說幹就幹,他立即邀請日立精機董事長清三郎商談,決定在3年內研製出來,分批交付使用。

與此同時,吉田忠雄又添置平面研磨機、鏈條機等設備,順應潮流,開發出丹銅新產品,並繼續研製鋁合金拉鏈。

鋁合金拉鏈在戰時曾一度研製過,現在由於銅價暴漲,他又從頭開始做這項工作。

為探尋如何研製鋁合金的答案,他乘上泛美客機,出國去考察。他在美國觀看了福特汽車廠6秒鐘出一輛汽車的傳送帶式的流水線,在歐美考察了眾多的精密機械廠和合金廠。他把每天的考察心得,記在小本子上,或用照相機拍下來,當晚無論多累,也要寫成文章寄回日本。對有關鋁合金、自動化生產線、精密機具與國際貿易等專業知識,他更是孜孜不倦地學習,終於滿載而歸。

回國之後,吉田忠雄以新學到的"閃電戰術",馬上開始行動。他將有關鋁合金考察結果、個人的建議,悉數交給合作融洽的日立製作所。在他日以繼夜的督促下,冶金專家通力合作,終於將適用於拉鏈的鋁合金研製成功。1956年,他設立了五十六S工廠,專門生產鋁合金原料及拉鏈零件。一種隱形鋁合金拉鏈開發出來了。雖然隱形拉鏈在美國早已暢銷,但吉田忠雄的鋁合金隱形拉鏈卻大有後來居上之勢。

美國、中南美及歐洲的許多廠商,開始向吉田工業公司大量採購鋁合金原料。公司的規模越來越大,忠雄決定在黑部市建立新工廠。

100台新型高速鏈條機,以及許多銳意改進的新機種,在黑部新工廠運轉起來了。其中三三型拉鏈機,每分鐘4000轉,12分鐘的生產量相當於舊機種一天8小時的工作量。新工廠的廠內溫度、清潔程度以及員工的福利都相當不錯,舉凡忠雄在歐美考察學到的先進經驗,都在這裡試行。在良好的工作環境中,員工的積極性大為高漲,產量也隨之猛增。

這時,忠雄響亮地提出自己的奮鬥口號:"一年吉田拉鏈繞地球一圈。"他以此作為公司的商標,即希望公司年產拉鏈長度能繞地球一圈。

為了完成一條龍作業計劃,他除了設有丹鋼廠、鋁合金廠外,還興建了紡織廠。他追求完美,各個工廠的規格都是第一流的。他堅信一流的工廠才能生產出一流的產品。

1958年那一年,50歲的吉田忠雄終於如願以償。這年的拉鏈產量,完成了商標上年產拉鏈長度繞地球一周的宏願。

忠雄成功了。他成了眾人研究的對象,人們追問他:"成功的秘訣是什麼?"他總是笑著說:"我不過是愛護人與錢而已。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不為別人利益著想,就不會有自己的繁榮。對賺來的錢,我也不全部花完,而是再投資於機器設備上。一句話,就是善的循環。"

他畢生都信奉"善的循環"哲學。他相信在互惠互利的情況下,才能永恆地開花、結果。公司支付的紅利,他本人只佔16%,他的家族占24%,其餘都由公司職員分享,這是其他老闆做不到的。他要求公司職員把工資及津貼的10%存放在公司裡,用來改善設備,提高利潤;而員工每年可分到8個月以上的獎金,但他要求員工獎金的2/3購買公司股票,公司由此增資,員工薪水與獎金更加提高,且可以拿到二成股息。由此形成公司與員工之間的"善的循環"。

吉田忠雄用一條拉鏈拉出的理想之歌,似乎沒有用過休止符。他不停地為追求夢想而工作著。在日本,他擁有7座工廠,有近2萬名員工,操縱著5萬台各式機器,每天生產的拉鏈平均為1400萬條。從60年代起,他更是把拉鏈業拓展到世界各地,短短22年間,他就在39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42家工廠和137個銷售點。1983年,他又在意大利擁有了3家分公司。目前,吉田在海外的僱員達1萬多人,銷售範圍廣達125個國家和地區,穩坐世界拉鏈市場的第一把交椅。

難得的是,吉田忠雄並不以雄踞世界拉鏈業的霸主地位為滿足,每年還至少支出10億日元的經費供研製之用,開發出的拉鏈品種達400多種。從用途上看,不光有用於衣褲鞋帽、箱包盒袋上,還有用於潛水服上的防水拉鏈,有用於聯結漁網、防鳥網的拉鏈,有耐高寒抗腐蝕的拉鏈。在常年展示吉田產品的展覽館裡,你簡直想不出有什麼東西是不需要拉鏈的。迄今為止,吉田因創新與改進而獲得的拉鏈專利權,在日本國內有1500項,在國外也有14項左右。

此外,吉田公司的產品也由最初的拉鏈,發展到今日除拉鏈外,還生產鋁門窗建材、樹脂、尼龍、氯乙烯、棉紗、化學纖維等,以及拉鏈機等各種機械。在南美洲還擁有自己的銅鋁礦山,儼然成了從原料到產品銷售一體化、遍佈世界五大洲的"拉鏈王國",而吉田忠雄則理所當然地坐在了"世界拉鏈大王"的寶座上。

《富豪創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