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司馬相如改過自新

在我國古代第一部詩歌集《詩經》中,有著賦、比、興的不同的表現手法。其中賦,到西漢武帝劉徹時,發展到鼎盛時期,史稱「漢賦」;而漢賦最有代表性的作家,就是司馬相如。有人稱他的作品是漢賦之最。

司馬相如的一生,有著許多傳奇性故事,其中改過自新的故事,集中反映了他從小虛心好學的精神。

司馬相如,姓司馬,字長卿,小名犬子。出生於公元前179年,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他雖然家境不富裕,但父母見他聰明伶俐,便省吃儉用供他讀書。小長卿倒也爭氣,學習刻苦用功,老師教過的東西,他過目不忘,經常受到表揚。時間一久,小長卿漸漸滋長了驕傲自滿情緒,瞧不起那些學習差的學生。那些學習差的學生也不相讓,見他有口吃的毛病,說話費勁,常常當面模仿取笑,羞辱他。

有一天,老師課堂提問,兩個富家子弟答不上來,長卿卻答上來了。但是由於口吃,引得其他學生大笑,特別是那兩個富家子弟,笑得更歡,洋洋得意,把老師也引笑了。這一來,可氣壞了小長卿,他恨死了那兩個富家子弟。下學後,他便旁敲側擊地諷刺那兩個富家子弟道:

家有財產千千萬,仨錢倆錢不會算。

成天上學不識字,誤把斧字當爹念。

那兩個富家子弟也不相讓,道:

天生一張結巴嘴,說話擠眼唇發顫。

今天聽完頭一句,要聽下句等明年。

這樣你來我往,三說兩說就要動手打架。幸虧老師出來,把雙方都狠狠批評了一頓,架才沒有打起來。

小長卿感到受辱太重,第二天便沒去上學,第三天也沒去。到第四天,老師找到他問:「為什麼不去上學?」小長卿說:「我口吃,講話困難,學問再大也沒用處。不想上了。」老師說:「你聰明好學,將來必然成才,怎能因為有點口吃就半途而廢?你的病謗子不在這裡,而在於瞧不起別人,別人才會羞辱於你。」然後,便給他講了許多歷史故事,使他才又樹立了學習成才的信心。

在眾多的歷史故事中,使他最感興趣的是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這個故事說:戰國時期,秦強趙弱,秦王為侵吞趙國一塊價值連城的玉璧,假意提出要用十五座城池與趙國交換。趙國若不答應,秦國就會找到進攻趙國的借口。趙國君臣束手無策。關鍵時刻,藺相如挺身而出,自願出使秦國,並以他卓越的才華和大無畏的精神,既為趙國保住了玉璧,又揭露了秦王企圖以強凌弱的用心。後來,藺相如因功封相,引起老將軍廉頗的不滿,處處尋機相辱。藺相如這時的地位雖然高於廉頗,卻以國家利益為重,處處相讓。終於使廉頗受到感動,主動登門負荊請罪。這事成為歷史上的一段佳話。

小長卿不僅佩服藺相如的勇氣和謀略,更佩服他的寬廣胸懷和謙虛謹慎的高尚品德。自己只是書念得比別人好一點,就看不起別人,真是太不應該了。為了記取這個教訓。他便將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司馬相如。

從此,司馬相如不但學習刻苦,而且處處虛心向人請教,學人之長,補己之短,再也沒人拿他的口吃開玩笑了。

《神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