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張儀挖洞苦學藝

張儀,戰國末期魏國人,約出生於公元前345年。他和蘇秦同是鬼谷門下,同修縱橫術。蘇秦以「合縱」策略而掛六國相印,成為戰國末期的顯赫人物;和蘇秦的「合縱」相反,張儀用「連橫」策略獲得秦國信賴,被封為相,蜚聲於六國諸侯。

張儀出身貧寒,但生來聰明伶俐,自幼能說會道。他雖然無錢,但為了有書可讀,總是千方百計地接觸那些有錢讀書的孩子。也不知他用的是什麼方法,那些孩子每逢下學之後,顧不上回家,便急著把書借給他看,並且把老師在課堂講的東西原原本本地教給他。有的孩子見他酷愛讀書,竟不惜冒著挨打挨罵的危險,爭著從家中偷出各種各樣的書送給他。而張儀則是來者不拒,撈到什麼書就讀什麼書。到七八歲的時候,他就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了。因此,當時就有人說他人小表大計謀高。

在他十歲那年,發現一本叫《尚書》的書,很是愛讀,卻沒錢買,非常著急。有一天,他忽然對那些借給他書的孩子們說:「感謝諸位幫忙,現在你們所有的書我基本上都讀完了,沒有更多的知識能滿足我。昨天晚上,突然有位自稱叫鬼谷子的老先生給我托夢說,他隱居鬼谷山,山上有世間讀不到的書,讓我前去拜師求學;他還告訴我臨去前向諸位告別,表示感謝,說沒有平時你們對我的幫助,給我書讀,我是沒有資格去他那裡拜師的。」

有個小朋友一聽,爭著插話說:「那肯定是位神仙吧?不然怎麼知道我們借給你書讀呢?」另一個接著說:「聽說真有個鬼谷山,從這裡向西幾萬里,你可怎麼去呢?」

張儀說:「我知道,家中貧寒,是沒有錢讓我去上山拜師的;不過,我不怕,就是沿路乞討,我也是要去的;如果鬼谷子老先生知道我靠乞討上山,念我心誠志堅,說不定會更加喜歡我。」

眾人一聽,都爭著說:「決不可以,既然神仙知道是我們幫你讀的書,我們如果讓你乞討上山求學,鬼谷子老神仙知道了定會責備我們的!沒錢不要緊,我們大家湊!」於是,你十個,他二十,有的身上沒帶,就找借口向家裡要,不到兩個時辰,就湊了四五百錢。張儀高興地說:「就算我借大家的吧,將來如果我有了錢,一定還給諸位。」

張儀想著,這麼多錢,能買多少書?可他又一想,書不買了,索性真的去上山學藝。他回家把想法給父母一說,父母覺得他有志氣,也很同意。因為他沒敢說騙其他人的錢,所以父母又向親友借了些錢給他做盤纏。

張儀來到鬼谷山,在拜鬼谷子為師時,為了說明自己求知心切,把自己為了達到讀書的目的所做的一切,如實告訴了師傅。鬼谷子聽了,笑著說:「你張開嘴,伸出舌頭讓我瞧瞧。」張儀張開嘴,把舌頭伸了出來。鬼谷子看後接著說:「好吧,我看你的舌頭尖且長,約有三寸,多言而不爛,就學點三寸不爛之舌的技藝好了!」於是,鬼谷子便讓張儀和先來的蘇秦一塊學習縱橫學。

「縱橫學」,是一門遊說性學問,說得白一點,就是「橫說橫有理,縱說縱有理」。這對善於辭令的張儀來說,正對口味,所以學習起來如魚得水。故此,他加倍努力,多苦都不怕。

這一天,張儀為了不影響別人,也不受別人影響,便在山後挖了個兩丈多深的大洞,每當鬼谷先生上課完畢,他便一人下到洞中,邊看書,邊演講。有時還自討苦吃,越是講得口乾舌燥的時候,他講得越來勁,越是不喝水、不休息;嗓子越是沙啞,他講的聲音越大,甚至可著嗓門喊。

鬼谷子發現後,問他為何如此折磨自己,他說:「孟子過去說過,上天將要把重大責任落到某個人身上的時候,就一定要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只有這樣,才可以使他心靈震動,性格堅韌,完成大業啊!」鬼谷子聽了,心中很是高興,又單獨傳了他不少絕技。

有一天,鬼谷子將蘇秦、張儀同時叫到房內說:「你們每人去後山挖一個洞窖,然後分別在窖內發揮平生所學進行演講,誰能先把我說得哭泣流淚,誰就可以下山去說服人君,建功立業。」張儀說:「師傅,我早已挖了洞窖,能用嗎?」鬼谷子說:「可以。」蘇秦說:「我和張儀同用一個洞窖可以嗎?」鬼谷子說:「也可以。」

比賽開始,蘇秦下山心切,第一個進窖演說,口若懸河,聲情並茂。張儀聽了,感到雖然生動,但空而無實,準得挨師傅批評,心裡替他捏一把汗。但鬼谷子沒有聽完,便落下淚來,同意他下山。

接著是張儀進洞,假說真演,事理相合,寓意深刻,但直到演說完畢,才使師傅落下淚來,也准予他下山。但張儀感到自己學業尚未完成,不願下山,求師父留下自己繼續學習,得到師傅同意。

公元前284年,蘇秦使用反問計,使有秦國參加的六國「合縱聯盟」擊敗了齊國,才使齊滑王發現蘇秦是個大間諜。結果蘇秦還未來得及離開齊國,就被齊湣王下令逮捕五馬分屍了。從此以後,張儀才開始使用「連橫」策略,使秦國用又打又拉、遠交近攻的方法,各個擊敗了其他六國,完成了一統天下的偉大事業。

《神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