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項橐幼小年紀難為孔子

項橐,姓項名橐,春秋時期魯國人,自幼機智聰敏。他七歲以為孔子師而成為中國古代史上一位很有名氣的神童,故史書對他多有記載。《史記》引甘羅語說:“夫項橐生七歲為孔子師,今臣生十二歲於茲矣。”《戰國策•秦策五》云:“項橐生七歲,而為孔子師。”明朝《廣博物誌》中記載說:“項橐魯人,十歲而亡,時人屍而祝之,號小兒神。”

在沒有拜孔子為師之前,小項橐聽別人說孔子是當今的大聖人,沒有什麼不懂的,也沒有什麼不知道的,心中很不服氣,便想找個機會考考孔子。

這一天,他聽說孔子周遊列國回來,要經過他們村,便找來幾個小朋友,挖了許多石頭和土,在村口的大道上圍成了一座“城池”。當他看到孔子的車子快要來到時,便馬上坐到“城池”的中央,指揮小朋友遊戲,擋住了孔子的車馬。

車伕見一個小孩坐在路中央,急忙大聲喊道:“車子來了,快閃開!”

項橐並不躲閃,反而毫不示弱地說:“你這人好不懂禮貌,說話連車也不下,叫你們車上的主人下來答話!”

車伕怕傷著他,只好跳下車子對他說:“你這小孩口氣不小,要讓車上的主人下來,你知道車上坐的是誰嗎?他就是當今的孔老聖人!”

項橐說:“正因為你車上坐的是大聖人,我才非讓他下車答話不可!”

孔子聽了,感到驚奇,只好走下車子問項橐:“你讓我下來有什麼話要說嗎?”

項橐答:“聽說你是個聖人,特別是在禮儀方面還是個專家,但是你的車伕對我如此粗野,這樣對嗎?”

孔子說:“我的車伕態度是粗野了些,可你站在路中央,看見車子來了不讓路也不對呀!”

項橐指著地上說:“我並沒站在路上,你看這是什麼?”

孔子看了看說:“倒像一座小土城。”

項橐十分認真地說:“是呀,你的車遇到城池,為什麼不繞道而行?”

孔子一聽,哈哈大笑說:“這是你們玩遊戲堆的假城。”

項橐卻說:“真的也罷,假的也罷,它究竟叫不叫城?”

孔子說:“是叫城。”

項橐又說:“既然叫城,你的車子遇到城,到底是車應該躲城呢,還是城應該躲車?”

孔子說:“車應該躲城。”

項橐笑了:“好,人們都說你是個大聖人,上懂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而今你的車伕遇到我的‘城池’沒有繞道而行,反而讓我的‘城池’躲開,你說說看,究竟是我的不對,還是你車伕的不對?”

孔子連忙說:“是車伕不對,是車伕不對,是我沒將車伕教育好,現在向你表示歉意!”言罷,只好上車繞道而行。

孔子沒走多遠,又回頭問道:“你叫什麼名字,今年幾歲了?”

項橐大聲說:“我叫項橐,今年七歲!”

孔子驚歎道:“好聰明的孩子!”

孔子雖然深感這個年僅七歲的孩子不同凡響,絕頂聰明。但他心中也有點窩火,特別是當著一些弟子的面,更覺難堪。因此,他決心找個機會,也對項橐提出幾個問題,以挽回面子。

這一天,孔子又東遊回魯,來到項橐與小夥伴辯日的地方,恰好碰上項橐正在看其他幾個孩子做遊戲,便帶著弟子上前問道:“項橐,人家在做遊戲,你為什麼不參加呢?難道這裡邊也有許多道理嗎?”

項橐一聽他的口氣,便知道孔子今天想報復,便微微一笑說:“當然有道理。你想,大遊戲相殺,小遊戲相傷,遊戲功何在?衣破肚裡空。與其相戲擲石子,不如回家把米舂。”

孔子也笑著說:“看來你確實很聰明,嘴巴也很厲害。那麼今天我倒要提出幾個問題考考你,不知你能否回答上來?”

項橐說:“那就請孔大聖人出題吧!”

孔子想了想問道:“你可知道什麼山上沒有石頭?什麼水裡沒有魚蝦?什麼門沒有門扇?什麼車子沒有車輪?什麼牛不生牛犢?什麼馬不生馬駒?什麼刀沒刀環?什麼火沒有煙?什麼人沒有妻子?什麼女子沒有丈夫?什麼季節白天短?什麼季節白天長?什麼樹木沒有樹葉?什麼城裡沒有官員?什麼人沒有名字?”

項橐稍一思索,便順口答道:“土山上沒有石頭,井水中沒有魚蝦,空門沒有門扇,風車沒有車輪,泥牛不生牛犢,木馬不生馬駒,砍柴刀沒有刀環,螢火蟲的火沒有煙,神仙沒有妻子,仙女沒有丈夫,冬季白天短,夏季白天長,枯樹沒有樹葉,空城沒有官員,剛出生的嬰兒沒有名字。”

孔子的那些弟子聽了,一個個被驚得目瞪口呆,他們怎麼也沒有想到一個七歲的孩子竟知道的這麼多,又回答得如此流利,無不為其拍手叫好,就連孔子也沒想到這小傢伙知識這麼豐富,腦子反應得這麼快。

孔子對項橐稱讚了幾句以後,又說:“我再問你,你可知道屋頂上為什麼會生松樹?門前為什麼會長蘆葦?床上為什麼會長香蒲?什麼情況下狗會咬它的主人?什麼情況下媳婦敢使喚婆婆?什麼情況下家雞會變成野雞?什麼情況下狗會變成狐狸?”

項橐聽了,笑著回答:“這有何難?屋頂上生松樹,那是指松木做的屋椽子;門前長蘆葦是指蘆葦做的門簾子;床上長香蒲,是指蓆子;狗咬它的主人,那是因為有客人站在主人的身邊;媳婦使喚婆婆,那是媳婦在花叢中,請婆婆給她頭上插上一朵鮮花;家雞變成野雞,那是當把它扔在沼澤中的時候;狗變成狐狸,那是當把它扔在荒山野嶺的時候。”

孔子見項橐對答如流,接著又問:“你可知天高多少里?地厚多少丈?天有多少梁?地有多少柱?風從何處來?雨從何處起?霜從哪裡降?露珠何處有?”

項橐仍脫口而出說:“天高一萬萬九干九百零九里,地厚與天高一樣,天上沒有梁,地上沒有柱,全靠四方的雲氣來支撐。風從蒼梧來,雨從高山起;霜從天上降,百草葉上有露珠。”

孔子給項橐提了這麼多稀奇古怪的問題,然而一個也沒能將項橐難住。項橐見孔子提不出可以把他難住的問題,不由得微微一笑,慢條斯理地對孔子說:“如果你不再提什麼問題的話,我倒還有幾個問題向孔老聖人請教,不知你能否回答?”孔子道:“請講。”

項橐說:“你可知道鵝和鴨為什麼能浮在水面?鴻雁和仙鶴為什麼善於嗚叫?松柏為什麼能四季常青?”

孔子說:“這些問題很簡單,鵝和鴨之所以能浮在水面上,是因為它們的腳是方的;鴻雁和仙鶴之所以善於鳴叫,是因為它們的脖子都是長的;松柏之所以四季常青,是因為它們的樹心都很堅實。”

項橐一聽,連著搖頭說:“你回答的不對,龜鱉也能浮在水面,難道是由於它們的腳是方的嗎?青蛙善於鳴叫,難道它們的脖子長嗎?胡竹冬夏常青,難道它們的心是堅實的嗎?”孔子無言以對,只好低頭不語。

項橐又說:“我再向你請教一個最簡單的問題,希望你能給予回答:你知道天上多少星?地上多少人?你自己的頭髮、眉毛、鬍子共有多少根?”

孔子更是回答不出,停了一會兒,只好回過頭來對他的弟子們說:“你們都走近一些,我來介紹一下,他就是我平時說的那個孩子,姓項名橐,今年剛七歲。剛才你們都親眼看到了,親耳聽到了,我提了那麼多問題,他沒有一個答不出來的;而他只向我提了幾個問題,我卻不是答錯了,就是根本答不出。這使我又悟出了一個道理:有智不在年高,學習是無止境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看來,他是可以做我的老師啊!”

項橐見孔老聖人要拜他為師,卻實在吃不住勁了,連忙推辭說:“使不得,使不得,我剛才只不過是和孔老聖人逗著玩的,萬望孔老聖人和諸位先生們見諒!”說完,扭頭便跑了。

且說項橐在多次難倒孔子之後便出了名,常常有人來訪,並且一次又一次地受到稱讚,他思想上漸漸產生了驕傲自滿情緒,學習也漸漸放鬆了。孔子知道這個消息後,甚是吃驚,生怕這個前途遠大的孩子半途而廢,便想去對他進行引導。

這一日,孔子外出,路過項橐的家鄉,正好看見項橐和一幫小孩騎木馬玩,便走了過去。

項橐看見孔子,也帶著他的小夥伴迎了上去,未等孔子開口,項橐便搶先說道:“咱們一老一小,今日相見,說明很有緣分,那麼,我就再向你出個題目好嗎?”

孔子道:“甘願領教,不知是何題目?”

項橐說:“我問你四個字可認得?”

孔子道:“但講無妨,如不認得,你仍為師!”

項橐說:“我說出四個字你猜猜吧!其字是:一點一點分一點,一點一點合一點,一點一點留一點,一點一點少一點。”

孔子聽罷笑道:“老夫一生研究的就是認字和寫字的學問,你說的這幾個字我豈能不知?它們分別是‘汾’、‘洽’、‘溜’、‘沙’。還有什麼字要我猜,盡避說吧!”

項橐見孔子猜對了,心想:“聖人畢竟是聖人,看來在字上的知識是難不倒他的。”可是他想再出個其他題目難難孔子,卻又總也想不出來。

孔子見項橐一時提不出什麼題目來,便對他說:“剛才你說了四句話是四個字,我現在也說四句話,卻是一個字,請你猜猜吧!”只聽孔子吟道:

“一橫一橫又一橫,一豎一豎又一豎,一撇一撇又一撇,一捺一捺又一捺。”

項橐聽了,想了半天也未想出,只好說:“我猜不出了,請您說出是個什麼字吧!”

孔子笑道:“是個森林的‘森’字。”

然後孔子又意味深長地說:“孩子,你很聰明,也很有才華,可是要牢牢記住:人無完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三人行,必有我師啊!”

項橐聽後,倒地便拜,並且紅著臉認真地說:“老爺爺說得對。從今以後,你就是我的老師。”

孔子見項橐一點就透,滿意地笑了。

不幸的是,項橐也許是用腦過度,不鍛煉身體;也許是患了急症,在他剛剛年滿十歲的時候便死去了。孔子聽說後,非常悲傷,很是惋惜。

後來,人們都稱項橐為“小兒神”,即神童的意思,不少人還經常到他的墳上去祭祀。

《神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