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唐堯十六做國君

古代歷史上記有“堯舜”,其中堯本姓伊耆,名放勳,是帝嚳的第四世孫,因他十五歲時被封到唐地為唐侯,故史又稱他為唐堯。

據說堯小的時候就很聰明,懂得許多道理。他的同父異母哥哥摯做了部落首領,封他去陶地任職。他一到陶地(今山東菏澤縣),就去民間調查研究,和群眾一起喝野菜湯,一樣穿粗布衣,一塊兒住破草房。深入的調查,使他明白了一個道理:“當首領的如果只顧自己,不想民眾,就要遭到民眾的反對。”回宮後,他便開倉放糧,帶領其他官吏和民眾一起耕作,一起蓋房。

陶地經過他兩年的精心治理,很快富庶起來,堯也因此深受民眾愛戴。十五歲時,他又被派往唐地(今河北中部)為侯。唐地經過了他一年治理,又發生了明顯變化。各部族見他智慧非凡,才能出眾,又一心為公,便罷免了專好遊獵、不務正事的帝摯,推堯做了首領,成為一國之君。這年,堯僅十六歲。

堯做首領後,在位共九十八年,把國家治理得九族和睦、國泰民安,被史學家推崇為上古時期貢獻大的“五帝”之一。

《神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