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明史千人冤

明朝天啟年間,有一位名叫朱國幀的大學士。此人博學多才,尤其留心搜集史料,寫出了《明書大事記》、《明書大政記》、《明書大訓記》等專著;並且仿照司馬遷《史記》的體例,寫出了一部《明書》,但在他生前沒有能夠問世。

明朝滅亡後,朱家也就敗落了。朱國幀的孫子們住在故鄉浙江湖州南潯鎮上,因為生活貧困,靠變賣家產過日子。後來值錢的東西賣完了,就把祖父的手稿拿出來賣錢。這部《明書》的手稿,也就這樣賣掉了。

誰也沒料到,就因為這部書稿,後來竟害得近百人斷送了性命,上千人蒙受冤屈,成為清朝初年轟動一時的「明史案」,提起來至今仍讓人毛骨悚然。

花一千兩銀子購買《明書》手稿的,也是南潯鎮上的人。這是一個姓莊的大富人家。當時鎮上有「莊氏九龍」的說法,就是指的莊胤城及其兩個兄弟和他們的六個兒子。莊胤城的大兒子莊廷鑨,自小就有才氣,名聲在外,可惜不到20 歲就雙目失明了。莊廷鑨沒有失去生活的勇氣,他想到《史記》中所記載的故事,說是有一位叫左丘明的古人,雙目失明後著作了一部《國語》,成為有名的歷史學家;於是莊廷鑨也雄心勃勃,要著一部史書來流芳百世。但是莊廷鑨並沒有史學上的才能,如今正好買到了朱國幀的手稿,莊廷鑨讓人讀給他聽,他靈機一動,認為只要稍做一些增刪修補,就是一部現成的史書,於是同父親商量,要組織人來做這件事。

莊廷鑨的父親莊胤城,在明代曾經入選餅貢生,又是明末清初知識分子團體復社的成員,同他的兒子一樣,喜歡出名。他聽了兒子的建議,立刻積極贊成。好在家裡有的是錢,於是便重金聘請了當時二十個名士,共同修訂這部書稿。這些人不但對朱國楨的原稿改頭換面,而且增補了原書所沒有的明代天啟、崇禎兩朝史事。這班人臨時湊集,組織鬆散,又沒有周詳的提綱和統一的體例,所以這部《明史》在史學上的價值並不高。書編成後,莊廷鑨沽名釣譽地署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列名參加修訂的有二十多人。不久,莊廷鑨就病死了。

莊胤城雇了刻字雕版的工人,把這部書稿雕成木版,印刷成書。經過五年時間,耗費大量資金,直到清順治17 年(1660 年)冬天,這部書才全部刻印完畢,每部裝訂成100 多冊,洋洋大觀。莊胤城一邊贈送給當地的名流,為兒子揚名;一邊讓書商運往各地去賣。

一場家破人亡的大災難,這時已漸漸逼近了貪慕虛名的莊家。

首先鬧起來的是列名風波。原來,莊胤城為了抬高《明史》的身價,自作主張,把浙江一帶著名的知識分子,都列入修訂名單,結果查繼佐、陸圻、范驤三位在當時影響很大的才子,都被寫了進去。這三家人發現之後,都很驚訝,因為從來沒有人就這件事徵求過他們的意見;待到看了書的內容,他們就更緊張了,因為書中有不少觸犯清王朝的地方。這三個人唯恐將來受連累,就聯名向浙江學道胡尚衡舉報了這件事。學道胡尚衡就命令湖州府學教諭趙君宋去核查。趙君宋花六兩銀子買了一部《明史》,果然從中查出了一百來處「誹謗」清王朝的地方,並且向胡尚衡做了匯報。

這件事被莊胤城知道了,也很害怕。因為他的學問本來不高,對於這部《明史》根本無法做出一個確切的評價,完全由著請來修訂的人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哪知道留下了這樣大的禍害!這時,他只有花錢消災了。其中有個叫張武烈的官員接受了賄賂,便去向趙君宋打招呼。趙君宋得了好處,也就不再作聲。莊胤城又趕緊採取補救措施,收回已印好的《明史》,把其中有觸犯清王朝內容的書頁抽掉,重新改正補刻,印刷裝訂,看上去天衣無縫,再照舊發往各地去賣。

為了避免再惹麻煩,莊胤城又親自跑了一趟北京,用大量金銀買通有關官員,把修改後的《明史》呈交給禮部、都察院、通政司三大衙門審查。這三大衙門都得了他的好處,而且書中現在已沒有問題,所以都未加批駁,將書留下作為參考資料。這實際上等於是允許這部書刻印發行了。莊胤城雖然水淌似地花掉了大筆銀錢,但總算換來了一張護身符。

然而,更大的災難已經在等著他。

這一回,是一個叫吳之榮的人在興風作浪。

吳之榮是個下台的貪官。他在清順治七年(1650 年)擔任一個小縣的知縣時,三年任期中貪污搜刮了六七萬兩銀子,事發後被革職查辦,關入大牢,判了絞刑,緩期執行。到順治十六年,蹲了6 年牢的吳之榮遇上了大赦,被釋放出獄,但仍必須退出贓款。吳之榮身無分文,於是想出個無賴的辦法,來到浙江湖州,一家一家地去找當地的有錢人,要人家出錢幫助他。人們早就知道他心狠手辣的惡名,但怕他有官復原職的一天會來報復,所以不得不送錢給他,於是成百上千的銀子滾滾地流入吳之榮的腰包,累計達幾十萬兩銀子。但是吳之榮還不滿足,眼睛盯牢了湖州的豪富莊胤城和朱佑明兩家,伺機敲搾他們。

朱佑明是個木匠的兒子,經商發了大財,又勾結官府,在地方上橫行霸道,積累了上百萬的家產。但他出身寒微,雖然暴發,還是被當地的大戶人家看不起,他在南潯鎮上花幾萬兩銀子造了一幢豪華住宅,卻沒有名人肯為他寫一塊匾額,使他很惱火。正巧他的外甥買到了朱國楨家的一塊舊匾,是明代大書畫家董其昌的手筆,寫的是「清美堂」三個大字,上面的題款還寫明是送「朱老年親台」的。這個「朱老年親台」當然是指朱國楨,「清美堂」

是朱國楨的書齋名,朱國楨刻印的《明書大事記》等書,版心都雕著「清美堂」三字;莊胤城刻印《明史》時,為了與朱國楨所刻書版式統一,版心也雕有「清美堂」字樣。朱佑明哪裡知道這些事,高高興興地把這塊匾掛在了自己家的大廳上。

就是這塊匾,為朱佑明一家帶來了殺身之禍。

這時先出場登台的是吳之榮的兒女親家李廷樞。李廷樞原來擔任浙江督糧道,也是個大貪官。在吳之榮貪污案被揭發後,這兩個貪官狗咬狗,互相揭發,結果李廷樞也被判死刑緩期執行,後來與吳之榮一塊遇大赦被釋放。

大約是「生死與共」了一回,兩個人化敵為親,結成了兒女親家。李廷樞聽到莊廷鑨《明史》出事的消息,已是兩年以後的康熙元年(1662 年),他想方設法,買到了一部未經修改的《明史》。當時的湖州知府陳永命,是李廷樞的學生,李廷樞便把這部《明史》送到陳永命那裡,對他說:「這部書裡有名堂啊!」陳永命心領神會,暗中叫人把自己有一部初版《明史》的消息透露給莊胤城。莊胤城連忙又給陳知府送來一份厚禮。陳知府欣然笑納,卻根本沒想到要分出點去孝敬老師。李廷樞左等右等沒有消息,就又到陳永命府上來問。陳知府態度很冷淡,告訴他此事已做處理,將莊家的《明史》刻版沒收來封存了。然後便把李廷樞的《明史》還給了他。

李廷樞無可奈何,便去同親家吳之榮商量。吳之榮喜出望外,當即去找朱佑明,說朱家大廳上「清美堂」匾,與《明史》版心「清美堂」有分割不開的關係,借此敲詐朱佑明。可是朱佑明根本不買他的帳。吳之榮又去敲詐莊胤城,莊胤城認為自己已經找到靠山了,也不理睬他。

吳之榮怎肯罷休!他當即寫了揭發信,告到了鎮浙將軍松魁那裡。松魁是滿族人,對江南的漢族知識分子本有成見,一聽說這《明史》有反清內容,頓時大怒,要奏報皇上。他的幕僚程維藩很有心計,知道莊家是湖州有名的富豪,便建議先讓他去同莊家「商量商量」。松魁同意了。程維藩找到莊胤城,把事情一說,莊胤城感激不盡,馬上送了程維藩一份厚禮,又托人給松魁送去一千兩銀子。松魁收下後,也就不再過問此事。

莊胤城怕吳之榮再節外生枝,便向巡道衙門告發了吳之榮在湖州敲詐勒索的種種不法行徑。巡道勒令吳之榮限期出境還鄉。吳之榮又羞又憤,可還不死心,臨走時厚著臉皮到朱佑明、莊胤城兩家去告別,指望能撈到點油水。

莊胤城和朱佑明此時更不把他放在心上,自己不出面,讓家裡的丫環女僕出去,把吳之榮臭罵一通。這時巡道衙門的押解士兵也到了,不由分說就把吳之榮趕出了湖州地界。

吳之榮惱羞成怒,發誓報仇。他是滿族人,在北上途中,千方百計又弄到了一部初版的《明史》。吳之榮為了集中打擊莊、朱兩家,便將書中「反清」的內容一一註明;又動手把書中的序言和參訂人列名都撕掉,只留下莊廷鑨的名字,卻擅自加上了朱佑明的名字。然後,他才將這部做過手腳的《明史》和檢舉信直接送呈給康熙初年最有勢力的四個大臣。其中最專橫凶暴的大臣鰲拜,當即決定抓住此事大作文章,鎮壓江南漢族知識分子。

鰲拜派了一位特使匆匆趕往浙江,追查這件事。

特使一到湖州,立即把莊胤城抓去,一頓毒打,逼他招供同謀,披枷戴鐐打入死囚牢中。特使又命令湖州知府取出庫存的《明史》書版供查證。這時沒收書版的前任知府陳永命已被罷官,新任知府譚希閔到任剛半個月,還沒來得及查點倉庫,所以不知道有這套書版。特使便直接把管倉庫的人叫來問,管庫人說有。特使便藉機要挾譚希閔,說這是個嚴重瀆職,暗示譚希閔只要弄點「好處」給他,他便可以幫譚希閔遮掩過去。譚希閔為官比較清廉正直,又覺得這實在不是自己的過錯,斷然拒絕了。特使懷恨在心,後來竟刻意陷害,以至譚希閔被判絞刑,死於非命。

康熙元年(1662 年)十月,莊胤城被押解到北京,由於備受折磨,已經喉嚨暗啞,不能出聲,不久就死在獄中,死後還被分屍!

康熙二年(1663 年)正月,鰲拜又派人到杭州,會同當地總督巡撫,把與此事有牽涉的人,統統抓起來審訊,連將軍松魁也沒放過。後來因為松魁是滿人,不認識漢字,才算逃得一條性命,革職回家。程維藩也落了一個殺頭之罪。

吳之榮指著那部《明史》上他加上去的朱佑明的姓名,一口咬定朱佑明也參預了此事。朱佑明有口難辯。正巧朱佑明與湖州府學教諭趙君宋關在一起,朱佑明哀求趙君來說:「你是最早查出《明史》罪狀的,將來肯定會受重賞。假如你能救活我一家,我情願用一半家產酬謝你!」趙君宋貪圖朱佑明應許的百萬家財,拍胸脯答應下來。第二天,趙君宋報告說:「大人們看到的那部《明史》不全,姓名也不準確:我藏有一部完整的原刻本。」清兵押著他回家取來原本,上面果然沒有朱佑明的名字,但列名其上的幾十位知識分子,頓時都遭了殃。查繼佐、陸圻、范驤三人雖然曾經舉報過此事,並已被證明與此事無關,仍然被抓起來再審訊,並且將查家、陸家、范家三家老小輩176 人全部關人獄中。盡避這三家人最後是無罪釋放了,但在監獄中已經大吃苦頭。最倒霉的是趙君宋,本應是無罪的,這時卻因為「收藏逆書」, 斷送了一條性命。

朱佑明的名字被證實不在修訂名單內,本可以度過難關了。

哪知吳之榮咬住他不放,硬說他參加了雕版印刷工作,《明史》版心的「清美堂」就出在朱佑明家,現有朱家大廳上的「清美堂」匾額為證。朱佑明不管怎麼解釋,審訊官員也不相信。朱佑明只好再花錢行賄,他讓心腹親信去買通了浙江巡撫朱昌作,求他定案時只判朱佑明一人流放,不要連累家人親屬,事成以十萬兩白銀酬謝。朱昌祚貪財,已經答應了他。不料朱佑明有個親戚,直接買通了從北京來的官員,不但花錢少,而且更加保險。朱佑明知道後,就決定丟開朱昌祚那一頭。審訊時,北京來的官員有意從寬處理本是無辜的朱佑明,朱昌祚卻跳了出來,不陰不陽地說:「朱佑明富可敵國,外面盛傳他願拿出百萬銀子行賄,以求保住性命。我們如果從輕判處,被陰險狡猾的吳之榮再告上去,只怕我們自身都難保呢!」北京來的官員大吃一驚,於是判定朱佑明「凌遲」處死,也就是民間所說的「千刀萬剮」;他的三個兒子一個侄子殺頭,家屬流放,百萬家產全部抄家沒收。

莊胤城雖死,他的一家老小也沒能逃過這場浩劫,兄弟子侄列名於修訂名單中的十來個人,全都滿門抄斬。連已死了多年的莊廷憂,也被從棺村裡拖出來分屍。

列名於《明史》修訂名單的知識分子中,還有不少也同查繼佐、陸圻、范驟一樣,根本不知道內情,名字是被莊廷鑨借用來提高這部書的身價的,盡避審訊中已證實他們確實與此事無關,但審訊此案的官員們,為了邀功請賞、貪財索賄,卻決意不放過他們。這些人面對生死,既沒有像某些官員那樣搖尾乞憐,也沒有像莊胤城、朱佑明那樣行賄求饒,還是處之坦然。在獄中,他們身披枷鎖,鐐銬銀鐺,還相互贈詩,寫出不少感人肺腑的佳作,對於清政府濫殺無辜的文字獄,表示了極大的憤慨!

不僅如此,在鰲拜的授意下,《明史》案的株連範圍越來越大,凡是參加雕版的刻字工人、參加裝訂的人,以至賣書、買書、收藏有這部書的人,甚至知道有人買過這部書而沒有揭發的人,全都被判處死刑!

那麼,被清政府藉以大作文章、瘋狂鎮壓知識分子的《明史》,究竟是怎樣「反清」的呢?說來也真是可悲,只因為其中部分篇章裡,提到清太祖努爾哈赤時,直呼其名,犯了「不敬」的罪;有的篇章中還提到努爾哈赤曾擔任過明朝的地方官,這也是清朝統治者所不願提起的;有的篇章中歌頌了明朝官兵抗擊清軍的事跡..就是這樣一些問題,竟造成七十多戶家破人亡,一千多人蒙受冤屈、流離失所!

康熙二年(1663 年)五月廿六日,《明史》案審判結束,有關「罪犯」

在杭州處決,一時間腥風血雨,慘不忍睹;而他們的親屬也在這時,被分裝在十幾條船中,運往流放地點,那悲狀同樣令人心碎!

震驚天下的《明史》案就這樣結束了。

(薛兵)

《災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