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門事件

美國總統是通過四年一次的競選產生的。共和黨與民主黨是兩大競爭對手。

1972 年,第37 任總統理查德·尼克松經過一番苦鬥,大選獲勝,連任總統。然而,歷史卻跟他開了一個無情的玩笑,他的第二屆任期未滿就被迫宣佈辭職,成為美國歷任的40 位總統中第一個享此「殊榮」的總統。接任總統職務的傑拉爾德·福特在就職時說,美國「這場漫長的惡夢已經過去」。

這場惡夢,指的就是震驚世界的「水門事件」。

事件發生在競選期間。1972 年6 月17 日,有五個身份不明的人悄悄潛入在華盛頓的「水門」大廈。這裡是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總部。這五個人行動詭秘,引起了警衛人員的警惕,對他們進行了監視。發現他們原來是在安裝電話竊聽器,並偷拍資料,警衛人員當即將這五人抓獲。經查實,這幾個人中有一個是共和黨爭取尼克松連任總統委員會的安全顧問詹姆斯·麥科德。

顯然,這件事與尼克松有直接關係。接著,又逮捕了前白宮助理戈登·利迪和霍華德·亨特。應該說,這件事對尼克松是非常不利的。正好被處於劣勢的民主黨竟選對手喬治·麥戈文用來大做文章,他還列舉了大量事例,證明尼克松政府是歷史上最腐敗的政府。

水門事件披露以後,前司法部長約翰·米切爾以爭取總統連任委員會主席的身份發表聲明,說被捕者的行動不代表該委員會,是未經他同意擅自行動。之後在各派勢力呼籲和敦促的壓力下,尼克松於8 月29 日發表聲明,宣佈在現政府僱用的人員中,沒有一個捲入這件稀奇古怪的事件。他完全可以相信米切爾對此一無所知。

可是,事過不久,忽然節外生枝,米切爾的夫人由於被水門事件衝擊得神經失常,竟然告訴記者,說她有一本記載水門事件具體步驟的手冊,並講述了她本人所瞭解的全部細節。尼克松總統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只好讓米切爾辭去爭取總統連任委員會主席的職務。

麥戈文竭盡全力想掀起一股反對政府腐敗的浪潮。但大多數選民只將這種事看作是政治鬥爭中勾心鬥角的表現,不久就置之腦後。1972 年9 月15 日,司法機關宣佈了對水門闖入事件的起訴書,其中只提到利迪和亨特及在民主黨總部被捕的五個人。大選前,水門事件就這樣暫時搪塞過去了。

尼克松終於在大選中大獲全勝,他興高采烈、滿懷信心地進入第二任期。

然而,使他意想不到的是,到了1973 年春,一度熄滅的水門事件之火卻又燃燒起來。前一年夏天被政府官員們輕輕一筆帶過的竊密事件,由於更多的事實被揭露而變成美國歷史上罕見的政治醜聞。最終導致了他灰溜溜地下台。

1973 年3 月,那個潛入民主黨總部被抓獲的麥科德為免於被判長期監禁,向法官作了坦白交待,說有人對他施加壓力,要他保持沉默,答應日後給他寬大處理。他還秘密會見了水門事件調查委員會的法律顧問塞繆爾·達什,向他交待白宮律師約翰·迪安事先知道闖入水門大廈的計劃。接著,迪安也向法官交待了他所知道的一切。這樣一來,掩蓋真相的堤壩終於衝破了。

大量事實表明,水門事件是競選活動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是經尼克松總統爭取連任委員會的領導及其他與白宮有關聯的人物策劃並指揮的。目的在於破壞民主黨的競選活動。闖入水門大廈的首要目標是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勞倫斯·奧布賴恩。此人的政治技巧和他與各方面的聯繫使得對手認為有必要對他的電話進行竊聽。實際上,在那之前,奧布賴恩的辦公室裡已經被安裝了竊聽器。6 月17 日的那次行動已經是第二次了,目的是安裝更多更好的竊聽器。

隨著真相被揭露,無情的追查使得牽扯範圍不斷擴大。有許多跡象表明,自從1969 年起,白宮一直用秘密競選資金僱用一部分調查人員,他們的任務是收集政敵個人生活習慣和財政情況的情報。白宮曾以「國家安全」的名義下令對幾名記者和政府僱員的電話安裝竊聽器。尼克松的助手們編有一份「黑名單」,併力圖指使國內收入署調查這些人的納稅申報書,以困擾他們。1970 年,尼克松親自批准一項收集情報的計劃,要求大規模使用非法郵件檢查、竊截電話電報和盜竊資料,以便取得被認為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人和集團的情報。尼克松爭取連任委員會從1971 年夏天起,就僱用人書寫和散發一些非難民主黨候選人的誹謗信件,編造假電報和報紙廣告以製造民眾支持尼克松的印象。並且破壞對方的集會,使其威信掃地。正如尼克松的辯護人所說,尼克松之前的一些政府也從事過這種活動。但尼克松政府所作所為,與以往的政府相比,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隨著真相一步步被披露,這時人們所關心的問題就是尼克松有沒有直接參與這件事。1973 年夏天,在「水門事件」聽證會上,參議員們向每一位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電視也作了實況轉播。參議院為此成立了「水門事件調查委員會」,在該委員會的調查中,尼克松的前助手亞歷山大·已特菲爾德證實,尼克松在1971 年初曾下令在他的白宮辦公室裡安裝竊聽系統,記下電話和他與別人的談話。白宮律師迪安和其他人試圖從記憶或筆記中間回想起來的許多高級秘密談話,估計都錄在這些磁帶上。

調查委員會開始調查白宮所有錄音帶的內容。

7 月16 日,尼克松得知巴特菲爾德已向「水門事件調查委員會」洩露白宮裝有錄音系統的消息,頓時如雷轟頂,異常震驚。輿論反應也非常強烈,《紐約每日新聞》的大字標題是:「尼克松竊聽他自己的各辦公室。」

1973 年7 月17 日,參議員小薩姆·歐文代表「水門事件調查委員會」

寫信給尼克松總統,要求交出這些錄音帶中的五盤和其它有關白宮文件。這個要求被尼克松粗暴地拒絕了。

7 月23 日,委員會一致通過了發傳票傳調錄音帶和其它材料的決定,認為這些東西直接或間接地同1972 年總統競選中的「犯罪行為」有關。

也就在同一天,特別檢察官阿奇博爾德·考克斯發出傳票,傳調九盤談話錄音帶。結果同樣遭到拒絕。這樣一來,委員會和特別檢察官又去找法院,要求法院作出裁決,迫使白宮交出這些錄音帶。尼克松的律師匆匆忙忙提出反駁。政府的三個部門都捲入了這場衝突之中:尼克松強作鎮定,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辯解,提出了廣泛的「行政特權」

的要求。他把行政特權的理論與三權分立聯繫在一起,爭辯說,如果國會傳訊或法院命令能迫使總統公開秘密情報,那總統的職位就會受到致命損害,而國家的安全也就沒有保障。

法官約翰·賽裡卡否決了尼克松的論點,並命令他交出錄音帶。他還規定,這些錄音帶要先送到他這裡,他會刪去享有特免權的部分,然後按照特別檢察官的要求送到一個特別大陪審團去。

尼克松和他的顧問仍然決心保住這些錄音帶,只向法官提供一些編輯過的文本,除了那幾盤已被傳調的錄音帶之外,堅決不再交出任何東西。他們逼著特別檢察官同意,否則就要撤掉他。

考克斯認為他有權繼續要求並得到與庭審有關的任何材料。而且,法庭有絕對的權利審查那些錄音帶,而不是什麼文本。他還在10 月20 日通過電視發表公開聲明:他不能服從總統指示,只有任命他的司法部長才能給他下達在法律上有義務的指示。

檢察官與總統之間的鴻溝太深,難以彌合。尼克松卻大膽地往前衝,決心解除考克斯的職務。就在考克斯發表公開聲明幾個小時之後,司法部長埃利奧特·理查森和副部長威廉·拉克爾肖斯由於拒絕白宮關於撤銷考克斯職務的命令,先後提出辭呈。位列第三的副部長羅怕特·博克執行了白宮的命令,他的理由是,如果大家都辭職,司法部便無法正常工作。

考克斯被解職引起了輿論大嘩。各電視網在正常節目中竟然插入公報,並在當晚發表專題評論,認為尼克松政府是發動了一場壓制反對派的政變。

全國廣播公司著名評論員約翰·錢塞勒說:「今晚是我國處於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憲法危機之中,這是一個駭人聽聞的事件。」有的新聞報道稱之為「長刀之夜」,或者叫「星期六夜晚大屠殺」。

掩蓋活動的繼續,引起了公眾極大的憤慨和不滿。尼克松此時已名譽掃地。那些被揭露出來的事件本身,以及尼克松對待調查所採取的抗拒態度,使人們對他非常懷疑,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疑雲與日俱增。尼克松發動一場他稱之為「坦率行動」的群眾運動,企圖驅散疑雲,恢復自己的地位和平息人們對他的指責。他四處遊說,在經過選擇的聽眾面前誠懇地保證,說他是無辜的。

但是,在公眾的心目中,有兩顆直接與水門事件有關的「炸彈」,其影響比尼克松精心設計的坦率陳詞要深刻得多。一顆在1973 年10 月爆炸:民眾已經得知被傳調的九盤錄音帶中的兩盤已經不存在,這兩盤錄音帶涉及最重要的兩次白宮談話。法院的聽證,未能解開這些錄音帶是經誰的手,又是怎樣消失的這個謎,白宮的解釋不一致,而且不能令人滿意。另一顆是在11 月份爆炸:白宮被迫透露,1972 年6 月,尼克松總統與當時的白宮辦公廳主任霍爾德曼一次關鍵性談話曾錄了音,然而,現在這段長達十八分鐘的內容已被從錄音帶上洗掉。公眾對白宮不信任和厭惡感大大增加,要求對尼克松總統進行彈劾的呼聲四起。」

1974 年初,是水門事件如何走完剩下路程的決定時刻。此時,尼克松總統被蜂擁而起的批評浪潮所刺痛,竟孤注一擲地採取了更大膽的對抗姿態。

他拒絕與新的檢察官利昂·賈沃斯基合作,繼續硬頂。2 月份,眾議院以441 票對4 票通過授權司法委員會傳調任何人和物,包括總統在內。這就意味著彈劾尼克松的活動已正式開始。

尼克松面臨特別檢察官和司法委員會的雙方傳訊,因而被迫在4 月30 日公佈根據那兩盤錄音帶編輯而成的文字本。各大報紙全文登載,並由兩家出版商匆匆印成平裝書。司法委員會用這個文字本對照他們已掌握的總統以前發表少數幾次講話的錄音帶,發現有些不符之處,標有「聽不見」或「無情報價值」的空白有近1800 處。分析人員指出,這些空白有三分之二是出現在總統自己說話時。而在他與霍爾德曼和前白宮助手埃利希曼的談話中,則出現最為頻繁。這結果使公眾輿論掀起反對尼克松的軒然大波,要求他辭職或要求彈劾總統的呼聲明顯增高。

尼克松舉步維艱,但仍面臨著必須再交出一些錄音帶的要求。否則他簡直無法過關。賈沃斯基通過法院進攻,於4 月18 日傳調64 盤錄音帶。尼克松請求法院宣佈這一傳調無效。7 月底,水門事件發展到了頂點。7 月24 日,首席法官宣讀了對於賈沃斯基要求得到64 盤傳調錄音帶一案的裁決。最高法院備審案件目錄上寫的是:美利堅合眾國控訴美國總統理查德·尼克松。法院以八比零一致裁決總統敗訴。

在全國的注視下,司法委員會7 月30 日向眾議院呈送了彈劾總統的條款。頭兩條很重要:第一條指控總統給司法工作設置障礙;第二條指控他濫用職權。更為重要的是,這兩條得到對立兩黨的一致支持。彈劾問題已擺在眾議院面前。

尼克松的辯護人企圖以總統沒有具體罪行為理由來挫敗彈劾的一線希望,也於7 月24 日被最高法院粉碎。法院命令尼克松交出剩餘的錄音帶,特別是要他交出被稱為「冒煙的槍」的那盤錄音帶,其中一盤錄有總統在1972 年6 月23 日與霍爾德曼的一次談話,尼克松明白指示他的助手讓中央情報局製造一次「國防安全」行動,並讓聯邦調查局插手水門事件。這是尼克松在水門事件發生六天之後下令進行掩蓋事實真相的證據。

在水門事件真相大白之後,尼克松度日如年,但他仍表示不願辭職。他說:「唯一的方針是繼續戰鬥下去,直到最後一分鐘。」與尼克松的意願相反,彈劾總統的議案已由眾議院付諸表決,甚至連尼克松最堅定的支持者們也不得不面對這樣的事實:尼克松不可救藥。

形勢急轉直下,尼克松陷於絕望。他面臨著痛苦的選擇:辭職或被彈劾。

如果被彈劾,他將在參議院接受至少六個月的審訊,在政治上便全然無能為力了。並且最後必將遭到失敗和屈辱,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個被彈劾並被判犯刑事罪的總統。一年多來,他不知有多少個不眠之夜,而1974 年7 月30 日晚上更是輾轉反側,舉棋不定。

尼克松的助手們在聽了那個被稱為「冒煙的槍」的錄音帶後,也得出與尼克松同樣的結論:局勢已完全沒有希望了。這時,尼克松才清醒地認識到,再抵抗下去沒有任何意義。於是,他決定辭職。

1974 年8 月8 日,是尼克松當美國總統的最後一天。他與副總統福特會晤,舉行一次全面的情況簡介會。下午九時,尼克松在白宮通過電視向全國民眾發表辭職演說。人們清楚地在電視屏幕上看見這位卸任的總統流下眼淚。次日,他再一次在全國電視觀眾面前向他的白宮班子告別。根據規定的程序,尼克松的辭職在8 月9 日中午正式生效。

這位當了一任半的總統懷著十分沮喪的心情,不情願地離開了總統的位置,成為美利堅合眾國的一位普通公民。隨著尼克松的倒台,轟動世界的水門事件所掀起的一場軒然大波終於平息。風波雖然平息了,但人們對政府的不信任和懷疑遠遠沒有消除。也許政治醜聞永遠都會有的,人們對此從不盲目樂觀,只希望盡可能少一些。

(孫曉)

《災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