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客機被擊毀真相

在前蘇聯軍事檔案館的保險櫃裡,有兩個斑駁陸離、落滿灰塵的鐵盒子,它們靜靜地躺在那裡近10年之久。這就是1983年9月1日被蘇軍擊落的韓國007客機上的「黑匣子」。在那次舉世震驚的慘案中, 269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全部罹難。但事件的起因和經過卻顯得撲朔迷離,當事國蘇聯、韓國和美國各執一說,莫衷一是,幾乎成了永遠解不開的謎。直到近10年之後,俄羅斯政府將事件的關鍵證據——墜毀客機上的「黑匣子」送交國際民航組織破譯,才使事件的真相最終大白於天下。

黑匣子,其實外表並非黑色,而是桔黃色,塗上這種顯亮顏色,便於在事故發生後尋找。但因為這種裝置主要是為飛機失事後留下飛行證據,而黑色往往代表災難,所以稱作「黑匣子」。在波音737和波音747這類巨型民航客機上,有兩個黑匣子:一個叫駕駛艙聲音記錄儀,它錄下最後30分鐘內機組成員所有的通話內容;另一個叫飛行數據記錄儀,它錄有整個飛行期間的飛機航行和控制系統的10多個不同的參數。這無疑是分析飛機失事原因的最有力的證據。

在韓國客機被蘇軍擊落後的幾周內。蘇聯海軍在庫頁島西海岸的國標水域線到了黑匣子及其他殘片,但蘇聯軍方閱讀了專家們破譯黑匣子的報告後,大為震驚,決心永遠隱匿這危險的證據,便秘而不宣,即使以公開性著稱的戈爾巴喬夫,也言之鑿鑿地發誓說黑匣子沒有找到。事發幾年後,蘇聯軍方的一份報告甚至自詡說:「我們將把這些不利的證據,深藏在我們的後代也永遠不能找到的地方。」

幸運的是,這份報告在1992年初落到了葉利欽的俄羅斯政府的官員手中。他們追根尋源,終於在前蘇聯軍事檔案館內找到了封存多年的黑匣子,以及國防部對此所作的秘密報告。1992年10月,葉利欽公佈了這些材料,並於1993年1月將黑匣子送交聯合國設在蒙特利爾的國際民航組織的特別小組破譯。6月14日,該小組公佈了最終的調查報告,被掩蓋近10年的悲劇真相終於重見天日。

1983年8月30日深夜11點50分,一架波音747一200B型寬體客機,慢慢地駛離紐約肯尼迪國際機場的第15號登機門,滑向起飛線。在機場燈光照耀下,這架翼展約60米、機長超過70米的巨型飛機銀光閃閃,高大的垂直尾翼上,漆著韓國航空公司的標誌:圓圈內一隻大雁在飛翔。但在夜色中最醒目的,還是這架飛機前機身上部凸起的大鼓包。原來這種世界上最大的客機在機身內有兩層座艙。下面是主艙,主艙上面的凸起部分為飛行艙,飛行艙的前半部是駕駛艙,後半部本來是休息室,而韓國航空公司把它改為特等艙,安排了12個寬大舒適的座位。主艙與飛行艙之間有一個螺旋形扶梯相通。這種前機身上凸的巧妙設計,是當今世界大型軍民機種中獨一無二的,因此即便在夜空中,也不難識別。

這就是韓國航空公司從紐約飛往漢城的007次航班。機上現有旅客244名、還空有近百個座位。飛機呼嘯著飛上夜空。它中途將在美國阿拉斯加州的安科雷奇機場停留加油。經過7個多小時的飛行, 007航班安抵安科雷奇,由於時差的關係,當地時間還是午夜2點30分,飛機要在這裡停留1個半小時,睡眼惺忪的旅客們紛紛走下飛機,到候機大樓休息。

機場地勤人員開來加油車,給這架客機加油。與此同時,以機長鄭炳寅為首的新機組進行接班,其中有3 名駕駛員,20 名乘務人員。他們在檢修合格證上簽了字後,替換下從紐約飛來的機組。旅客中有一家4 口人幸運地留在安科雷奇不走了,其餘240 名旅客又回到飛機上。旅客中有85 名朝鮮人,42 名中國台灣和香港居民,27 名日本人,21 名美國人,2 名泰國人,以及其他歐亞地區的乘客51 名。快起飛時,有6 名休假的空中乘務員上了飛機,他們是順路搭機回家的。

美國乘客中有一位「大人物」,是佐治亞州的國會議員勞倫斯·麥克唐納。他是到韓國出席一個會議的。他的同伴乘坐同一天從美國洛杉磯飛往漢城的韓國航空公司015 次航班。就在007 次航班在安科雷奇降落後20 分鐘,015 次航班也抵達同一機場加油。同伴們曾在候機大樓休息廳到處尋找麥克唐納,打算拉他改乘015 次航班一起飛往漢城。沒想到麥克唐納是個瞌睡蟲,根本就沒下飛機,一直在機艙裡呼呼大睡。同伴們找不到他,也就沒能救他一命。

當地時間凌晨4 點,即北京時間8 月31 日晚上10 點,007 次航班從安科雷奇起飛前往漢城。這段航線長達6114 公里,需要飛行近9 個小時。

機長鄭炳寅具有豐富的駕駛經驗,是韓國民航最優秀的駕駛員,韓國前總統全斗煥1980 年訪問美國、1981 年訪問東南亞乘的專機都是由鄭炳寅駕駛的。現在,他先沿著「501 號噴氣機航路」飛行,飛了500 多公里後,開始進入「20 號紅色走廊」的航路,簡稱R20 航路。R20 航路是美洲飛往亞洲的5 條航路中最靠北,也是距離最短的一條。由於它能節省燃料,每年有上萬架次民航機沿著它飛來飛去。但這條航路離蘇聯領空最近處,還不到30 公里,加上那一帶是蘇聯軍事上的敏感地區,如果誤入這些地區,有可能未得到警告就遭到射擊,或受到無線電干擾而導致飛行危險,因此,鄭炳寅每次飛這條航路都是提心吊膽的。

由於在安科雷奇和東京之間長達數千公里的航路上,沒有通常使用的無線電導航,飛機不能得到地面民用管制中心雷達的指揮和引導,鄭炳寅跟往常一樣採取了磁航向模式,利用羅盤把方位固定在245 度的位置,以便飛機能自動地朝阿拉斯加西海岸飛去。而一旦飛抵太平洋北部,按事先計劃應啟動慣性導航系統,自動地引導飛機沿預定航路飛抵目的地。

這架波音747 上裝有3 套獨立工作的慣性導航系統,不可能同時出故障,因而只要按規定到時啟用,是能確保航向正確的。但是,當007 航班越過阿拉斯加西海岸後,鄭炳寅並沒有啟動慣性導航系統,飛機繼續依照磁航向模式飛行,這要麼是鄭炳寅和兩位副駕駛忘記了及時更動導航系統,要麼是他們發覺偏離航線後,使用了手動慣性導航系統,希望能夠自動加以修正。但是,在第二種情況下,慣性導航系統的電腦實際上並不能自動修正航向,而只能繼續朝原來的羅盤航向前進。這時所發生的問題只在一個很小的儀表盤上顯示出來,很容易被人忽視,這樣的駕駛失誤以往也發生過許多次,但這一次卻釀成了機毀人亡的大災難。

從007 航班的一個黑匣子飛行數據記錄儀裡錄下的飛行參數,可以看出客機在起飛4 分鐘後直到被擊落,自動駕駛儀的方向一直由磁航向模式控制著。根據航空駕駛員守則,駕駛員應該反覆檢查核對航線是否正確,可事實上這種錯誤卻常常發生。在007 航班被擊落後不久,又有一架波音747 客機,在兩個小時內偏離航線60 海裡後才發覺。一年後,又有一架飛越北極的西南太平洋航空公司的飛機,在飛向歐洲的途中偏離航線近1000 英里,待到駕駛員發現問題,飛機深入蘇聯領空,已收不到任何無線電導航的信號了。但由於有這次慘重的教訓,蘇軍沒有出動飛機將它擊落。

不管怎麼說,韓國007 航班在離開安科雷奇不到4 個小時,便偏離了正常航線。起先只是幾度之差,以後飛機往斜刺裡猛衝,竟遠離R20 航路500 公里,進入蘇聯境內,先飛越堪察加半島,後又飛經鄂霍次克海的庫頁島。

9 月1 日東京時間零點51 分,蘇聯堪察加半島上的警戒雷達,就捕捉到穿過白令海朝蘇聯領空飛來的這架來歷不明的飛機。防空指揮所認為它是一架偵察機,立即命令島上基地的8 架米格一23 和蘇霍伊SU 一15 戰鬥機升空攔截。但此時蘇防空雷達系統突然發生故障,地面人員無法正常指揮,3 組蘇聯最先進的戰鬥機在茫茫夜空中未能找到「入侵者」。於是,駐堪察加的蘇軍便向庫頁島發出警報。

18 分鐘後,庫頁島上的雷達發現了這架飛機。從該島南端薩哈斯克機場上再次緊急起飛6 架米格—23 和蘇霍伊SU—15 戰鬥機。雷達兵發現這架飛機似乎毫無覺察,依舊沒有改變航向,如果不加攔截,那麼它將會很快穿過庫頁島,直飛蘇聯本土海參威,那裡是擁有820 艘艦艇的蘇聯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所在地。

蘇聯防空部隊指揮所的空氣驟然緊張起來。因為這架偏離航向的韓國客機飛越的地區,都是蘇聯軍事上高度保密的地區。堪察加半島擁有蘇聯戰略導彈試驗設施,也是「逆火」式戰略轟炸機的基地。半島東岸還是蘇聯核潛艇的重要基地,有90 艘核潛艇在此出入。另外,蘇聯將在9 月份試驗旨在與美國抗衡的SSX24 、PL5 兩種新導彈,而堪察加半島周圍是導彈濺落地點。因此,美國裝有高分辨攝影設備與雷達的RC 一135 偵察機頻頻闖入這一地區上空,企圖監測蘇聯的導彈試驗。

就在007 航班深入蘇聯領空的同時,堪察加的蘇軍雷達正在追蹤附近一架RC 一135 偵察機,他們起先把007 客機看作是它的加油機,後來見它往南直飛而去,便認定它是另一架RC 一135 偵察機。這時,真正的RC 一135 偵察機與它相距150 公里。

當地面雷達將連續跟蹤這架來歷不明飛機的情況,報告防空指揮所時,指揮官們也覺得納悶,該機大搖大擺長驅直入蘇聯領空達兩個多小時,似乎有點不可思議,但他們只是草草地詢問了蘇聯民航交通管制局,答覆是此刻沒有民航機在此地飛行,他們也就不再追問了。

東京時間3 點零5 分,蘇軍中校奧西波維奇駕駛的蘇霍伊SU 一15 戰鬥機最先發現「入侵」的飛機,他向地面指揮所報告:「我發現了目標。」隨後的幾分鐘,奧西波維奇一直緊跟在韓國客機後面跟蹤觀察。他向地面報告:「目標的標誌燈和閃光燈是亮著的。我正跟在它後面。怎麼辦?」

一般而言,「入侵者」肯定熄燈潛行,但中校卻報告說目標燈火通明,頗有點招搖餅市的模樣。地面指揮員不禁有些吃驚但又不以為然,他命令奧西波維奇用識別敵我的無線電應答器與這架飛機聯繫。只有蘇聯飛機才能對戰鬥機發出信號有所反應,韓國民航機顯然不可能攜帶應答設備,更不可能回答信號。於是,奧西波維奇又報告:「目標對敵我識別器毫無反應。」地面指揮官似乎下了決心:「目標已侵犯我領空,消滅它!」

奧西波維奇接著報告:「一切準備就緒!我已打開導彈發射系統開關!」

他剛要開火,耳機裡忽又傳來新的命令:「先發射警告彈!」中校飛行員感到很為難,機上裝的都是穿甲彈,沒有曳光彈,黑暗中有誰能看見它們呢?

無奈,他只好連續射出4 梭子,約200 余發穿甲子彈,這顯然毫無用處。

可憐的無辜旅客對於即將飛來的橫禍一無所知。這時候,客艙裡的14 名空中小姐已經開始為醒來的旅客送早點了。鄭炳寅機長也不知道大難臨頭。他似乎感到飛機要晚點,便在3 點15 分呼叫東京控制塔,請求稍稍爬高到35000 英尺再繼續飛行。3 點22 分,東京控制塔同意了他的請求。與此同時,日本的雷達已經測到這架韓國客機的位置,是在北海道以南185 公里,而不是像鄭炳寅機長這時向東京報告的那樣位於北海道以北185 公里。東京控制塔開始意識到這架韓國客機有點偏離航向了,可是,已經晚了。

007 航班為準備升高,將速度放慢到每小時400 公里,使得一直跟蹤的蘇霍伊SU 一15 戰鬥機突然超前。奧西波維奇便認定「入侵者」已經看到他的飛機,並開始採取狡猾的規避動作,企圖甩掉他的跟蹤。這使地面指揮官更堅決地發出「消滅目標」的命令。

在007 航班飛行的最後一段時間裡,客機和它的追蹤者都出現在日本軍用電子監聽站的雷達屏幕上,看上去就好像是一場空中截擊演習。而且監聽站也截錄了蘇聯這架戰鬥機與地面指揮所的俄語無線電通訊。

這時,007 客機已經飛越庫頁島西岸,朝西南方向飛去,重新進入國際空域。蘇聯防空指揮所覺得馬上要錯失良機。盡避他們一直未能證實這架飛機負有偵察使命,但時間已變成最重要的因素,機不可失,必須搶在目標逃離蘇聯領空前把它擊落,以示懲罰。於是最後下達了摧毀「入侵者」的命令。

3 點25 分46 秒,蘇霍伊sU 一15 飛行員報告:「導彈發射準備已就緒。」

接著,在3 點26 分20 秒,他又報告:「導彈已經發射!」兩枚AA 一3 型「阿納布」空對空導彈,從SU 一15 戰鬥機的機翼下閃電般地射出,直奔8 公里外的007 客機。第一枚導彈擊中了客機的尾部,騰起一陣黃色火焰。第二枚導彈擊中左翼發動機,摧毀了左翼的一半,飛機上的燈火全部熄滅。

3 點26 分21 秒,奧西波維奇以例行公事般冷淡的聲調向地面報告:「目標已被摧毀。」

3 點27 分,東京控制塔收到遇難客機發出的最後呼叫,「我是韓國007 航班,艙內急速減壓,飛機降至1 萬英尺高度..」接下來就是一片噪音,什麼也聽不見了。

日本雷達跟蹤到這架被擊毀客機的最後墜落過程。3 點35 分,飛機從35000 英尺下跌到5000 英尺;3 點38 分,飛機飄落到1000 英尺。客機的亮點從雷達螢光屏上消失了。這時離導彈擊中已有12 分鐘。

正在庫頁島以西48 公里的莫涅龍島附近海面作業的日本漁民,目睹了客機墜落海面的慘景。日本漁船「千島丸」號船長早矢康和6 名船員,突然聽到高空傳來隆隆的飛機聲,伴隨著明亮的桔紅色閃光,巨大的機身橫空墜落,筆直竄入東南方海面,一時間火光耀眼,接著是天崩地裂般的爆炸聲。飛機墜落地點在莫涅龍島以北17 海裡處的國際水域。

蘇聯防空指揮所得知月標已摧毀的報告後,反而顯得有些慌亂,又急忙命令奧西波維奇繼續追蹤正在下降的那架飛機。蘇霍伊SU 一15 戰鬥機在低空盤旋了幾分鐘,怎麼也沒找到中彈的飛機,這時燃油又快用完,只好飛回基地了。

韓國007 航班被蘇軍導彈擊落事件,頓時在國際上引起一場軒然大波。

由於悲劇發生在世界上最敏感,同時也是監視最嚴密的地區,設在阿拉斯加南部和日本北部一線的美國監聽站,以及日本北海道最北端雅內市雷達情報站等日本27個雷達電子監聽站,都監聽並且錄下了蘇聯戰鬥機飛行員在跟蹤和擊落韓國客機過程中,同地面指揮所的通話,甚至還截獲了伯力蘇軍防空司令部和莫斯科國防部的通話。因此,在韓國客機被擊落3個小時後,美國國家安全局就把空難經過的資料全部整理好,呈報美國政府。

美國東部時間9月1日10點45分,美國國務卿舒爾茨在國務院召開記者招待會,憤怒譴責蘇軍擊落韓國客機的恐怖罪行。美國總統裡根在第二天也提前結束在西海岸的度假,返回華盛頓,召開國家安全會議,研究對蘇制裁措施。

直到莫斯科時間9月1日21點15分,蘇聯才打破沉默,由塔斯社發表了一個措詞含糊的簡短聲明,說一架所屬不明的飛機粗暴地侵犯了蘇聯的領空。蘇聯空軍戰鬥機進行警告性射擊後,它就朝日本海方向飛去,機影從雷達屏幕上消失。根本就不承認擊毀韓國客機的事實。

為逼迫莫斯科承認事實,美國總統和日本首相在9月6日幾乎同時召開記者招待會,將蘇軍戰鬥機與地面指揮部通話錄音這一確鑿證據公之於眾。

在聯合國安理會上,也播放了事件經過的圖像和錄音。在美國接二連三咄咄逼人的攻勢下,蘇聯政府在9月6日21時才被迫承認擊毀韓國客機,盡避表達方式極其曖昧。

直到9月9日,克里姆林宮才匆匆忙忙展開反擊。蘇軍總參謀長奧加爾科夫舉行記者招待會,把這場悲劇的責任完全推到美國頭上。他聲稱,韓國007客機侵犯蘇聯領空,是一次有預謀的偵察飛行,目的是讓蘇聯暴露遠東防空方面的重要情報。為此, 007航班故意離開原來的航線,並與一架RC一135偵察機一前一後潛入蘇聯重要軍事設施上空;當蘇聯截擊機向它發出警告,試圖迫降它時,它還躲躲閃閃,繼續入侵行動。至此,有關方面才決定將它擊毀。就這樣,蘇方間接承認了擊落客機的事實,卻不願作出謝罪表示,反而提出了「偵察飛行說」,把責任轉嫁美國。

隨後,克格勃不斷製造謊言來混淆視聽,進一步強化「偵察飛行說」,將悲劇歸咎於美國中央情報局。一時間怪論四起,各種謠言甚囂塵上。有的說韓國客機曾在華盛頓附近的安德魯斯空軍基地降落,安裝了特殊的間諜設備;有的說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曾預訂了該機的機票,但是受到秘密的勸阻而更改;還有的說韓國駕駛員鄭炳寅曾向朋友炫耀過飛機上特製的間諜設備,還私下向妻子透露過這次飛行的危險使命,等等。總之一句話,韓國007航班是一架間諜飛機。這使得原來就撲朔迷離的悲慘事件,更增添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就在兩個超級大國唇槍舌劍、相互攻訐時,在離韃靼海峽不遠的碧海藍天之間,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打撈爭奪戰」。因為找到客機殘骸和黑匣子,事件真相便昭然若揭了。

蘇聯人捷足先登,搶先一步趕到出事現場。空難發生不久,蘇聯船隻和飛機立刻封鎖了這片國際海域。他們在旗艦「彼得保羅斯克」號巡洋艦上設立專門的指揮部,並從天然氣工業部調來一艘海上鑽井采油船「米·米爾欽克」號。天上有十來架直升飛機來回巡視,海面上有幾十艘蘇聯漁船反覆搜索,海底有一百多名優秀的潛水員一次又一次打撈,形成一個嚴密的立體搜尋網。

蘇聯漁船一字形排開,撒下拖網,一寸一寸地仔細搜尋。六七天後終於找到了飛機殘骸墜落地點。「米·米爾欽克」號鑽井船立刻開到那裡停住,蘇聯漁船將這個地點團團圍住,裝出一副捕魚的架勢,不許外國船隻靠近。

美國、日本的船隻也聚集到這裡,他們想方設法,卻無法衝入「包圍圈」。

為迷惑對方,蘇聯海軍還將一隻假黑匣子扔到遠離「作業區」的海底,讓它在那裡發出信號,以便把美國船隻引開。

1983 年9 月底,蘇聯潛水員在距莫涅龍島以北17 海裡處的174 米深的海底找到了飛機殘骸。機身在墜水時已炸成碎片,最大的殘片也只有1 米多。

機上的乘客更是炸得支離破碎,血肉橫飛。潛水員只發現過一段燒焦的手臂,一個女性的殘缺的頭顱以及一截戴著手套的手掌,其他的屍體不是隨海水漂走,就是葬身魚腹。此外,還打撈到一些乘客的物件,如錢夾、提包、計算器、衣服等。至於所謂的間諜設備,根本就沒發現。黑匣子也被蘇聯科學院一隻潛水艇發現,但剛打撈上來,就被軍方代表帶走。到10 月底,打撈工作全部結束。打撈情況高度保密,所有參與搜索和打撈的人員全都向有關部門遞交保守秘密的書面保證。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外界對蘇聯是否找到殘骸都一無所知。直到1991 年2 月,蘇聯《消息報》刊登長篇調查報告,才披露了當年打撈殘骸的詳情。

黑匣子被專人送到莫斯科後,軍方立即組織專家破譯,但結果令軍方大失所望。兩隻黑匣子錄下的通話內容和數據,與當時蘇聯軍方一口咬定007 航班是間諜飛機的結論大相逕庭。飛機數據記錄儀的磁帶證實,韓國這架客機偏離航向確係駕駛員駕駛失誤所致,而非蓄意闖入蘇聯領空。駕駛艙聲音記錄儀的磁帶,也顯示出最後30 分鐘的駕駛艙內完全是正常、寬鬆的氣氛,機組成員還在互相開玩笑,有人說空中航行很枯燥等等,絲毫沒有跡象表明機組成員知道他們正在蘇聯領空航行,並且有蘇軍戰鬥機在跟蹤他們。在被導彈擊中後,可以聽到機長通知乘客繫好安全帶,戴上氧氣面罩的警告,他還呼叫東京方面。客機正在迅速減壓,降到1 萬英尺高空,以便乘客能呼吸到氧氣等。根本沒有克格勃所杜撰的有機組人員尖叫:「這下肯定要流血了,」 「保持飛機往正北方向」等話語。於是,蘇聯軍方決定對發現黑匣子一事高度保密,對其分析結果守口如瓶,並將黑匣子密藏在軍事檔案館的保險櫃裡。

近10 年後,俄羅斯政府終於讓這兩個鐵的「證人」出來說話了,蘇軍擊落韓國客機的真相已經大白於天下,269 個冤魂可以在茫茫大海中安息了。

(陳中)

《災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