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漢尼拔項羽

在中國的歷史上,多以成敗論英雄。所謂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是也。但也有例外,這個例外就是項羽。項羽自24歲起兵,到31歲自殺,其間所經歷的都是轟轟烈烈的事。雖然兵敗自殺,但後人卻給了他最多的同情,連寫歷史的人也不例外。在司馬遷的筆下,雖然項羽有許多的不是,但從字裡行間我們仍可以讀出司馬遷是相當喜歡項羽的。在他的筆下,項羽雖然失敗了,但卻是英雄!在中國歷代名將中,項羽是一個天生就會帶兵打仗的人。

項羽出生在名將世家,他的祖父項燕為戰國末年楚國名將,後為秦將王翦所殺。叔父項梁也極為勇猛,秦統一後,項梁因為殺了人,帶著項羽躲避在吳中。每逢當地有大徭役和喪事,項梁經常主持其事,暗中以兵法組織和訓練賓客子弟。

項羽在青年時代就力能扛鼎,學書、學劍都不成,這使項梁很生氣,他卻說,「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改教他兵法,他略知大意後,即不肯深學。但項羽才氣過人,而且少懷大志,嫉惡如仇,看見秦始皇時,發出了「彼可取而代之」的感歎。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領導反秦起義,隨即建立張楚政權。原六國貴族聞訊後,也紛紛起兵響應,這年九月,項梁與項羽也起兵,殺了會稽太守通,帶領吳中兵士反秦。項梁自立為會稽太守,項羽為裨將,手下有精兵八千人。陳勝犧牲後,其部將召平矯令拜項梁為楚王上柱國,命其引兵進攻秦國。秦二世二年三月,項梁即率所部渡江,途中東陽令史陳嬰率義軍兩萬投奔項軍。渡過淮河後,英布、蒲將軍又以兵相隨,項軍兵力一時達到六七萬人,成為當時反秦武裝的主力。六月,項梁召集起義將領會薛計議,立楚懷王孫心,仍稱楚懷王。項梁自號武信君。之後,項梁率義軍大破秦軍於東阿、定陶。項羽、劉邦也攻佔城陽,略地至雍丘,斬殺秦三川守李由。不久,由於項梁驕傲輕敵,被秦將章邯乘隙襲破,項梁陣亡。項羽、劉邦退保彭城(今江蘇徐州)。章邯又渡河北上擊趙,與秦將王離、涉間軍進圍巨鹿,要消滅起義軍。楚懷王命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率兵救趙。宋義走到安陽後,滯留四十六日不前進,想坐觀成敗。於是項羽以宋義與齊密謀反楚為名,殺死了宋義。懷王即命項羽為上將軍,統率全軍救趙。項羽派當陽君、蒲將軍帶兵兩萬迅速渡過漳河,以解巨鹿之圍;自己親自率全軍渡河,破釜沉舟,進擊秦軍。雙方經九次激戰,楚兵大破秦軍,王離被俘,涉間自殺。巨鹿一戰,秦朝的主力被消滅殆盡,亡國只是遲早的事了。當楚軍救趙時,諸侯軍皆作壁上觀。戰事結束後,諸侯將領拜見項羽,都跪著向前,看都不敢看他。從此,各路諸侯軍都聽從項羽指揮。接著,項羽又大破秦軍,並利用秦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招降章邯。他怕秦降卒不服,在新安城南將降卒二十萬全部坑殺,從而大失民心。

當項羽率軍進入關中時,劉邦已先期進據咸陽。由於楚懷王有約在先,「先入關者王之」,劉邦理應稱王關中。項羽入關後,卻依恃手中四十萬大軍,企圖消滅劉邦,獨霸天下。在鴻門宴上,劉邦在謀士張良的幫助下,卑辭言和,騙取了項羽的信任,後來又趁機暗中發展實力。雙方的緊張關係暫時和解。項羽隨即引兵西屠咸陽,誅殺秦降王子嬰,焚燒秦宮室,擄掠財寶和美女東歸,使自己再一次大失民心。公元前206年,項羽以懷王為義帝,又分封各諸侯為王,自立為西楚霸王,佔有梁地、楚地九郡,定都彭城,封劉邦為漢王。不久,田榮、陳余、彭越等相繼舉兵反楚。劉邦也以關中為基地,進逼西楚,於是爆發了歷時四年多的楚漢戰爭。

項羽自稱西楚霸王后,號令天下,大失民心。他自己也漸漸驕傲起來,對其他的諸侯放鬆了警惕,從而逐漸由強盛走下坡路,最後招致「垓下之圍」的悲慘結局。在垓下,項羽被劉邦的軍隊重重包圍,兵少糧盡,只剩二十八騎;而追他的漢騎有數千之多,項羽孤軍奮戰,飛斬敵將,使「漢軍披靡」。當赤泉侯追他時,項羽「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里。」後來,項羽終因寡不敵眾,四面楚歌,面對著美人和名馬,流下了傷心的眼淚。他曾慷慨悲歌,卻依然堅決抵抗,即使到了烏江,走投無路時,烏江亭長要渡他到江東去,項羽也不願讓江東父兄看到他兵敗將亡、狼狽不堪的情景,所以拒絕渡江,以自刎來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項羽自刎前,仍稱「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而不能認識自己終致失敗的原因。後漢王劉邦以魯公禮葬項羽於谷城。

《中國名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