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從內往外破」的雞蛋

1990年出生於四川廣安農村的她,從小就喜歡塗鴉。家中的牆壁上、地下,到處都有她的“傑作”。

就是這麼一個喜歡畫畫的好苗子,命運也未能眷顧她。兩歲時,父親病逝。為治病,家裡欠下13萬元的債務。買不起顏料和筆,半截粉筆,一根樹枝就是她最好的畫筆了。

上小學時,她一直是美術老師誇耀的對象。

磕磕絆絆地上完初中,當別的同學拿著高中入學通知書去報到的時候,媽媽卻說:“孩子,我再也無力供你上學了!”還能說什麼呢?她把入學通知書偷偷地捏成了團,扔進垃圾桶。背著媽媽,她大哭了一場。

哭過痛過之後,懂事的她,怕媽媽牽掛,托人在重慶市沙坪區的一個小吃攤找了份打雜的工作。

臨出門時,媽媽端來一碗水煮囫圇蛋,上面還撒滿了白糖。趁熱,她吃個精光。送她進車站的路上,媽媽給她講起了雞蛋的故事。

雞蛋從內往外破,就成了生命;從外往內破,就成了食物。同樣是破,結果卻大不一樣。就如苦難降臨時,有的人能挺住,有的人卻被壓倒。

“沒想到一枚小小的雞蛋,也蘊藏著深刻的道理!”她明白了媽媽水煮囫圇蛋的暗示:“在苦難面前,哭是沒用的!今後,不光要用雞蛋來滋補身體,還要以‘從內往外破’的精神激勵自己。”

小吃攤就在南方藝術學校旁邊,每天有不少的老師和學生來這裡用餐。一天,學校的總務處主任來吃飯,和同來的老師說:學校缺一名清潔工。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她想,在家裡不是埋怨過自己外出打工就等於失去了塗塗畫畫的機會嗎?要想做枚從內往外破的雞蛋,這是一個絕好的機會!

她馬上紅著臉說:“我想去……”

來到藝術學校後,她如魚得水。為了“蹭”課,她有意把打掃美術教室的任務放到上課的時候進行,在教室走廊上一“拖”就是一上午。開始的時候,老師未覺察到,時間久了,引起了老師的注意。

在美術老師的沿路“偵察”中,在她的宿舍裡翻到了許多“作品”,有些還是課堂上,老師要求學生完成的作業。看了她的“作品”後,老師作了這樣的評價:基本功差點,但畫風難得,很有天賦!

她以為這次被老師抓到後,已經沒戲了。沒想到,學校不但沒責怪她,朱校長還答應她:以後,只要完成了清潔任務,你可以任意進出每個教室聽課。

一個“不務正業”的清潔工,就這樣成為了一名“編外學生”。

一個月只有900元工資的她,每月還要寄回去500元。一個讀美術專業的學生,一年至少得花三兩萬元。她那點剩餘工資哪裡支撐得起學美術的費用?

畫筆、宣紙、顏料……哪樣都是撿來的。每當上完美術課,學生離開教室時,她就進去打掃。那些被扔在地下的每一張未畫完的紙,哪怕是半截鉛筆頭,她都如獲至寶。

朱校長找她談心時,問過她:你這樣做,不怕別人笑話?

她說,我不怕別人笑話我。當雞蛋從內往外破時,要想打破蛋殼的阻力,除了用小嘴不停地啄外,是顧不得別人的嘲笑的。

有了老師的悉心輔導,這枚“從內往外破”的雞蛋快要孵化出來了。這年12月,藝術生專業課考試,她竟然順利地通過了四川美術學院的專業課考試。然而,眼看離夢想只有一步之遙的她,卻遭到了當頭一棒——文化課只考了100多分。

雖然沒被四川美院錄取,但讓她看到了希望。這只“從內往外破”的雞蛋,終於被她啄破了一個小孔。

目標未能實現,她還得不停地“啄”。

每天早上5點起床,晚上12點才睡覺。下午做好學校的清潔,算是一天裡的最好休息。就這樣,在老師的輔導下,憑借一年多時間的努力學習,她硬是啃下了高中三年的文化課程。

2012年2月,她以556分的高分成功通過了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專業課考試。6月,她順利地通過了文化課考試,正式成為清華大學的一員。

她叫鄧軒,一個從小失去父親的農家女孩。

站在清華門前,鄧軒說:“能破‘殼’而出,是因為我一直沒改變‘從內往外破’的努力方向。唯有做枚‘從內往外破’的雞蛋,才能擺脫困境,獲得新生。”

《心靈雞湯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