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府妙聯戒知縣

清代光緒年間,唐縣縣令牛大同是叫花子出身。他自幼失去父母,無依無靠,就和一幫流浪兒混在一起。春夏兩季在溝邊塘畔釣青蛙、摸魚蝦,除了自己解饞以外,還能換些零花錢。其它季節就唱蓮花落,求爺爺告奶奶滿街乞討。實在討要不來時,也幹一些偷蘿蔔拔蔥的勾當。

不料窮小子也有走運的時候。牛大同十八歲那年的夏天,他正在河裡洗澡兼摸魚蝦,突然聽到下游傳來呼救聲。跑過去一看,原來是岸邊王員外的女兒王小姐過河時不慎失足落水。牛大同二話不說,一個猛子紮下去,使盡渾身解數,把王小姐撈上了岸。一見王小姐喝水太多,已是氣息奄奄,這叫花子也不懂什麼男女授受不親的規矩,又是揉胸口往外擠水,又是嘴對嘴進行人工呼吸。折騰了半天,忙出一身臭汗,到底救了王小姐一條命。王員外是個有名的老學究,深受孔孟之道的影響,認為女兒的肌膚已經被牛大同撫摸了,嘴巴也被牛大同親過了,不宜另嫁他人,遂強行做主,招了牛大同做上門女婿。這一下,牛大同真是叫花子摔跤拾了個大元寶,喜得合不攏嘴,連做夢都會笑出聲。有人高興有人愁,王小姐以千金之身嫁了個叫花子,整天哭哭啼啼,尋死覓活。王員外沒有辦法,只好在家設書館請先生,教牛大同讀書識字。待牛大同略通文墨,又不惜重金給他捐了個官。這昔日的叫花子就做了唐縣的縣令。

牛大同做了縣官以後,特別虛榮愛面子,最怕別人知道他的老底。昔日的丐友來訪,他一概不見。倒是常常花錢設宴,請官場的同僚和地方的鄉紳名流吃喝交往,席間詩酒唱和,附庸風雅,以遮掩自己出身的微賤寒酸。

這一天,牛大同正在後院賞花,衙役進來報說,門外有昔日的友人來訪,問牛大同見還是不見?牛大同問:「來人什麼穿戴?」衙役說那人破帽遮臉,手裡拎一根打狗棍,看樣子像個叫花子。牛大同瞪了衙役一眼:「老爺我怎麼會有這樣的朋友?不見!你去告訴他,就說老爺我出門公幹不在家!」

衙役遵命趕走了那人。不一會兒,又來了一頂官轎。轎子停在衙門跟前,來人並不下轎,自有跟班的把手本投入衙署。

牛大同一看手本上的名字和官銜,不由嚇了一跳。猛然記起當年的叫花子中,有個叫劉名芳的小孩,是一個落魄秀才的兒子。這小叫花子一邊討飯一邊讀書,很是與眾不同。後來聽說赴京應試中了進士,哪曾想人家新近做了南陽知府,成了自己的頂頭上司!新官上任,下屬應該登門朝賀才是,如今知府下訪,也不知道是凶是吉。牛大同一時也顧不得多想,忙整衣冠跑步來到門外跪地迎接。

劉名芳下得轎來,扶起牛大同:「自家弟兄何必多禮!」

二人進入衙內,牛大同忙吩咐設宴,並請城內的風雅之士作陪。一時酒宴擺上,劉名芳自然被讓到上首。牛大同指著劉名芳介紹說:「這位知府劉大人,是我昔日的同窗好友!」

昔日的丐友怎麼成了同窗好友?劉名芳微微一笑,也不說破,只管舉杯飲酒。

酒過三巡之後,牛大同為了顯示自己的風雅,提議吟詩作對,以助酒興。

劉名芳不知道這捐班的縣令肚子裡有多少墨水,但故作風雅之態卻是十分明顯。他點頭同意,說:「老兄請了!」

應該說,牛大同當官以後,為了徹底去掉身上的叫花子痕跡,也確實在吟詩作對上下過一些功夫。宴席設在衙署後花園的涼亭上,當時正是草長鶯飛的陽春三月,牛大同見池塘邊垂柳依依,柳絮飄舞,不由觸景生情,開口吟道:「紛紛柳絮飛。」

劉名芳頭也不抬,接口就吟:「聲聲蓮花落!」

眾陪客齊聲叫好,劉大人用「聲聲蓮花落」對牛大人的「紛紛柳絮飛」,可謂對仗工整,天衣無縫。只是叫好之後,細細品味,又有些驚訝。蓮花落是叫花子們討飯時謳唱的玩藝兒,用在這滿是美味佳餚的酒席上,是不是有些煞風景?

牛大同也覺不妥,生怕有那不識趣的人問劉名芳為何如此聯對,引出叫花子的話題。忙又吟道:「紅杏枝頭飛粉蝶。」

劉名芳仍然不假思索,出口成章:「綠楊樹下釣青蛙。」

話音剛落,又是一片叫好之聲。到底都是國家棟樑,各個滿腹錦繡。尤其是劉大人的下聯最妙,簡直就是一幅春日頑童的嬉戲圖嘛。可是牛大同卻有些沉不住氣了,什麼釣青蛙,分明又在翻騰那一段乞丐生活嘛。這老兄是怎麼回事?哪壺不開偏提哪壺!可劉名芳官大一級,是自己的頂頭上司,他也奈何不得人家。略一思索,他有了主意,又吟道:「九重殿下,排兩班文武官員。」

吟過之後,牛大同不免暗自得意,心說我出這麼莊重一個上聯,你總不能還用乞丐生活為內容來對下聯!

劉名芳才思敏捷,張口就對出了下聯:「十字街頭,叫一聲衣食父母。」

一幫陪客聽得目瞪口呆,這劉大人在對仗工穩上無可挑剔,可那內容怎麼又扯到了叫花子的身上?

劉名芳不管大家如何竊竊私語,只管含笑問道:「牛兄,還要對下去嗎?」

牛大同如芒刺在背,連連搖頭。如果繼續對下去,這老兄恐怕還要把當年那些偷雞摸狗的勾當也給抖落出來。他拱拱手說:「小弟甘拜下風。喝酒喝酒!」

酒席散後,牛大同藉著酒意問道:「老兄,過去那段不光彩的歷史,我避之唯恐不及,你怎麼偏要三番五次地提起?」

劉名芳正色說道:「逃荒要飯怎麼就不光彩了?朱元璋當皇帝之前不是也討過飯嗎?我聽說你當官以後為了迴避那段歷史,把當年的丐友一概拒之門外。初聽我還不相信,今天上午我第一次穿了丐裝來找你,被你的衙役趕走了,果然是眼見為實。為了虛榮,連自己的窮朋友都不肯相認,又怎麼能夠當好百姓的父母官?因此,我今天特意在酒宴上抖落老底,為的就是讓你不忘過去,做一個好官!」

牛大同聽罷,羞得滿臉通紅。人家一個正途出身的知府,尚且敢於承認過去行乞的歷史,自己一個捐班的縣令,又何必虛榮?他對著劉名芳抱了抱拳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老友放心,從今以後,我再不會在虛榮上費功夫了!」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