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陳州除貪官

仁宗年間,陳州大旱,發生饑荒,戶部尚書范仲淹上殿奏本,保舉龍圖閣大學士兼開封府尹包拯到陳州糶米濟賑。

原先朝廷已派了兩個官員去陳州辦理濟賑事宜,這兩個人都是當朝權貴劉衙內的親屬,一個是他的兒子,一個是他的女婿,他倆在陳州貪贓在法,魚肉饑民,還打死了饑民李大膽,搞得陳州怨聲載道,民不聊生。所以范仲淹要保奏包拯前往陳州查處。

劉衙內素知包拯清正,鐵面無私,所以於半夜來訪,假惺惺地說道:「陳州饑民多亡命之徒,包大人此番出賑,可要當心。」他的本意是想嚇退包拯,不去陳州。

包拯嚴正答道:「為國效勞,為民解難,乃我輩本分,何懼之有?」

劉衙內見勸阻無效,便改口說情:「包大人此去陳州,望對我兒、婿照應則個。」

包拯答道:「這個我心中有數,感謝你今天來向我傳遞消息,將來有甚事情,我也會派人向你傳遞消息,以作回報。」當場送客。劉衙內雖然沒得到包拯什麼確切保證,但總算能隨時得知陳州消息,倘有不測,還有迴旋餘地,便稱謝告辭。

包拯帶了差役王朝趕往陳州,將近陳州地面時,包拯易服先行,吩咐王朝隨後趕來。包拯一副鄉民打扮,混入饑民之中,來到衙門購買賑米。只見劉衙內子婿兩人高踞公案之後,督促差役糶米。名為糶米、實為盤剝,在米中摻入大量泥沙,提高價格,剋扣斤兩,使饑民不堪其苦,稍有微詞,便棍棒相加。包拯實在看不下去,高聲喊道:「身為朝廷命官,竟敢如此荼毒百姓,天理何存?」

劉衙內的子婿見一個黑臉饑民敢當眾揭短,不由氣怒萬分,喝道:「住口,先前有個李大膽,今天又來了黑大頭,我讓你們一樣下場。」吩咐差役將包拯吊在樹上。

正在這時,手持金牌、背插寶劍的王朝趕到,兩個貪官忙迎接欽差。王朝說道:「包大人先我而來,不知現在何處?」

兩貪官面面相覷,答道:「下官不曾見包大人來過。」

王朝眼快,看見大樹下正吊著包拯,忙跪步上前,親手鬆綁,兩個貪官這才知道「黑大頭」原來就是鐵面無私的包大人,忙上前恭請包拯坐上公案。

包拯一拍驚堂木喝道,「爾等貪贓枉法,荼毒饑民,我不但親眼看見,而且親身經歷,還有何話可說!」

兩貪官連連謝罪認錯。

「既然知罪,即寫下伏罪狀來!」

兩貪官當即寫了伏罪狀,並簽字畫押。

在場饑民見包拯如此清正,聲聲齊喊:「包青天!」內有被兩貪官屈打致死的饑民李大膽的兒子,此時氣憤交 加,率眾饑民將兩個貪官當場打死,以洩民憤。

包拯對饑民的舉動是深表同情的,但咆哮公衙,擊斃官吏畢竟是有罪的,他就暫且將李大膽的兒子收押在監,等送報朝廷後再作處理。

包拯在發出奏折前,先叫王朝去向劉衙內暗通消息,讓他將陳州發生的事,稍作改動說道:「兩官員貪贓枉法已經查實,被下在獄中。饑民作亂,為首者已被當場處死。」

劉衙內聽了又憂又喜,又恨又急:憂的是,子婿已獲罪;喜的是,幸虧早得消息,局面尚可挽回;恨的是,饑民作亂;急的是,時間倉促,刻不容緩。他自恃皇上寵 愛,便連夜進宮見駕,在皇帝面前花言巧語。皇帝果然聽信了他的讒言,下了一道聖旨:「活的赦罪,死的不赦。」這樣可以完全達到劉衙內的願望,既可救了他的子婿,又可鎮壓作亂的饑民。

劉衙內奉了聖旨親赴陳州,當著包拯的面宣讀。

包拯當場問道:「濟賑兩官員何在?」

眾差役答道:「已經死了。」

包拯又問:「饑民首領何在?」

眾差役答道:「押在獄中。」

包拯宣判道:「奉聖旨,兩貪官理該處死,不准赦其罪;李大膽之子,為父報仇是為義舉,應予釋放。」

這一宣判,使劉衙內當場昏厥在地。從此一病不起。

處理這案件後,包拯在陳州按法糶米,解救饑民於水深火熱之中;整頓吏治,使社會復趨於安定平穩。

《中國智慧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