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回 棲霞嶺詔立墳祠

  卻說秦檜自差何立往東南第一山捉捕風行者後,心懷疑懼,白晝間嘗聞淒慘冤抑之聲,因是病染漸深,日重一日,不能復起視事。時百官有所指揮,亦需稟過然後施行。高宗聞其病體轉加,親幸其第候問之曰:「朕以卿屢日未造朝,知卿染疾莫起,卿之後事欲何,需當朕面陳之。」檜扶病倚於床屏,無一 語屬後事,惟涕泣而已。久之,乃曰:「願陛下益堅鄰國之歡盟,謹國是之搖動,他無所請也。」高宗曰:「此事實寡人盟誓,卿不必過慮,但自善保其體矣。」其子秦熹伏拜於御前,曰:「臣父若有不幸,望陛下念父之辛勤,以位襲於臣也。」高宗曰:「爾之父居丞相職,尚有不足於眾臣。卿今或襲其位,必不能久安。寡人自有處之。」熹見高宗弗允其請,大懼而退。
  帝駕已出,檜命執政官各具其經由事呈報。檜能書押者,照在府時依例發遣之。惟一德格天樓四壁上,寫張浚、趙鼎子汾、李光、胡寅、胡銓五人名字,必欲殺之,示不忘也。及檜病危不能書押,而得不死矣。是夕,秦檜死。臨死時,口中噴出舌頭上肉,掙挫呼救命之聲,不勝哀苦。童奴皆遠遠避之。頃間,嘔血數升而絕。未數日,其妻王氏偶在庭前,見秦檜身荷巨枷如重囚,悲哀求救,後有數十鬼形者,各執刀斧逐之。王氏凝目觀視,見秦檜返顧謂曰:「東窗事犯矣。」言罷,鬼類重打之而去。王氏驚昏在地,眾婢妾見,忙扶入房中,氣絕身亡。後人有七言八句斥秦檜云:
  宋祖明良值太平,高宗南渡起胡塵。
  奸臣進幸專和議,志士沉埋失用兵。
  排逐忠貞居別墅,暗通讎虜耗朝廷。
  臨危期有天垂報,咬舌誰憐痛楚聲。
  秦檜既死,次日,事聞於朝。高宗隨即下詔,黜其子秦熹罷織閒祝其親黨曹泳等三十二人,皆革去官職,全家遷發,嶺南去汔。
  高宗仍下詔取還岳侯、張憲家屬,命有司營造岳王墳墓,創立祠宇以享之,官其子孫十二人。理宗朝封贈王之六代:武勝定國軍節度使、湖北京西路宣撫使、節制河北諸路招討使、兼營田大使、神武後軍都統制、太師、開府儀同三司、武昌郡開國公,謚忠武,追封鄂王岳飛,配享太祖廟;王曾祖考岳成贈太師魏國公,曾祖妣楊氏贈慶國夫人;王考岳和贈太師隋國公,妣姚氏周國夫人;王妻李氏贈秦國夫人;王長子岳雲封左武大夫、忠州防禦使、武康軍節度使,塚婦妻鞏氏封恭人;次子岳雷封忠訓郎、閣門祗侯;第三子岳霖贈朝奉大夫、敷文閣待制;第四子岳震贈朝奉大夫、提舉江南東路常平事;第五子岳霆贈修武郎、閣門祗候;王孫岳雲長子岳甫,決於岳申並封承信郎;岳雷長於岳經,次子岳緯,第三子岳綱,第四子岳紀亦各封承信郎,岳霖長子岳琮,次子岳琛鹹授承信郎,第三子岳珂封朝請大夫、權尚書戶部侍郎、通城縣開國男。
  今岳王精忠廟同墳所在於西湖棲霞嶺,墓道極其美觀。四 圍栽植樹木,枝皆南向,誠知王之靈千載之下不忘乎宋也。祠宇前殿,中間塑岳王之像,王之右塑左武大夫、忠州防禦使、武康軍節度使岳雲之像,王之左塑烈文侯張憲之像。後殿中間塑王之父太師隋國公岳和之像,王之母周國夫人姚氏之像,及王之妻秦國夫人李氏之像。旁有貴訓郎閣門祗候岳雷、朝清大夫敷文閣待制岳霖、朝奉大夫提舉江南東路常平事岳震、修武郎閣門祗候岳霆、及王之女號銀瓶娘子並張憲夫人。王之將昌文候徐慶、煥文候董先、輔文候牛皋、崇文候李寶、尚文候王貴,皆有小像。王之墳後面,乃敕賜褒忠衍福寺,有田百餘畝,每歲給之,備充修整祠宇,永崇王之祭祀雲耳。武昌有敕建忠烈廟,以祀王之靈。其別光州等處,各有王祠,不在數焉。
  後人讀史至此,次韻趙子昂一律,曰:
  宋祚中興勢未離,英雄生死系安危。
  班回南士君王詔,逃遁金人令字旗。
  奸檜有心終作孽,生民無主竟難支。
  堪憐歌舞西湖夕,一度游吟一度悲。
《岳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