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 論玄機四言契妙道 開石洞一人獨勤勞

第十九回 論玄機四言契妙道 開石洞一人獨勤勞

陷溺沉淪己有年,愛河滾滾浪滔天。

修行自可登高岸,何用中流更覓船。

話說劉長生和王玉陽、譚長真三人,正行之際,忽聽後面有人喊叫,三人掉頭觀看,卻是郝太古。當下彼此相見,各敘離情,四人同行,到了苦縣地方,尋到太上降生處。見有九井環著一座八角亭,亭邊有株李樹,相傳太上生於李樹下,四人步入亭內,亭中間有座石碑紀著降生之事,上言盤庚時改商為殷,殷之五年,此地有居民,善曉數理,能知過去未來之事,清靜涵養之功,終身隱避,不求聞達,居民有女,年十九未擇婿,此女淑性幽靜,不喜言笑。一日偶到李樹下,見枝頭一李,鮮紅可愛,摘而吞之,遂成身孕,因女無夫而孕,偶有浮言,居民推察數理,如有大聖人降世,故善為扶持,士得無恙。聖胎在腹,選擇年月降生。

選得好年又無好月,選得好月又無好日,選得好日又無好時,選來選去,選了八十一年。其時聖母已滿百歲自懷聖胎,不饑不寒,無病無災,是年二月十五日到李樹下散悶,太上裂母左蹦而降,生而白頭,下地便能行走,上前七步,退後三步,大叫三聲『天上地下惟吾獨尊」叫畢,半空中仙樂嘹喨,香風飄渺,玉女散花,九龍吐水,沐浴其身,所沐處遂成九井。太上神智無倫,聖德如天,指李為姓,因生而白頭,時人呼之為老子,此降生之由也。其它神異載於經史,歷有考證,非無據也。

劉郝諸人看畢,贊曰:太上道風遺范,千秋永垂,萬古稱揚,不盡回思,你我悟道多年,玄工奧妙未知誰劣誰優?對此仙境,無妨吐露玄機。

郝太古曰:慧劍高懸星斗寒,群魔束手難生端,蒲團坐斷三更月,九轉還丹龍虎蟠。

王玉陽曰:仙亭覽古敘溫寒,考證玄工最的端,捉得金烏並玉兔,自然虎踞興龍蟠。

譚長真曰:道法無邊神鬼寒,超凡入聖豈無端,一拳打破癡迷網,偃月爐中龍虎蟠。

劉長生曰:提起今人心膽寒,霓棠飄處始生端,聰明反做癡迷漢,說甚仙山龍虎蟠。

四人說畢,王玉陽復又問曰:「我等三人所言,皆契道妙!言勝不言敗,然何劉師兄不言勝而言敗,短人之興,恐非道妙也!」譚長真曰:「心膽寒非道也!癡迷漢非妙也!然而能使膽寒,不可謂之無道。能識癡迷,不可謂之無妙。是不言道妙,而道妙在其中也!不以勝敗論之,有何興之可短?」

郝太古曰:「劉師兄之所言,非止於此,必有別故。」譚長真笑曰:「不錯不錯!劉師兄瑤池赴宴,偷看仙女,王母作怒,復降人世,是我二人中途相遇,他對我言,我答他以木炭試道,旌陽主意,他聞我言,一心要去。」

譚長真請到這裡,便住了口。王玉陽問曰:「他一心要做甚麼?」譚長真曰:「他要去紅粉隊裡悟道,絲竹場中參玄,重用工夫以空色相。」王玉陽曰:「視之不見,聽之不聞,自無色相。」郝太古曰:「不如人我兩忘,色相自空。」劉長生曰:「二位之言,上士至人方能行之,我今欲以多見為妙用,廣識做工夫。」王玉陽與郝太古皆曰:「煉色魔者,古今不少,未聞如此之煉也。」譚長真曰:「有志者可以使巧,無志者可以守拙,各有妙用,不必深言。」說畢,天色已晚,四人即在亭內打坐過夜,到了次日,分路而去。單言郝太古行至華陰道上,猛抬頭見一座高山,其形如掌,高聳雲霄,前次送師西歸,靈柩壓著肩頭,顧不得張望,故未曾見此山,今則散淡逍遙,一路之上少不得觀山望水,一眼瞧見,心甚仰慕,叉憶師言所見之處,即了道之地,乃登臨其上,見萬山俯仰,低於其下,昔寇萊公有詩曰: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迥首自雲低。

原來這一座山,乃西嶽太華仙山,山上有宮觀十餘處,皆有道人焚獻香火,甚是繁雜。郝太古乃覓一僻靜處,自己原會石工,遂去製造錘鑽,運用神功,在石壁上鑿成一洞,堪能容膝,正欲入洞靜養,忽然來了一位道友,身背蒲團,手挐便鐘,要求郝太古把此洞讓與他打坐,郝太古未及回言,他竟自走進洞去,將蒲團鋪下打坐起來,管他肯與不肯,把洞先自佔了。郝太古是個心慈面軟之人,說不得將這洞子就讓與他去,又往上走,見路傍有一大石高數丈,即將此石開鑿,又費盡了手足,才打成一洞,比先前那個洞子略寬大些,心中甚是歡喜,誰知又來了一位道友,說無處打坐,你老人家何不將這洞子慈悲於我,郝太古是個修行人,便滿他心願,將洞子又讓與他去。一連十餘夫,費盡千辛萬苦,打了七十二洞,就來了七十二人,把這七十二洞都求他讓了。

郝太古仍然無處修養,尋到後出,見一個去處,可以鑿洞,卻在萬丈石壁之中,燕飛不到之處,若在那裡打成一洞,任他飛得起的道友,也走不到那裡來,然而無路可通,必墜繩而下,升繩而上。郝太古看罷,下得出去,便將經年所積募化的資財,買了一根長繩,半路上天收了一個老實徒弟,師徒一路上得山來,將長繩栓在一株大樹上,郝太古帶了鑽錐,手拿長繩,足磴石壁,緩緩而下,直達其所,其間原有一隙之地,可以坐立,每日只管打洞。那老實徒弟,與他造飯,郝太古每日只吃一餐,要晚間才回來,這老實徒弟,煮得不耐煩,心中想道:我只說學道清閒,誰知要我煮飯,是這樣辛苦我,來學道何益?即起了不良之心,暗將柴刀帶在身邊,知太古吃了飯,必要去打洞,他卻隨後跟來,見太古挪住長繩,正在下墜,老實忠厚的徒弟,取出刀來,一刀將繩斬斷。那長繩往前一縮,墜下萬丈懸巖,不知郝太古生死存亡。今人有好事者,在郝祖洞石壁上寫了四句話。你道那四句?

君子小心小心,下去九里三分。

人從華陰墬下,南州去把屍尋。

且說那老實徒弟,將長繩一刀砍斷把師傅墜下萬丈懸巖去,以為一定摔成肉泥,便將他鋪蓋行李,盡行收拾背起就走,往前山下去,走有十餘里,到一大石邊,見山下是來一人,好像師傅,仔細一觀,可不是他,大吃一驚,汗流夾背,劈頭一碰,說不得要喊聲『師傅往何處去來?」郝太古微微笑曰:「只因這鑽子鈍了,我往商州吳鐵匠家裹鑴鑽子去,你今背著單行意欲何往?」那老實徒弟答曰:「我見師傅久不歸來,特到此接您。」郝太古呵呵大笑曰:「真是好個孝順徒弟,師傅才一個時辰未歸,你便如此費心,背起單行來接我。這山上還有十一二里路,太陽只有三丈多高,怎麼走得到。若不是你把鋪蓋背來,今夜難免受凍。」郝太古說罷,往前走了。丟下這徒弟在大石之下,左思右想,我這個師傅真不知是何來頭,這般高的懸巖,把他摔不死,是他勞苦未盡,又要費打洞之力,不得逍遙。又想他如此行為,莫非成了神仙,不然,如何把他摔不死,又回來這樣快當?況見了我,只是發笑,並不嗔恨,也算是個大量之人。我今錯過這個師傅,普天之下再尋不出第二個像這樣慈悲之人,看來多半是我的不是,不如仍上山去服侍於他,看後來有個出頭之路否。於是隨後跟來,見了師傅說:「長繩已斷,如何能去打洞?」郝太古曰:「這也無妨,待我跳將下去。」說罷,將身一縱,跳下萬丈懸巖而去。欲知後事,且看下回分解。

身體輕快如飛雲,何懼懸巖萬丈高。

《七真因果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