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回 九九數完魔鏟盡 三三行滿道歸根
悟一子曰:此篇總明「毫髮差殊不結丹」之義。欲人洞察陰陽,深明造化,準則刻漏,細推火候,不可過,不可不及,方得金丹服餌,脫胎換骨。倘有毫髮差殊,如行百里而半九十也。詩內結出「古來妙合《參同契》」二語,乃是全部本旨。
通天河,適當十萬八千之半途,提出此處還元,以全九九之數,明九九缺一,即如此處之半途而廢也。特取「通天」者,天之所在,五萬四千里,即一藏之數,正大士魚籃救元之時。雖曰一半工夫,而後一半工夫亦只完得前一半而已。老子曰:「玄之又玄。」「玄之」者,前半也;「又玄」者,後半也。此非祖師親授玄旨,如何識得?噫!通天還原之旨甚微,熟讀篇中「九九歸真」一詩,或可曉悟一二。
「行者抬頭回望道:『是這裡!是這裡!』」讀者以為行者之閒言,不知大有關係。明明認得通天河地方,何故評察而重言之?言功夫若有差錯處,即是這裡也,卻要仔細,須謹記莫忘。「八戒對沙僧道:『想是你的祖家了。』行者道:『不是!不是!此通天河也。』」說出祖家,反覆指定,何等提醒!行者道:「駕不去!駕不去!」言九九之數有自然功夫,非人力可為,所謂『自有天然真火候,何須柴炭及吹噓」也。老黿高叫:「聖增!這裡來!這裡來!」言從這裡去,還從這裡來。「師徒四眾,連馬五口,馱在身上」即《河圖》法象也。正五行還歸一太極,而無分爾我,如人完得本來面目,而大道歸根覆命矣。
下文老黿忽問,唐僧無言,將身一晃,通皆落水,讀者不可錯看。此時唐僧道果成就,豈真還少一難,必須補足耶?蓋結丹在此,還元在此,毫髮差珠,不能成真。特借老黿一段遺忘失信公案,在通天河至要至緊關頭叮嚀囑咐,明此間有真信,切須謹記,不致失信而有毫髮差誤。正「八大金剛附耳低言『如此如此,謹遵菩薩法旨,不得違誤』」之真衣缽,非可以言語文字顯說者也。若解為道體純《乾》,而不容一毫陰氣;災星未滿,而尚賴此處補完,則不識還元之妙理矣。
「三藏按住經,沙僧壓住經,行者左右護持,以防陰魔之作耗。」明此經此地易於差失,急須保護,以待陰消。行者說:「此經乃奪天地造化之功,可以與乾坤並久,日月同明,壽享長春,法身不壞。」俱金丹實義,非誇讚形容。垂成之候,恐有外魔侵耗暗奪,最要防範縝密,切勿疏慢。至經尾沾破,「乃應天地不全之奧妙,非人力所能與。」老子曰「大成若缺,其用不敝」是也。讀者謂乾坤缺陷,正是大處,乃浮談懸揣耳。人謂被此公一口道破,愚謂正被此公一口解壞。若解「天地不全」為妙,本文自有,何消解得?惟其中「不全奧妙」,須待真師傳授,豈能揣摩而了。噫!會得潮源消長理,始知身上有盈虛。
「陳家莊澄、清迎迓,謝昔日救兒女之恩,喚出陳關保、一秤金叩謝,創建救生寺」,俱是還元中始末關會。盛名之下,不可久住;塵囂之俗,非客常住。「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香風蕩蕩,起在空中」,大丈夫之能事畢矣。故曰:「丹成識得本來面,體健如如拜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