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原文】

致虛極,守靜篤。

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

夫物云云,各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覆命,覆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忘作,凶。

知常容,容能公,公能王,王能天,天能道,道能久,沒身不殆。

【釋義】

內心達到最虛廓的程度,就能實實在在地保持靜觀。對雜然並起的萬物,我就能看出它們的歸宿。紛繁多變的眾物最終要奠基於各自的本根。就奠基於各自的本根而言,可以說它們是靜止的。奠基於固定的本根的靜止就是它們命定的歸宿。命定的歸宿是恆常的,知此便是聰明。不知此,老想在命定的歸宿之外妄有他為,定遭凶險。知道了恆常的命定歸宿,就知道了內心所應包容;知道了內心所應包容,做事就能出自公心;做事能出自公心,考慮問題就全面;考慮問題全面就能順自然;能順自然就能事事符合道;事事符合道就能長久存在,終生立於不敗之地。

【啟示】

萬物皆有其根本,每人也有各自的命運,在自己的人生軌跡中不斷摸索總結,就不會偏離自己的人生目標。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是靠迷信能夠改變的。

【致用】

孔子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論語·堯曰》)「命」為何?就是人生不可逾越之根本。老子所說的歸宿——「根」、「靜」、「命」就是人生之根本。每個從事實際工作的人如何把握這個根本呢?第一,它必須貫穿於你的事業的始終,其表現形式可以與時變動,但實質性內容長久不變;第二,它與你的個性相結合,在你身上的存在具有獨特性;第三,你的成功均由它而起,你的失敗均由偏離它而起;第四,對這個根本的追求非一蹴而就,須有一個不斷總結、反省、提煉和概括的漫長過程;第五,這個根本是在實踐中摸索到的,切不可用算卦、看相等迷信的方式獲得。

《道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