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是可以歌唱並和樂器配合的韻文,句法長短參差,不像詩那麼整齊,並且由於文句的長短多少,構成多種形式,比詩的體裁要豐富些。當唐詩的發展達到極點時,詞已開始產生,這一新形式的文學,到宋代更成為一代文學的主潮。
詞的種種牌子,都由樂曲而定,因為唐時輸入了中亞細亞及印度以及朝鮮等地的外國樂曲,加以新聲的創製,樂譜日益繁富,文人有研習音樂的,於是將詩句變換,以遷就樂譜,凡過去在五、七言絕句中所插的散聲(是插在字間的)、和聲(是插在句間的),都填以實字,這就叫填詞。填詞就是產生詞的起源。
李太白的《菩薩蠻》與《憶秦娥》兩詞,據說是最初的詞,唐朝人繼起作詞的不少,但所作的都是短詞,即所謂「小令」。那時候詩詞還沒有劃分界限。晚唐及五代時,詞才正式成立。趙崇祚把當時的詞輯成《花間集》,共得五百餘首,就是最早的詞集。到宋時,於小令及較小令略長的中調以外,更添長調,詞體非常完備,作者如林,作品尤多絕唱,是為詞的全盛時代(明毛晉編《宋六十名家詞》九十卷,搜羅頗完全)。
詞的初起時,多半是艷情或哀怨之作,用字有時很通俗,大概都是拿民間情歌改編的,或者仿情歌體而創作的。後來宋人創製長調,把篇幅加長,又有許多不懂歌唱的文人來寫作,就把那作風改變了。在形式上,宋代的詞有些散文化,或非形象化(議論)的,在內容上則有豪放派的產生。
宋代以下,詞的全盛時代已過去,雖一般文人高興填詞,其中也有佳作,但都不能超過宋代,並且漸與音樂分離,所謂依譜填詞,完全成了一種無意義的形式功夫,而那種字數、平仄、韻腳的限制,徒然給文學創作以重重束縛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