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理論及批評,可說是從魏文帝曹丕開始。曹丕的《典論·論文》篇,是著名的文評,世稱「建安七子」就是從他創立的稱號(七子)而來。晉朝陸士衡著《文賦》,是用辭賦來寫文藝論文。又有摯虞,著《文章流別論》,分析各種文體。
但有系統的專書,要從梁劉勰的《文心雕龍》開始。這部書內容是文學原理兼文學史和文學批評,是頗重要的著作,可惜是用四六文寫的,有些晦澀蕪雜的毛病。同時有鍾嶸著《詩品》,品評漢魏以來的詩。任昉著《文章緣起》,說明各種文體的起源。北齊顏之推的《顏氏家訓》有《文章》篇,也是文評之作。後來唐朝人司空圖作《詩品》,泛論詩歌的各種風格;釋皎然作《詩式》,是講詩的形式與作詩方法;孟啟作《本事詩》,是講詩人逸事。宋朝人歐陽修作《詩話》;以後作詩話的多得很,只嚴羽的《滄浪詩話》最有條理。明代郎瑛的《七修類稿》,楊慎的《丹鉛錄》,胡應麟的《少室山房筆叢》,其中都有文學批評及文學考證的話,但都是「博而不精」。
清代的「詩話」、「文談」也不少,如王士禎的《漁洋詩話》,施閏章的《蠖齋詩話》,徐編的《詞苑叢談》,都很好。袁枚的《隨園詩話》,內容較雜。呂璜的《初月樓古文緒論》及劉熙載的《文概》,是專論文章的。
清朝初年有一最可注意的批評家,就是金聖歎(原姓張,改名金人瑞,字聖歎),他把《水滸》、《西廂記》和《莊子》、《離騷》、《史記》、《杜詩》並稱為六大才子書,見解與一般古文家不同。清中葉有一最可注意的文藝理論家,就是章學誠,他在《文史通義》一書內論文學,注重內容而不強調形式,例如講詩,就注意詩的情感而不大著重聲韻,他說詩文如果去其詞藻聲韻,翻成俗語,還有其不可磨滅的內容在,便可以算是佳作,這比章太炎的有韻就是詩的見解,高明多了。清末的文藝批評家,最著者是王國維,他著的《人間詞話》內容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