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漁陽:地名,現天津市薊縣,因薊縣西北有漁山,縣城在山南,故古時名漁陽,唐時安祿山駐軍在此。漁陽郡響起了戰鼓,指安祿山於漁陽舉兵叛唐的戰爭。後亦用為外族侵略之典。
名家解讀
「漁陽鼙鼓動地來」,人們用漁陽鼙鼓來形容安史之亂。安祿山是在范陽(即今北京)起兵。因安祿山長期戍守邊防,鐵騎精銳,中央部隊抵擋不住。他們吹著號角、敲著鼙鼓一路南下,攻克洛陽、長安。(康震)
辨析
「鼙」字容易寫錯,「鼙」屬上下結構,從鼓,卑聲。指軍中大鼓的替代品,即小鼓。也可以寫成「鞞」。
你知道嗎?
軍中大鼓只有一個,位置在將帥身邊。各個獨立分隊會配置一面小鼓,位置在分隊指揮官身邊,作為各分隊獨立作戰的指揮信號鼓。鼙鼓大小不一,大者同鼗(tao)鼓;小者形似團扇,有握柄。
字裡字外
唐太宗、唐高宗時期屢次開疆拓土,建立遼闊邊境。唐玄宗為了加強邊疆控制、鞏固邊防,在邊境設置兵鎮,由節度使和經略使管理。節度使權大,「既有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財賦」,掌握邊境軍事與財政大權,擁兵自重,尾大不掉,成為唐室隱憂。
開元末年,前期勵精圖治的唐玄宗漸漸喪失勤政理國的熱情,耽於享樂,寵幸楊貴妃,國政先後由禍國殃民的李林甫、楊國忠把持。安祿山獲玄宗寵信,兼任三鎮節度使,獨掌數十萬兵力,成為諸鎮之中實力最強大的一個。雖為人臣,但安祿山久懷異志,趁唐朝內部空虛腐敗之時,組織叛軍,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以清君側」為借口起兵叛唐。
朝廷腐敗無能,將領指揮無方,唐朝二十萬大軍頃刻崩潰。狼狽的唐玄宗率領少數衛軍出奔西逃。傍晚至馬嵬坡,軍士持戟嘩變,誅殺逆臣楊國忠,逼唐玄宗將楊貴妃賜死。太子登基,為唐肅宗,率唐軍反擊。
安史之亂歷時七年又兩個月方才結束。
例句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白居易《長恨歌》
漁陽鼙鼓邊風急,人在沉香亭北。
辛棄疾《杏花天·嘲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