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 義】
中國畫的一種技法,主要通過彩墨濃淡等表現物體紋理,增加立體感。
【名家解讀】
「皴」是中國山水畫中的一種畫法,一般皴和染是在一起的。「皴染」分出兩個步驟,描畫出大致形狀之後,然後再拿渲染的筆墨大面積、大範圍地暈染一下。(蒙曼)
北方方言中也有「皴」,「手皴了」就是指氣候乾燥手裂了口子。(張一清)
【辨 析】
皴有三個意義,一指皮膚上的泥垢,如「幾天沒洗澡,滿身是皴」;二指皮膚乾裂,如「孩子的手皴了」;三指中國畫特殊的技法。
你知道嗎?
中國畫的四步驟是「勾、皴、點、染」。「勾法」是用不同線條表現不同質感;「皴法」用於表現山石樹木的脈絡、質地、陰陽、凹凸、向背;「點法」用於點出山石上的苔蘚、勾刺、斑點等;「染法」指用淡墨或色彩將景物染出立體感。
【字裡字外】
《世說新語》中記載顧愷之畫裴楷像,「頰上益三毛」而「神明殊勝」,是說在畫像的頰上添三筆皺紋,人物就顯得精神。這三筆皺紋就是早期人物畫中表現皮膚質感的皴筆。
皴法經過了漫長的歷史演進,它的出現標誌著中國山水畫真正走向成熟。據推測,皴法的產生大概是在五代時期,但第一次說出「皴」字的是北宋的畫家,到元代時,皴法成長迅速,從宋代的五種發展到十餘種。其中,黃公望在《富春山居圖》上把披麻皴發展成為正宗模式。
《富春山居圖》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展現了富春江一帶的秋初景色,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據民間傳聞,明朝時候,這幅圖在收藏家吳洪裕手中,到他這一代,這幅名畫在吳家已經傳了三世。吳洪裕極喜愛這幅畫,臨死時,命人在他死後把畫燒了陪葬。就在畫已經被扔進火中時,他的侄子把這幅畫從熊熊烈火裡救了出來,為了掩人耳目,又往火中扔了另外一幅,用偷梁換柱的辦法救出了《富春山居圖》。可惜,圖已經被燒成了兩半,前半名叫「剩山圖」,長51.4厘米,後一半名為「無用師卷」,長636.9厘米。
【例 句】
那雪浪紙,寫字,畫寫意畫兒,或是會山水的畫南宗山水,托墨,禁得皴染。
曹雪芹《紅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