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yu傳chuan尺chǐ素su

【釋 義】

指傳遞書信。

【名家解讀】

關於「魚傳尺素」這個成語是有一些典故的,其中大家比較熟悉的是陳勝、吳廣起義的故事。當陳勝、吳廣要起兵推翻暴秦統治之前,他們要動員大家。這裡的「素」就是絹,他們在上面寫了「陳勝王」,然後裝在魚肚子裡。伙夫做飯的時候剖開魚腹,這塊尺素就出現了,於是陳勝、吳廣就製造了一個起兵的輿論。(錢文忠)

【辨 析】

「傳」是多音字,在這裡讀作chuan,意思是「傳遞」。「傳」還讀作zhuan,主要用於文學範疇,指一種文體格式,如「自傳」「傳記」。

你知道嗎?

漢朝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中有「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這是一首表現思婦懷人的詩歌,反映了在征役頻繁的時代裡,獨守空閨的婦女們對行人的思念。

【字裡字外】

在我國古代,通信方式遠不如當下發達,不能經常見面的人們交流與溝通更多要依靠書信來完成。由此,也產生了富有中國特色的書信文化。

僅就書信的名稱而言,就包含了非常豐富的文化信息。如以「雁足」指代書信的典故。根據《漢書·蘇武傳》的記載,蘇武被拘匈奴,在北海牧羊。漢昭帝登位以後,朝廷要求匈奴釋放蘇武,匈奴卻撒謊說蘇武已經死了。後來,漢朝使者來到匈奴,對單于說:「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獵,射得一隻大雁,大雁的腳上繫著帛書,上面說蘇武等人在北海。」單于聽後十分驚訝,只得放蘇武歸漢。於是,「雁足」一詞便成了書信的代名詞。

在造紙術發明以前,古人使用竹片、木片、白絹等作為書信的書寫載體。古人曾用削成狹長的竹片作為書寫材料,稱為「簡」。「牘」指的是古人書寫用的薄而小的木片,漢代時人們將簡和牘穿起來寫字,書信一般寬不超過一尺,所以將書信稱為尺牘。「素」指的是白絹,用白絹寫成的書信稱為尺素,後來「尺素」也成為書信的代稱。「箋」是精美的小竹片,常常供人們題詩或作畫使用,後來引申為書信的代稱。宋時蜀地擅長製作十色彩箋,箋上隱然有花木麟鸞圖案,姿態豐富。這樣,書信又有了一個別稱——「鸞箋」。

【例 句】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

秦觀《踏莎行》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