輟chuo筆bǐ

【釋 義】

指寫作或作畫沒有完成而中途停止。

【名家解讀】

「輟」的右半邊「綴」本身是個像形字,有多種讀音,其中有「合住」的意思。它在不同的字裡意義不同,在這裡只用於表示讀音。「輟」本來的意思是指車在中途遇到小故障,修理後又能接著前行。按照《說文解字》的說法,它與「連」的意思剛好相反。(張一清)

【辨 析】

「輟」是形聲字,從車,綴聲。本義是「中途停止,廢止」。它與「惙」是形近字,「惙」本義是「憂愁」「疲乏」,與情緒有關,為豎心旁。

你知道嗎?

東漢班超曾長期為官府抄書掙錢,勞苦不堪。有一日,他扔下筆感歎道:「大丈夫應像傅介子、張騫那樣,在異域他鄉立下不世之功,得以封侯,怎麼能終日忙於筆、硯之間呢?」於是他決定投筆從戎,最終出使西域,成就一世功名。

【字裡字外】

關於「輟筆」有兩個很有意思的典故:

西晉時期,左思潛心為文,細心打磨,整整用了十年光陰創作《三都賦》,可謂嘔心瀝血。所謂「三都」,就是三國時候劉備的都城益州、孫權的都城建業、曹操的都城鄴縣。當時的文學家陸機也曾打算創作《三都賦》。他剛到洛陽,聽說左思的《三都賦》文稿已成,便給弟弟寫信道:「這裡有個不知深淺的人竟然也想作《三都賦》。」後來,陸機讀了左思的《三都賦》,自歎不如,就此輟筆。

在唐代還有詩仙黃鶴樓輟筆的故事。一日,詩仙李白和好友高適來到黃鶴樓。憑欄遠眺,只見煙波浩渺,綠樹掩映。頓時,李白詩情萬丈,一連串詩句在胸中激盪。高適急忙取來筆墨,對李白說:「就題在這牆上吧!」

李白提筆揮墨,發現牆上已有一首詩,落款是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欽佩不已,輟筆作罷,歎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例 句】

及思賦出,機絕歎服,以為不能加也,遂輟筆焉。

房玄齡等《晉書》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