諺yan語yǔ

【釋義】

一種在人民群眾中廣泛流傳的固定語句,它往往用簡單通俗的話反映出深刻的道理,如「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等。

【辨析】

《說文解字》中有「諺,傳言也」的說法,意思是說「諺」指的是口耳相傳的話語。「諺」和語言有關,所以是言字旁,讀作yan。

【起源與演變】

南朝梁宗懍在《荊楚歲時記》中寫道:「十二月八日為臘日。諺語:『臘鼓鳴,春草生。』」明唐順之在《又與洪方洲書》說:「近來覺得詩文一事只是直寫胸臆,如諺語所謂『開口見喉嚨』者。」其中「臘鼓鳴,春草生」和「開口見喉嚨」都是當時流傳的諺語。

從原始社會開始,一直到近現代,各個時期都會有不同的諺語產生。諺語一般在廣大人民群眾中間口頭流傳,但有些產生於古代的諺語,因為流傳甚廣,也會被記錄在某些古代典籍中,並漸漸成為現代常用的成語,如「寧為雞口,無為牛後」「利令智昏」等。

【例句】

覺英卻在旁邊笑起來,一面背誦諺語挖苦淑華道:「大懶使小懶,小懶使門檻,門檻使土地,土地坐到喊!」

巴金《秋》

水滴積多盛滿盆,諺語積多成學問。

【字裡字外】

諺語是勞動人民經過長期的生活實踐,用簡練生動的語言把經驗、知識、道德等總結而成的民間格言。

諺語內容包羅萬象,涉及諸如農業、社會、家庭、衛生、處世、道德等方方面面的內容,比如「今冬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是關於農業的諺語;「冬吃蘿蔔夏吃姜,不用醫生開藥方」是有關衛生的諺語;「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是有關學習的諺語等等。

由於時代和地域的局限性,某些諺語會帶有一定的時代性或地域性。比如「立冬有雨防爛冬,立冬無雨防春旱」是閩南地區的諺語,放到其他地區可能就不太合適。

和成語一樣,諺語也是熟語,不過它與成語有比較明顯的區別。從來源上看,成語多數來自古代文獻,而諺語則來自民間,由群眾口頭流傳。從形式上看,成語多是四字格,大多不能獨立使用,只能做句子的某個成分;而諺語則更加靈活自由,幾個字的都有,一般都是短句,可以獨立使用,基本不會充當句法成分。從內容上看,成語意思大多比較含蓄;而諺語的意思則相對比較直白明確,光看字面就可以理解。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