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變化

fēndaoyang biāo

【釋義】

指分道而行,走上不同的道路。也比喻因目標不同而各奔前程或各幹各的事情。

【辨析】

「鑣」容易誤寫為「鏢」。「揚鑣」中的「鑣」是馬嚼子。分道揚鑣是指揚鞭策馬,分道而行。而「鏢」從金,票聲,《廣韻》將其解釋為「刀劍鞘下飾也」,本義指的是刀鞘末端裝飾用的銅,現在主要是飛鏢之義。

【起源與演變】

《說文解字》對「鑣」的解釋為「從金,麃聲,馬銜也」,也就是馬嚼子。揚鑣是提起馬勒口,驅馬前行。《文選·傅毅『舞賦』》「龍驤(xiāng)橫舉,揚鑣飛沫」一句中,「龍驤」指駿馬,「橫舉」是昂首奔馳的樣子,「揚鑣飛沫」就是提起馬勒口,駿馬昂首奔馳,口邊揚起飛沫的樣子。「分道揚鑣」最初只是分道而行的意思,後來也比喻因思想、志趣不同而各人干各人的事。

【例句】

他倆本來是好朋友,但自從那一次爭執後,便分道揚鑣了。

【字裡字外】

「分道揚鑣」出自《北史·列侍第三·魏諸宗室》中「洛陽,我之豐沛,自應分道揚鑣。自今以後,可分路而行」一句,講述的是南北朝北魏時期,洛陽令元志的故事。

元志是北魏河間公元齊之子,十分聰慧,飽覽詩書。孝文帝對他多有賞識,封為洛陽令。

元志恃才傲物,對朝廷中某些學問不高的達官貴族多有輕視,引來不少朝臣非議。

有一日,元志外出遊玩,正巧御史中尉李彪的馬車從對面駛來。兩車相遇,元志卻絲毫不願給李彪讓道。見元志無禮,李彪大怒:「我乃堂堂御史中尉,官職比你大,你為何不給我讓路?」

元志毫不示弱,說道:「我乃洛陽令,是洛陽的地方官。在我眼中,你只是洛陽城中的百姓。哪有地方官給百姓讓路的道理?」

兩人爭執不下,決定到孝文帝那裡評理。孝文帝見這二人互不相讓,也覺得各有各的道理,便笑著調解道:「洛陽是我的京城。我覺得你們各有各的道理。不如你們分道揚鑣,各走各的,不就行了嗎?」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