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捨源自用戶

很多產品經理在發佈產品前,常常有很多擔心:用戶對這個功能不滿意怎麼辦,用戶會不會認為這個產品太貴……事實上,這些擔心並沒有太多的實際意義。其實,得到答案的方法非常簡單,就是將產品發佈出去,讓用戶告訴你他們到底需要何種產品和功能。這一點,在我們研發的360兒童機器人上表現得極為明顯。

起初,360的產品經理們並沒有打算研發兒童機器人,只是推出了一款智能攝像頭「小水滴」。通過它,我們能夠滿足用戶一個非常實際的需求:即使不在家,也可以隨時查看家裡的情況;或者放到公司,用於監督員工是否存在遲到早退的情況。

事實上,我們當時做這款智能攝像頭時,最主要的考慮是希望其能夠承擔起家庭防盜的重任,幫助用戶抓住小偷。然而,在收集到越來越多的用戶反饋之後,我們發現用戶在通過智能攝像頭看到家人時,往往希望直接與其進行交流,這是用戶比較看重的需求點。

既然挖掘到了用戶的真實需求,360的產品經理們專門研發了語音識別和語音交互這些偏智能方向的功能,在智能攝像頭單純的畫面監督功能上做了升級,增加了對講功能。升級版智能攝像頭推出後,用戶對新功能好評如潮。當然,我們並沒有滿足於此,對講畢竟存在一定的延時,而用戶更加渴望和家人的實時交流。於是,我們的產品經理又在對講功能的基礎上進行了升級,將之改為實時通話,讓用戶能夠擁有更好的通話體驗。

為了做智能而做智能是互聯網智能產品的大忌,智能攝像頭的根本目的還是更有效地抓捕小偷。智能攝像頭在發現有人靠近後,需要智能地識別此人,確定是家人還是小偷,然後推送報警,這又是一個新的升級方向。

在為智能攝像頭進一步升級的過程中,有一則「6歲女童報警」的新聞讓我們的產品經理們產生了新的創意。當地警察局在接到報警後,通過電話不斷安撫女童情緒,並在第一時間派人趕到女童家裡陪伴孩子。據女童的父母介紹,當天他們要出門,孩子說要自己待在家裡看電視,所以他們就交代掃地阿姨過來幫忙照看一下,沒想到孩子因為害怕撥打了110。

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家人的陪伴,這是毫無疑問的剛需;父母往往因為工作繁忙,無法隨時陪在孩子身邊,這是每個父母心中的痛點;這種陪伴伴隨孩子的成長過程,擁有高頻的使用場景。360的產品經理們通過這則新聞,挖掘出了極致產品的三個關鍵因素,那麼是否需要我們研發一款全新的兒童智能陪護機呢?答案是否定的,僅需在原有的智能攝像頭的基礎上進行有針對性的升級便可以。

通過360智能攝像頭,家長們能看到孩子的實時畫面並且與他(她)即時通話,這是陪護孩子的基礎;智能攝像頭能夠進行人臉識別,讓家長可以精準識別孩子的面部表情,瞭解孩子的情緒變化,並及時給予反饋。360產品經理們要做的事情,便是讓孩子們對這個智能陪護機感興趣,講故事和互動是接下來的升級方向。

就這樣,在一步步對產品進行功能延展的過程中,我們在早期360智能攝像頭的基礎上,最終發展推出了360兒童機器人產品,擁有語音問答、視頻通話、遠程查看、拍照攝像、故事錄製等功能,同時含有海量精選音頻、視頻資源以及豐富的早教應用,孩子不僅可以隨時與家長進行互動,還可以在家中隨時學習豐富的知識。

這個不斷升級的過程給我的觸動很大。其實,產品經理在研發產品時,沒有必要在初期便將產品考慮得特別周到,用戶的真正需求需要通過實踐一步步挖掘。在這個探索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面臨一些取捨。你會發現,一個產品如果有很多種不同的想法和功能點,就容易出現焦點不突出的情況。取捨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我將之歸為對用戶群的取捨和對功能的取捨兩大方面。

1.用戶群取捨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由於經濟不發達,交通及信息常常將人們局限在某個地區以內,人們自主選擇商品的權利受到極大限制,消費市場幾乎被少數商業巨頭所壟斷。彼時的產品大多走的是大眾路線,無論食物、服裝還是生活及娛樂用品,都在想盡辦法討好每一個進店的客人;而彼時的用戶,對於購買的商品,多數時候要求功能越多越好,比如20世紀八九十年代,有一些地區賣的一種音響,既能播放卡帶,又能當作收音機,還有兩個外置大音箱,看起來很像現在的家庭功放組合。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廠商希望滿足盡可能多的用戶群的需求,希望在某個地區賣出盡可能多的產品。

伴隨互聯網的興起,社會生態環境悄然發生了改變,產品哲學也隨之發生改變。信息的流通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購物渠道,人們的消費主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解放。在這樣的商業形態下,產品不需要討好所有人,特別是互聯網產品,早期的互聯網產品面向的幾乎都不是大眾用戶。

在需求個性化的今天,做產品與其奢望滿足所有群體的需要,不如退而求其次。當產品信息能夠覆蓋到足夠多的人群時,產品只要對準某個特定群體,能夠滿足某個細分領域的人群,將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就能夠獲得更高的用戶認同率。

從2013年開始,360作為國內首家推出兒童智能手錶的廠商,一直致力於為兒童提供更好的智能手錶產品。在這個過程中,因為沒有任何其他公司作為前車之鑒,所以我們踩了很多坑。現在看來,前兩代產品都存在一些瑕疵,只有第三代產品才算取得了成功。在設計第一代產品時,360兒童手錶的產品經理們希望能夠同時滿足0~12歲孩子的需求,這個用戶群覆蓋面非常廣。然而0歲孩子跟12歲孩子的胳膊粗細肯定不同,為了同時滿足他們的需求,只能將兒童手錶設計得比較小。手錶小,意味著電池也小,待機時間自然比較短,每天都要充電。問題隨之而來,一類問題是覺得天天充電太麻煩,體驗不好;另一類問題就是家長們一旦某天忘記給孩子的兒童手錶充電,然後孩子沒戴手錶,家長們發現即使不戴也無所謂,這讓我們流失了很多用戶。

因此,產品經理們在做第三代兒童手錶時,決定不再考慮嬰幼兒的需求,而是將電池做大,再通過軟件優化的方式,讓待機時間增加至3天。

做任何產品都不可能滿足所有用戶,當你試圖滿足更多用戶時,產品必然會出現更多的問題。越想滿足不同年齡、不同層次用戶的需求,就越容易讓所有人失望。產品經理必須學會對用戶群體做出適當取捨,需要專注於產品的核心功能,對準高頻使用人群的剛性需求,幫助他們解決很痛的問題。

2.功能取捨

很多產品經理在為產品設計功能時不知道如何取捨,一味地想大而全,什麼功能都想要,結果導致產品極其平庸甚至失敗。

一款產品誕生之初的目的就是滿足用戶的剛需,解決痛點,因此我們在做產品的過程中要做減法,做到極致,功能一定不是大而全,而是有尖刀功能幫用戶解決問題,其他功能應該是幫助尖刀功能實現更好的效果。但事實上,很多產品經理並沒有理解透這一點。很多時候,產品經理做出來的功能對於產品經理自己來說是打中痛點,但產品經理痛並不代表用戶痛,產品經理以為用戶需要的功能也不都是用戶真正的需求。一旦忽略了用戶最本質的需求,功能再多都無法打動用戶。

好的產品在推出之初,功能不宜太多。你不知道市場的未來走向如何,因此應該努力突出重要的功能,如果能打動用戶,就證明你成功了,就可以順勢再加東西,給用戶提供錦上添花的功能和體驗。否則,市場都沒有被驗證,你就做出來七八十個功能,結果就是最後無論成功還是失敗,你都不知道用戶為什麼喜歡或不喜歡你的產品。

因此我們在做產品時,功能取捨非常重要。有的時候必須捨棄某些功能,有的時候則需要根據市場反饋來調整核心功能。

同樣以360兒童智能手錶為例,對於前兩代手錶來說,電池容量小確實是一個問題,但這並不是最主要的問題,產品定位才是最致命的。我們當時主打的賣點是孩子防丟、防誘拐、防走失,對於孩子的父母來說,這個賣點提煉得相當棒,很多父母都會買。然而,孩子才是手錶的真正用戶。對於孩子而言,360兒童手錶的價值並不大,他們往往不會主動充電,而父母又經常忘記給手錶充電,最後手錶淪為擺設。360的產品經理們在開總結會時得出結論——安全是剛需,但不是體驗點。

讓我們回想一下極致產品的三個關鍵詞:丟孩子是父母的痛點,防丟也絕對是剛需,但是使用頻度太低。畢竟兒童走失只是個案,很多父母一周最多定位孩子兩次,在孩子上學的時候反而不用,因為父母知道孩子在學校。

定位功能的使用頻度不高,這就意味著360的產品經理們在設計第三代兒童智能手錶時要找到更能吸引用戶的體驗點,一個曾經被我們屏蔽的功能重新進入了產品經理們的視野——打電話。

此前,有些產品經理認為孩子沒有打電話的需求,所以屏蔽了打電話的功能。實際上,溝通是人類的基本需求(剛需),即使在新加坡等兒童安全係數較高的地方,很多父母也希望每天(高頻)能夠通過打電話關心孩子(痛點)。

親子通信是剛需,是痛點,又是高頻的應用。在經過多次討論後,360的產品經理們最終將通話功能定為第三代兒童智能手錶的核心功能,使手錶在安全工具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溝通工具的屬性。但我們沒有去掉定位功能,因為這是兒童手錶相對於家長來說的核心功能。

設計產品時,我自己最大的心得就是設身處地從用戶的角度思考。在產品功能的取捨上,同樣只有一條衡量標準——站在用戶的角度,看這個功能是否可以為用戶解決實際問題。

在360公司內部,對硬件產品的爭論遠超軟件,特別是涉及工藝、材質、外形、要不要屏幕、有沒有鍵盤等問題時。但最後,所有的選擇都來自用戶,而不是通過教育用戶讓用戶接受我們的產品,這是每個產品經理都應該清楚的道理。

《極致產品:國民簡明爆品實踐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