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供應商管理

供應商管理是採購業務的核心,特別在電商行業中,由於多種商業模式並存,在供應商管理上就愈加複雜。常見的採購模式有以下兩種。

(1)自采自賣:平台從供應商那裡採購商品,入庫到自己的倉庫進行售賣,這些商品的所有權屬於平台。這是目前大部分電商採用的模式。

(2)一件代發:主要指商品平台銷售出去之後,由供應商代發,按訂單結算商品和物流費用,這種模式興起於淘寶平台,很多小賣家無力自備庫存,而選擇該模式還能減少庫存資金佔用。該模式的缺點是對貨源掌控力度差,銷售末端服務較差。

還有一種不常見的,但是筆者很看好的模式,相信在未來會有越來越多企業採用。筆者先暫且稱呼其為「多貨主倉庫模式」,平台將倉庫開放給供應商使用,當供應商的商品入庫時,它的商品所有權屬於供應商。對於平台和供應商來說,獨佔、鎖定、共享庫存這幾種形態都可以存在。當平台向供應商發起採購後,將相應商品的貨主進行變更就行。庫存共享時,當顧客訂單下發至倉庫時,向供應商發起採購訂單,快速處理之後,從供應商庫位揀選相關商品,變更商品貨主,後面按照採購訂單,定期與供應商結算就行。

這種模式不僅解決了採購引發的庫存資金佔用問題,對銷售末端的管控力也增強,還可以充分利用倉儲能力,並適當賺取相關的物流費用。對於供應商來說,這種互利互惠的關係可以幫助供應商增強倉庫戰略佈局,不需要重新建倉,直接利用平台的倉儲能力就能迅速在全國佈局。隨著京東、順豐、菜鳥逐步開放倉儲能力,這種模式會越來越常見,並且成為未來的主流模式。

【供應商信息】

在採購商品時,會根據採購的商品去查找相應的供應商,採購流程中首先維護的就是供應商資料。在新增供應商時,需要完善以下信息。

(1)基本信息:包括供應商名稱、簡稱、聯繫方式(地址、聯繫人、電話)、供應商類型(自營、代發等)。當供應商類型為代發時,其對應商品的訂單會流轉至供應商系統,由供應商進行發貨。

(2)財務信息:主要是銀行賬號(銀行名稱、銀行賬號、開戶名稱)、開票信息(名稱、銀行、納稅人識別號、聯繫電話等)。

(3)經營範圍:品類、品牌,維護供應商的經營範圍主要是在採購商品或者擴充SKU時,能夠迅速從供應商列表中找到合適的供應商,特別是當供應商數量較多時,能夠提高採購效率。

(4)經營資質:有些品類需要進行資質審查,比如酒類、醫藥等商品,在合規的基礎上進行採購。

(5)採購合同:採購行為的成立要依靠合同來證明。在企業採購中,最主要的合同有三種類型,首先是確立兩家公司合作關係的合同,闡述合作關係、供應商品類等商務條款;第二份是商品協議價合同,與供應商確定所供商品的協議價,這是每次採購的基礎參考價,定期更新(半年或一年);第三份是單次採購單的採購合同。採購單中的商品採購價格不一定是協議價,會根據採購量和市場價格進行調整,或者直接按照協議價執行。

商品的採購成本都是按照採購合同動態變動,在財務核算時要將動態採購成本核算進去,最準確的是倉庫按照批次管理商品,進行出入庫。

【供應商評價】

在供應鏈管理體系中,供應商是整個供應鏈的關鍵,對於供應商的選擇和評價是供應鏈合作關係運行的基礎。對於企業來說,選擇供應商包含許多可見和不可見的多層次因素。企業選擇供應商除了業務需求,還有實現低成本、高質量、快速反應的目的。

供應商評價是指利用指標評價體系,對供應商供貨質量服務水平、準時性、信用度等進行評價,為供應商的選擇提供支持。對於電商企業說,在供應商評價時,主要的參考指標有產品質量、交貨期、交貨量、價格、進貨費用水平、信用度等基本評價指標。企業根據企業基本評價指標以及企業的採購能力、管理水平,對供應商進行分級(如A+、A、B、C等),按照企業的供應商評價模型,定期對供應商進行評級。

在採購時,優先選擇供應商評級高的供應商,逐步淘汰供應商評級低的供應商,引進新的供應商。

在電商產品設計時,系統可以提供相應的基本評價指標參考,具體評級由採購部門線下確定,再將供應商分級結果反饋至線上。因為供應商評價沒有固定模型,受可量化及不可量化指標影響,而且與業務有極大相關性。

在供應商的使用週期中,其狀態不斷變更。供應商狀態分為編輯中、審核中、正常、暫停使用、已作廢等。新增供應商時,供應商狀態為「編輯中」;提交審核後變為「審核中」;審核通過為「正常」;可將供應商暫停使用或永久作廢。系統只能對狀態為「正常」的供應商下採購單。

《電商產品經理寶典:電商後台系統產品邏輯全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