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節

金子寒的帽子,怎麼能到了孫傻子手裡?
我劈手奪過孫傻子手中的軍帽,上面有一灘血跡,我的頭嗡一下響了,金子寒會不會出什麼事了?
我一下急了:「這軍帽從哪來的?」
孫傻子嚇著了,縮著脖子往黃河下游一指,說:「河裡……河……漂……漂過來的!」
我要往下游跑,孫傻子卻一下扯住我,死活不讓我過去,說:「那裡去不得,那裡是古桑園!」我怒道:「什麼古桑園不古桑園的,老子根本不怕!」
孫傻子看著我,眼神中有些恐慌,說我最好老老實實的,說那個小白臉因為不聽話,被老支書送古桑園去了。以前也有知青不聽話,被老支書送過去,從此就沒再回來。我聽他這樣一說,血液都沸騰起來,當時就要去老支書討個說法。
孫傻子見怎麼也攔不住我,就自己偷偷溜走了。我一腳踢開村委會大門,老支書坐在椅子上,端著旱煙袋,正對著窗外的黃河發呆。「娃子,咋啦?」他問我。「狗屁咋啦?!」我一腳踢翻板凳,指著他的鼻子吼道,「說,你把金子寒他們弄哪兒去啦?」村支書不緊不慢地在桌子上磕著旱煙袋,問:「你們幾個娃娃去哪兒了,俺哪能知道?」我更加生氣,緊緊逼問著:「在我們前面來的幾個知青是不是被你給關進古桑園裡?」老支書臉色變了,一下子站了起來,問:「是孫傻子給你說的?」「你別管誰說的,我問你到底是還是不是?」我因為過分激動聲音都跑調了。老支書看著我的眼睛,說:「不是。」我厲聲問:「那我們的人現在在哪?為什麼我一個都找不到?」老支書也厲聲反問:「為什麼你還在這兒?要關我為什麼不把你也一起關起來?」我一下愣了,沒想到這個老支書發起火來這麼逼人。老支書收回眼神,努力平息了一下自己,說:「我真不知道他們去哪兒了,學生娃別惹事了,你要在村裡找不到,他們就可能走了,你也趕緊走吧。」我說:「他們走哪兒了?我們一起來,不見到他們我是不會走的。」這回輪到老支書不說話了。我繼續說:「今天無論如何,你必須把他們給我交出來,我們來一起來,走也一起走,他們不會拋下我,我也不會就這樣一個人走。你要不說,我就自己去古桑園找,找到了再找你算帳!」我轉身就要走,卻被老支書一把拉住了。老支書說:「你個學生娃,咋個就不聽勸呢?那個古桑園,真不能去!」我梗著脖子說:「怎麼不能去了?你是不是怕被我揭穿了?!」老支書猶豫著,終於下定決心,過去將門窗關嚴了,壓低聲音說:「學生娃,你們其他幾個學生娃真的走了,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他們沒叫上你,不是老漢我攆你們走,這古桑園實在是去不得!那是我們上河村的忌諱,死了好多人啦,真是去不得呀!」老支書壓低聲音,給我講了一段古桑園的往事。
第七章 黃河鬼窟(一)
他說,說起古桑園,那話可就長了。俺們上河村是個古村,村志上明明白白寫了,上河村祖輩為了躲避唐朝的安史之亂,才舉村遷過來。這樣看,這個村子可就長了,但是咋說呢,村志上也寫了,在俺們上河村遷過來的時候,那片桑園已經是古桑園了,誰也不知道它是啥時候有的,也不知道是誰給修的。
古桑園在黃河大峽谷裡,順著黃河古道一直走,過了老褲衩灣就能看見它。老褲衩灣是著名的黃河險灘,不知道壞了多少人的性命。老輩們常說,老褲衩灣,死人灣,鬼門關中闖一闖,閻王來了都難擋。待黃河漲了水,那老褲衩灣的石頭縫上,密密麻麻卡的全是死人。
不過最邪的還是那棵古桑樹,每次黃河發大水,古桑樹都要被大水淹沒,但是等黃河水退了,它還是在那豎著,淹多久都淹不死,就像那棵不是木頭樹,是棵石頭樹一樣。
上河村的祖輩剛來到這裡,就去了古桑園,他們發現古桑樹上吊著個物件,不管河裡的水漲得多滿,都淹不過那個物件。他們覺得奇怪,臨走時就把那個物件放在一塊大石頭上,說來也是怪了,那黃河水第二天就退下去了,正好退到那個物件處。他們才知道,敢情這物件是個寶貝,不管黃河水怎麼漲,都漲不過它。他們就取走了那個物件,在上河村修了一個黃河大王廟,將這個物件供奉在廟裡。從那以後,不管黃河再怎麼發大水,都漲不過黃河大王廟,這樣上河村才能在這黃河灘上過了好些年。
老支書說,你看見村口那個破廟了吧,前幾年破四舊的時候,公社調過來一個年輕書記,他帶人砸了廟,又把廟裡那個物件扔到了黃河裡,還要帶人蕩平老褲衩灣,剷除古桑園,把桑樹都伐了,用來煉鋼鐵。這書記見大家都不肯去,便說了狠話,說誰要是不去,誰就是現行反革命,就是人民公敵。大家沒辦法,只好跟著他去了。
那個書記倒也不傻,臨去前請教了高人,讓人拉了幾輛牛車,裝了滿滿幾車硫黃、生石灰,到了古桑園河灣,將硫黃、石灰都倒進河灣裡,那水底下的大蛇、怪魚早跑乾淨了。他讓人順著古棧道爬到山崖上,將卡在石縫裡的屍體弄了下來,集體焚燒了,然後順著老褲衩灣一路去往古桑園。
那古桑園就在大峽谷裡,三面都是大懸崖,望也望不到頭,那時黃河水大,古桑園被淹在了水底下,誰也不知道在哪兒,大家都說回吧,回吧。那個支書偏不回,說這裡三面是山,中間還能過黃河,山底下一定有暗河,說不定還有一個山洞,這黃河水就是流到山洞裡了,就要讓人去暗河裡看看,說不定就能找到那片古桑園,可以用炸藥炸掉古桑園。
大家當然知道那古桑園旁邊的巖壁上就有暗河,每當黃河漲水,那古桑園中的水就會通過暗河排出去,當地人將這暗河叫做陰洞,也叫做黃河鬼窟,傳說是住著黃河大王的地方,這地方人怎麼能進去?
大家拗不過他,只好做了好多松明子和小舢板,松明子就是用多油脂的松木做的火把,陰洞裡濕氣大,手電筒照不了幾米遠,只能用松明子才行。然後找了幾個水性好的人,在頭上蒙了個豬尿脬,用繩子將人綁在小舢板下,讓小舢板順著黃河水一直流到陰洞裡。
用這種方法進黃河鬼窟,自然是九死一生,誰也不知道水底下的陰洞有多大,也不知道陰洞裡有什麼,萬一小舢板被水下的石頭卡住,或者豬尿脬裡的空氣用完了,人就被活活悶死在水底下了,連屍體都撈不上來。
眼看著那一隻隻舢板流入了黃河鬼窟中,到最後,進去的一共有一十七隻舢板,回來的卻只是一個,那個人渾身是血,已經瘋了,一直喊著「有鬼!有鬼!」按都按不住,所以一直到現在,也沒人知道那黃河鬼窟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大家好容易將他打暈了,給他脫掉衣服止血時,才發現他背上嵌進去了一片大得驚人的魚鱗,那片魚鱗足足有草帽那麼大,你想想那魚能有多大!
這件事影響很大,上面派人來調查時,帶走了那片草帽大小的魚鱗。後來那個領導就被調走了,我們這裡也得到了指示,以後關於黃河祭祀等活動,不算封建迷信,可以不用廢除,黃河鬼窟也再不准人進入了。
第二年,黃河發大水,就將上河村淹了整整三個月,俺們村子裡的人,也被淹死了一大半。等大水退了,俺們回來一看,那個上千斤重的石碾子已被水沖走了,只剩下了一個大碾盤。
據村子裡的老人說,那個大石碾子是老祖宗建村子時,從黃河古道中挖出來的,鎮住了村子的風水眼。大石碾子這次被黃河大王收回去了,來年村子就要被淹死一半人,還說下一次發洪水,石盤子也會被收回去,到時候整個村子怕都要給黃河淹沒咧!
老支書望著窗外的黃河,最後歎息道:「你知道不,那唯一一個從黃河鬼窟裡出來的人,就是孫傻子!」
「孫傻子從陰洞裡出來後,就被嚇傻了,說是上河村的風水被破了,要去古桑園取一個物件回來鎮住才行,可是誰還敢去,就算是有人去,怕也過不了老褲衩灣。」
「所以說,這幾年來,上河村從不接收知青,這原因實在是沒法說出口呀!俺開始就想讓你們自己走,你們這些娃娃,偏要刨根究底,俺是想瞞也瞞不住了。」
我嚇了一跳,沒想到那個神神道道的孫傻子,竟然是進入黃河鬼窟的唯一倖存者。
他究竟在黃河鬼窟中遇到了什麼?
聽老支書說完,我心中頓時有了個不祥的預感。
孫傻子是黃河鬼窟的唯一倖存者,他為何那麼熱衷讓我們去古桑園?
我又想起老支書說的,孫傻子自從從黃河鬼窟回來後,就成天想讓人去古桑園,莫非他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目的?
我撒腿就往回跑,跑進知青點,就看見金子寒盤腿坐在床上,頭上戴著一頂軍帽!
我傻乎乎地問了一句:「你的帽子沒丟?」他像看傻子一樣看了我一眼,沒說話。
我緩過來一口氣,才問他剛才去哪兒,我差點以為他被孫傻子拐到古桑園裡了呢。
他這才開口,說他剛才去黃河灘上轉了一圈,這剛回來。
我鬆了一口氣,想著一定是被孫傻子給騙了,不過那頂破軍帽不是金子寒的,又會是誰的呢?
我回憶了一下,好像宋圓圓她們三個人來的時候並沒有戴軍帽,難道說這竟然是另外一撥人的?
我想起孫傻子當時說的,這裡還來過一撥知青,還有老支書對這個問題的躲躲閃閃,看來這裡一定發生過什麼事情。
我問金子寒:「你看見宋圓圓她們了嗎?」
金子寒奇怪地看著我,說:「孫傻子不是帶著她們去找你了嗎?」
我當時腦袋就大了,把事情和金子寒一說,金子寒讓我趕緊跟老支書說一聲,我們這就去把她們追回來。
老支書聽我說完,一下癱倒在地上,喃喃自語:「造孽呀,孫傻子又送去了三個,又是三個!」
他焦急地來回踱了幾次,皺緊了眉頭,說村裡的壯勞力都去沙溝子背鐵礦石了,他還要留下照看老人孩子,不能陪我們去。他想了想,火急火燎地叫了個人,陪我們一起去。
他叫來一個半大小子,腦袋很大,眼睛卻很小,額頭上吊下來兩條苦瓜眉,名字就叫大腦殼。
大腦殼的身世很傳奇。有一年黃河發大水,一個封得嚴實的大木桶衝到了河灘上。有人打開木桶一看,裡面一層層的花襖裡,裹了一個嬰兒。這個嬰兒被抱回了上河村,吃著百家飯長大,也許因為營養不良,腦袋才長了那麼大。
老支書說大腦殼小時候老吃不飽飯,有次頂不住餓,竟然自己偷偷跑去古桑園摘桑葚子,他認識去古桑園的路。老支書嚴肅命令他,這次必須要給我們帶好路,不然要讓他償還這幾年偷大隊食堂的饅頭。
大腦殼聽說要去古桑園,臉色刷一下變了,但是見老支書神色嚴肅,也不敢說什麼,只好哭喪著臉答應了。
第八章 黃河鬼窟(二)
我們臨走前,老支書讓大腦殼背上一桿獵槍,又從懷裡掏出了兩個香包,說香包裡裹著硫黃和龍骨,黃河裡的大蛇、鱉精最怕這東西,聞到就會遠遠避開,讓我們時刻揣在身上,千萬別拿下來。
他解釋著,按照老輩人的說法,人漂在黃河上,身上總要帶點辟邪的物件。現在解放了,不提往年的事情了,但是老輩人都這樣說,肯定有他的道理。說我們這些學生娃娃,不知道黃河深淺,還是帶上保險。
《黃河古道Ⅰ:人形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