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節
君瓏好笑不止,「可以。等你成人之後如果還這麼想,我就考慮考慮。」
「現在呢?」
「回房睡覺去。」
「不能跟你睡?」
「不能。」
隔日,她就被嫌棄的送上了陸華莊。
想到這裡,漪漣崩的把水杯往桌上一錘,嚇了柳文若一跳,「姑娘這是怎麼了?」
漪漣又羞又怒,「從前就是一副得瑟樣,有什麼了不起的。隨手撿個娃,再隨手一扔,還不如留著我自生自滅。誇他不買賬,端著架子只懂矯情,還考慮?考慮啥?真當我鬼迷心竅,被豬油蒙了心?要不是老娘年輕不懂事,他樂意我還不樂意了。」
柳文若沒有聽懂,生生被氣勢給震住了,「……陸姑娘。」
在他迷茫的眼神中,漪漣意識到自己失態,一回神,心裡卻是一道暖流淌過。她苦笑,「傻話真是不能亂說,老天都聽著。」
柳文若知道她肯定是想起了往事,雖然嘴上不饒人,眼角邊卻帶著笑,一點也不像在生氣。如此,是時候勸一句,「陸姑娘,孰是孰非,不可聽信一面之詞。如果你拿捏不準,至少請聽過姨父的話再判斷。」
漪漣的笑意凝住,心情沉重無比。孰是孰非賢者都難論斷,為什麼要她去考慮大道理。
「……我想見見他。」漪漣道。其實心裡的話簡單的多,就兩字,想他。
柳文若道,「想見就見,姨父肯定也想見你。」
客棧中那一聲『阿漣』印象刻骨,漪漣只要一記起,心就撲通撲通跳,「哪這麼簡單。」她難得會歎氣,「剛才探子來過,皇帝下令斷了承陽關口,尤其忌諱陸華莊弟子。我小小百姓一個,拼了性命也爬不進京城。」
柳文若意外很樂觀,「其他人行不通,但姑娘可以。」
漪漣狐疑,「我能怎麼辦?」她一個激靈,小聲問,「你是不是有密令之類的東西?」
柳文若微笑搖頭,「什麼密令都不如皇令好用。」
漪漣洩氣,「皇上都被擄回京了,去哪裡找皇令。」
柳文若不緊不慢,「姑娘忘了,姨父給過你皇令。」
漪漣茫然,「在哪?」她眼珠子一轉,一拍桌,突然意識到一件事!
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王之術
眾人聚集到蘇樓正廳,各個繃著臉皮,好似一坨烏雲壓在頂上散不去。
蘇曜裝病八年,假戲真做,一雙腿基本算廢了。如今真相大白,他還是坐著輪椅,病容憔悴,「方纔探子來報,承陽府嚴兵守關,觀其動向,隨時可能兵發落中。王爺,我們須早做準備。」
正如事先所料,皇帝乍然離宮,百官群龍無首亂成一片。此時只需蘇曜出面解釋前因,理所當然會變成君瓏挾持皇帝歸京意圖不軌的局面。百官由恐慌變為怨憤,高喊著要肅清逆賊,還大興盛世安寧。
君瓏往日宿敵之多,昔日隱忍不發是不敢,而今借此契機,聲討最激烈的便是所謂的君瓏黨。不禁令人想起唐非大廈傾頹的一日,牆倒眾人推,好不諷刺。可君瓏不是唐非,他挾天子以令諸侯,掌握了主動權,孰勝孰敗尤為可知。
一夕之間,戰爭一觸即發,雙方勢在必行。
李巽目光落向身穿官服的兩人,一人是兵部尚書,董世,另一位是刑部尚書,周胥。
「二位尚書以為如何?」
董世不太樂觀,「京城兵力約三萬,承陽府單主力軍就有五萬。反觀落中近些年削減兵力,最多只得三萬,加上行宮大概八千官兵,正面衝突落於我方不利。臣還擔心,貿然行事,是否會將皇上至於危境?」
周胥似有疑慮,一直在打量蘇曜,身為刑部尚書習慣追根究底,對蘇曜所言總是不太滿意。但他也有自己的打算,沉思半晌道,「君瓏挾天子令諸侯,天子是他的籌碼,想來不敢過分,否則天下群起攻之,豈不是自掘墳墓。」
李巽道,「依本王之見,一者,落中府與京城只間隔承陽府,承陽府雖包圍半個京都,但無形拉長了戰線,可善加利用。二者,正如周大人所言,君瓏利用皇兄掌控局面,皇兄的處境相對安全。」
「如此宜快不宜慢。」董世進言,「只要壓制住承陽府,便遏制住京城咽喉,反之,一旦君瓏先行一步,落中必將慘敗。只是皇令在先,調度軍隊實屬不易,恐延誤良機。」
所謂皇令,是蘇明辭官後的事。唐非奪了兵權,不忘進言皇帝削減落中兵力,前後反覆三次,是怕蘇明懷恨在心,圖謀生亂。事到如今,這道皇令中有多少是唐非的意思,有多少是君瓏的推波助瀾已經不得而知。
蘇曜提議,「兩方實力懸殊,不可硬拚。按王爺所言,承陽府戰線不夠集中,如能讓臨江府兵力為我方所用,便可聲東擊西牽制承陽府兵力,他們一旦出現空隙,便是我方機會。陸華莊在臨江府十分有威望,還請陸少主轉告,盡力說服臨江府。」
陸宸道,「君瓏所為大逆不道,事實擺在眼前,幾句話花不了多大力氣。」
李巽道,「為求穩妥,本王與兵部尚書各書一封,勞煩師兄務必送至臨江府尹手上。」
陸宸道好,「行,我給想想。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強,任他防的再嚴實,傳個消息過去總有辦法。」
李巽頷首,思考了片刻,「本王記得御史大夫姜袁尚在行宮之中。」
「正是。」周胥道,「姜大夫告假還鄉三月,本不在隨行之列。因其歸鄉需經落中,皇上留他暫居行宮,現下還未離去。」
自正名以來,李巽與其有過幾面之緣,「聽聞承陽劉府尹是姜大夫的門生?」
周胥瞭然,「不錯。王爺是想讓姜大夫出面?」
李巽道,「承陽府人居密集,官兵一旦攻入難免死傷。若能得承陽府支持,自是最好。」
周胥眼神讚許,「王爺仁心,百姓之幸。自當如此為佳。」
事不宜遲,幾人分頭行事。蘇曜與董世開始商討戰力部署,陸宸外出聯絡莊中人馬,李巽與周胥則回永樂行宮安頓百官,負責統籌全局。
剛到霽月堂,一名宮女急匆匆領了太監陳總管進來,老遠就喊,「哎呦,襄王爺,幸好您在,宮裡派人來傳旨了,奴才還想找您去呢。」
陳總管因做君瓏替身被蘇家所擒,由李巽出面才被放回行宮繼續當差,現下他感恩戴德,事事慇勤,竟不是自己是什麼身份。不過放眼行宮,皇帝一走,太師一走,祁王慘死,淮親王潛心禮佛不問朝政,玉郡王又是外姓王爺,剛復位的襄王理所當然成了名副其實的正主。
李巽一聽聖旨,心一緊,很快猜到了這道聖旨的內容,定是安撫眾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