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這更是廢話了!不,請留意我在那個「冊」字上,加了引號。
那就是說,我看到的資料,不是紙張,而是極薄的竹片。在竹片上,刻著字,字則是用漆塗上,竹片又被編成一束一束,一共是三束。用竹片編成的冊——這個「冊」字,是象形文字,本來就是把一些竹片串在一起的圖形。
用這種方法來記載資料,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是在紙張還未曾發明,或是紙張雖發明了,但還未曾普遍使用時的事情。
據傳,紙張是在東漢時期發明的,那麼,在盛漢時代,用竹簡記事,也就是通行的方法。這「三大冊資料」,至少是漢代以前留下來的了!
雖然明知那是仿製品。可是,也由於它的生意盎然,不覺令人肅然起敬。
不但是我一個人有這樣的感覺,所有的人。也都發出了「啊」地一聲。
這時,我心頭湧起的第一個念頭是:不對啊!漢代或更早的資料之中,怎麼會記載巷苗人秘藏的事呢?據說,所謂天頭派秘藏,是清朝之後才有的。
我的疑惑,一定是很明顯地反應在神情上了,所以所長道:「衛君,你看了,就會明白。」
他說著,已把那三冊資料,一起捧了出來,攤開,每一根竹簡,約有三十公分長,五公分寬,大小一致。在竹簡上,刻滿了密密麻麻的字,每一個字,都只有綠豆般大小,可足卻筆劃清晰,一絲不苟,刻的全是大篆。這種字體,被稱為秦書八體之一,可以上溯到周朝,世稱為「籀青」,是中國古文字之中,文字發展已趨成熟程度的一種。
我先看了一眼,就問:「資料中有年代沒有?」
所長道:「沒有,我們曾把原物進行過碳十四測檢,證明是公元前八百二十年左右的物件。」
我皺著眉,在想:那是甚麼年代?由於良辰美景她們本身是「歷史人物」。所以對歷史特別熟悉,超過了專家的程度(專家也要查書的),她們已道:「那是周朝,周宣王時代。」
我「嗯」了一聲,她們又補充:「周宣王曾經命大將方叔征服荊蠻,可能曾深入苗疆。」
這種推測,自然只是臆測,作不得準,但三冊資料,確是那時所刻,殆無疑問。
我吸了一口氣,先伸手在竹簡上,撫摸了一下。所長忽然後悔:「衛君,真對不起,對你這樣的通人,應該讓你欣賞真物。」
我也顯得十分莊重——因為在我面前的,是非同小可的古物,我道:「不必了,一樣的——」
雖然先說了六個字,但是我的目光,已探過了近十片竹簡。
我心中暗叫了一聲「慚愧」——竹簡上所刻的大篆,我認得出的,不足四成。從認得出的四成來看,我看到的,都是天文現象的記載,這使我知知道秘藏的資料,只是三冊竹簡中的極少部分,這三大冊竹簡記載的資料,只怕包羅萬有。
我正自沉吟,溫寶裕已道:「我一個字也看不清,這叫藍絲去看,豈不是開玩笑?」
所長忙道:「藍絲姑娘即使看不懂,也會有專人解釋給他聽。」
溫寶裕道:「那就請你解釋給我們聽。」
所長一口答應:「好!」
他隨即就開始解釋。
各位看官,所長這一開始解釋,所化的時間之長,出乎任何人的意料之外。開始時,我們充滿了興趣,只要他說得越詳盡越好,但是幾小時之後,我們已要他盡量簡單,在又是幾小時之後(期間有豐盛的餐飲招待),我們道:「可以了,只要讓我們知道那有關秘藏的部分就可以了。」
因為到這時候,所長只不過解釋了三冊中一冊的不到四分之一!
(這「三大冊資料」,確知我所料,有關秘藏的,只是極少一部分——這一部分,我會介紹得比較詳細,因為那和本故事有直接的關係。)
(至於其他的許多部分,內容當真是包羅萬有,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乃至自然萬物,以及各種匪夷所思事情的記載都有,簡直是一部豐富無比的古代傳物誌。但由於這一切都和本故事無關,所以從略。)
(在那些資料之中,可以有無數個故事被發掘出來。)
(至於這些資料是何人所刻,是如何曾在該國國庫之中被發現,和本故事的關係也不大,所以雖然有趣之至,也只好割愛。日後,若有機會,把資料中有趣部分化成故事時,再一併交待。)
(這三冊資料,實在是史料中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