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緣起與意義

第1節 思維導圖法的緣起

英語教學泰斗喬伊·雷德(Joy Reid)博士在《不同風格不同的學習者》(Different Styles for Different Learners)一書中指出,人類的學習型態若以身體的知覺來區分,可分為視覺型、聽覺型、動覺型、觸覺型、團體型及個人型六類。每一種學習型態都有優點,但論及方便性與實用性,視覺型佔有極大的優勢,不但容易吸收信息,也方便表達想法。羅伯特·麥金(Robert Mckim)也強調,有效的視覺思考必須包含三種視覺意象:(一)知覺的意象:視覺對物質世界的感知,也就是我們看到並記憶在腦子裡的經驗。(二)心靈的意象:以知覺意象記錄下來的數據,並在腦中運用想像力產生出來的圖像。(三)圖表式的意象:運用塗鴉、素描或是以一種可溝通的圖表記錄思考過程,或與他人意見交流。

思維導圖(MindMap)是一種可視化的圖像,依照人類大腦最自然的思考方式,以直觀的圖解方式、網絡化地描述多個概念之間的關係,或呈現大腦思維過程,可以幫助我們激發創意、提升問題解決能力、記憶力與快速掌握並交換信息與知識的筆記技巧。今天我們熟知的思維導圖是東尼·博贊在1971年產生初步的構想,並在《啟動大腦》一書中,向世人介紹此一劃時代的學習與思考方法。博讚聲稱他是受到柯茲比斯基(Alfred Korzybski)的「一般語意學」(General Semantics)所影響。植基於語意學的思維導圖,是一種反應出我們大腦思考模式的可視化思考工具。

從博贊思維導圖的放射思考結構可看出與中國易經中的「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以及若干20世紀早期的學者研究的「圖解思考組織結構」(Graphic Organizer)非常類似。例如: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心理學家托曼(Edward C.Tolman)提倡的「認知地圖」(Cognitive map)、日本品管大師石川馨(KaoruI shikawa)所創的「魚骨圖」(Fishbone Diagram)、諾瓦克(Joseph Novak)和高溫(Bob Gowin)提出的「概念構圖」(Concept Map),尤其是1960年代美國西北大學的柯林斯(Allan M.Collins)教授研究的「語意網絡」(semantic network)已經具備思維導圖的雛形,因此也被稱之為現代思維導圖之父。

認知地圖(修改自What\'s in a name?Cognitive Mapping,Mind Mapping,Concept Mapping,2012)

魚骨圖

概念構圖(修改自余民寧,1997年) 語義網絡

第2節 為世界華人講授思維導圖法

在華人世界有組織、有系統地認識、學習思維導圖法,最早有跡可尋的是在陳英明老師,在國外參加思維導圖法研習課程之後,回國立即針對台灣的青商會友舉辦了一場分享課程。我很榮幸參與了該次盛會,接受陳英明老師的指導,可算是我對思維導圖法的啟蒙,也對日後產生了關鍵影響。1993年國際青年商會世界大會在香港舉辦,在眾多的研習活動中,我意外發現有一場創意思維導圖課程,於是再次投入思維導圖法的學習行列。由於這次是經由專業講師指導,對應用思維導圖法有了較清楚的輪廓,並掌握了正確運用的技巧與原則。回台灣之後,隨即在青商會各研習活動講授,並分享應用方法。

博贊在1994年10月受邀來台參加「思維導圖法講習會」且擔任主講人,活動獲得熱烈迴響,並開啟國內企業界的新思考習慣。我深感思維導圖法對提升學習能力與思考力有莫大幫助,且自己深深受惠。因此在1997年9月負笈英國博贊中心,投入思維導圖法專業師資養成之旅。先從基礎應用班、工作應用班、學習應用班奠定良好基礎之後,接著接受基礎講師與進階講師的培訓,成為當時全球華人第一位博贊思維導圖法認證講師,又系統地將課程引進華人社會,並針對華人的思維模式與語意結構修正學習方法,並與各種思考方法與學習策略相互融合,使思維導圖法成為具有實務應用價值的華人思維導圖法。

為了在華人世界更有系統性、組織化地推廣,我在1998年成立浩域企業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並以「孫易新思維導圖法」向台灣與大陸官方登記為註冊商標,同時與英國博贊中心簽約成為思維導圖法課程的台灣代理機構(Buzan Taiwan)。2004年我們公司經理陳資璧亦前往英國接受師資培訓,成為台灣第二位博贊思維導圖法認證講師。然而在此之後,前往英國博贊中心接受師資培訓的人數並沒有大幅增加,因素當然很多,但我認為這與近年來華人地區,尤其是台灣,思維導圖法教學方案的實證性與行動研究蓬勃發展且成效卓著有關。在此基礎上,誠所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海峽兩岸思維導圖法的培訓機構猶如雨後春筍,師資養成教育愈趨專業與健全,儼然已自成一格,本土化的「華人思維導圖法」教學與應用模式順應而生。

第3節 推廣思維導圖法的時代意義

在全球化的趨勢中,企業經營環境日新月異、變化萬千,知識就是權力,學習就是財富,企業經營者或是員工,都將無法長久以一種技能或知識作為永久競爭的優勢。身處知識經濟為主的社會經濟體制之下,「學習力即是競爭力與發展力」。因此,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在《全民終身學習》(Lifelong Learning for All)中特別強調,學會求知技能與培育學習能力的重要性,學習如何學習的能力是建立學習社會不可或缺的指標之一。

「學生基礎讀寫能力國際研究計劃(PISA)」總監安德亞斯·史萊克(Andreas Schleicher)也指出,國民多接受一年教育,相當增加3%~6%的國民生產毛額。今天,世界各國面臨的最大挑戰無他,就是如何提升國民的腦力素質。因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於1996年提出為了《學習:財富蘊藏其的中》(Learning:The Treasure Within)一書,強調人類為了要適應社會變遷的需要,必須終身學習,同時受到近二十年來科技與經濟結構轉變,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來創造就業與成長機會,已經是無可避免有其必要性。「學習如何學習」亦成為終身學習的關鍵質量指針之一,培養學習能力除了可以建立自信心之外,同時也是職場成功的關鍵因素。

北歐未來學大師林關(Mats Lindgren)接受天下雜誌專訪時指出,未來的商業競爭的核心競爭力不是靠生產線,而是「思考線」(thinking line)與「思考力」(thinking capability)。思考力是指能夠理解複雜的議題,快速發展出正確的方向、有創意、可執行的構想、概念和解決方案。為達此目的,必須具備系統化的思考流程,讓創意產生,變成可以執行的策略,產生行動。

從以上可窺知,不論是個人或組織,提升競爭力的不二法門就是終身學習,而學習是需要培養能力與應用策略。根據我在2013年的論文研究,從台灣思維導圖法相關論文研究中均可發現,思維導圖法確實是一項有效的思考與學習的工具、方法。我自己也是應用思維導圖法才順利通過多項公務員考試與「國立」大學碩士班、博士班考試,並且成功經營出全球華人思維導圖法第一品牌。我自始至終的理念是:

  • 事業經營成功,還不算成功;幫助許許多多的人把事業經營成功,才算成功。
  • 考試第一名,不是真的第一名;幫助許許多多的人考試第一名,才是真正的第一名。
  • 賺大錢發大財,不是真的富翁;幫助許許多多的人改善生活質量,才是真正的富有。

因此,在強調終身學習與講求學習方法的時代趨勢中,我希望能盡畢生之力、無怨無悔地將這一項學習利器推廣到華人世界,甚至是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也期盼經由更多讀者的散播,將思維導圖法普及到社會每一個階層。

《思維導圖應用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