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家應該明白,思維的元素在所有決策和問題解決當中都起著關鍵的作用。在解決問題時,可以嘗試從不同角度去思考,還可以運用思維元素分析該問題的邏輯結構。回憶一下思維的元素組成:
不論何時我們進行推理,都會暗含目的性,總會使用假定的信息得到我們想要的結論。不論何時我們進行推理,我們都會從某一個觀點出發來得出結論,解決問題。
當我們思考問題時,都會涉及思維的元素,因此我們可以對這些元素進行分析和評估。換句話說,每當我們要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或者想要弄清某些事情時,我們都可以仔細地瞭解我們思維的元素和步驟,從而逐步提高我們處理問題的能力。對思維元素和步驟瞭解越深、劃分越細,我們就越善於思考。
讓我們回到之前要解決的問題上來:到底讀大學的時候要不要參加工作?假設具體的情形是,你的父母只承擔你的食宿費用,可是你還想要一些額外的花銷。你也知道如果去打工的話,你的學習和社交生活的時間就會縮減。
我們看一下你在考慮這個問題時是如何運用思維步驟這一工具的。對於這一問題,我們只需要分析五個部分:
(1)目的。你思考這個問題的目的是想搞清楚:在上學的時候做兼職到底有沒有意義?情況如下:
1)你想有更多的零花錢。
2)你需要足夠的時間來學習。
3)你想要保持自己充分的社交活動。
(2)懸而未決的問題。你所要回答的關鍵問題是:在上學時做兼職對於我來說到底有沒有意義,或者說,做兼職會不會影響我完成自己的學習計劃和我所想要的社交生活?
(3)信息。在思考時,你所用到的信息至少可以分為三類:1能夠工作的可能性,2大學的學業要求,3你想要的社交生活信息:
1)工作信息包括:你所能勝任的工作種類、這些工作需要的工作時間,以及工作壓力(壓力大小會影響你的學習效率)。
2)學業的要求包括:1你每天大概需要的學習時間,以及每週上課所需要的時間。比如,如果你在週二和週四有課,而這些課都要求交一篇論文,那麼你會需要足夠的課餘時間來準備論文;2課程安排情況,即按照你的課程表可以選擇白天還是晚上工作。
3)你所想要的社交生活信息。比如你什麼時候想去參加活動,多久參加一次,等等。
4)下面幾個問題你更看重哪個?1學業有成;2有額外的花銷;3保證社交生活。
(4)概念。你在思考過程中所要用到的關鍵概念是:
1)更多的錢。在上大學的時候,你希望掙多少錢來提供自己的花銷?
2)保證學業。你期望自己的學業取得怎樣的成績?在考慮課業的準備時間時,你是想深入理解課程,還是簡單瞭解一下即可。你的「學業有成」定義在哪一個層面?
3)社交生活。你想擁有的社交生活,包括你想與朋友們共度多少時光,想在白天玩兒還是晚上玩兒。
(5)假設。在對這個問題的思考過程中,你會做出一些既定假設:
1)你要參加所有的課程,因此在上課時間不能去工作。
2)你一定要有一些交際生活。
3)不求深入地對課程進行深入研究,你認為每門課程拿個優秀即可。
4)因為你所有的朋友都在做兼職,你也想去做。
不管在思考過程中你做出何種假定,它們都會在你處理該問題的過程中起到關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