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林好漢佔山為王大多只有兩條路可走,被官軍剿滅或者受官府招安,像自生自滅那種都是些小打小鬧的角色,原本就成不了氣候。宋江選擇的是尋求朝廷招安,這已經成為他的政治理想。為了這個理想,宋江是逢人必說招安。捉到一個朝廷前來剿滅梁山的將領,宋江要說日後招安之事,見到朝廷命官宋江要說只等招安之事,就是在重陽節的菊花會上,宋江也沒忘了作曲填詞的說招安。說多了不免讓人心煩,宴會上說這事不免有些煞風景,因此上惹得武松反感:「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兄弟們的心。」李逵更是一時性起,把桌子也給踢翻了。不過,最早提出來招安的人卻是武松!
那是武松和宋江準備離開孔太公莊上,宋江約武松同去清風寨花榮處,武松怕連累了花榮,說:「只是由兄弟投二龍山去了罷。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這「招安」一詞才屢屢從宋江嘴裡冒出,以至於一說未來之事必定是招安。菊花會上武松的發作是在梁山座次排定以後的事情,為什麼最早由武松提出來的招安,又是武松第一個跳起來反對呢?這是因為,武松的招安和宋江的招安雖然歸宿一樣,但所走的道路卻不盡相同。那麼,武松的招安和宋江有什麼不同呢?
武松的招安是為國出力,宋江的招安是投降
在孔太公莊上,宋江約武鬆去清風寨花榮處,武松說:「哥哥,怕不是好情分,帶攜兄弟去那裡住幾時!只是武松做下的罪犯至重,遇赦不宥,……只是由兄弟投二龍山去了罷。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離開孔太公莊上,在宋江要去清風寨時兩人分手,宋江對武松說:「……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攛掇魯智深、楊志投降了,日後單去邊上,一刀一槍,博得個封妻蔭子,久後青史上留一個好名……」聽了宋江的話,武松根本就沒有接這個話茬。武松首先提出來的「招安」,宋江也是這般說了,武松為什麼不接這個話茬呢?這是因為,宋江的這段話裡有武松認可的道理,也有和武松不一樣的成分。
武松認可的道理就是,日後到邊疆去,一刀一槍,憑真本事,為國殺敵立功,也為自己青史留名。宋朝從立國到亡國,一直是邊境不寧,書中更是不斷提出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正是說明西部邊陲正處於長期戰備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像武松這種有一身武藝的人,到了那兒去是有用武之地的,明顯的例子就是史進的師傅王進、扈三娘的大哥扈成都去了那兒。但是武鬆去不成那兒,因為他殺了很多的人,朝廷正在通緝他,況且他「又做了頭陀」,因而去不得。武松犯的是重罪,任何大赦令都對他不起作用,所以,他想為國出力只有等到招安了以後才行。武松不能認可的成分就是「攛掇魯智深、楊志投降了」。首先,魯智深、楊志已經在二龍山站穩了腳跟,武松前去能不能被人容納尚且是個未知數,他憑什麼就能夠攛掇的人家投降?其次,假如就這樣無緣無故的投降了,武松等人照常會被處死。宋江自身就是一個例子,他千方百計求來的一紙招安詔書,結果是所有人都可以赦免,唯獨他不能夠赦免。更重要的是這不是武松的性格,如果是讓他屈膝投降,他當初何必再返回去殺張都監等朝廷命官?
武松的招安是讓朝廷感受到疼處,宋江的招安是向朝廷乞憐
那麼,怎麼樣的招安才可以為武松等人所接受呢?這就是讓朝廷知道他們是可用之才,並不是那種天生的強盜賊人。要想讓朝廷知道這一點,就必須先和朝廷派來的軍隊真刀真槍地干一仗,讓其感到疼痛,這樣朝廷(官府)才會放下身架來和你談判。否則,你一個強盜賊人,人家能夠一仗把你剿滅,誰會憑著這樣的「大功」不要,去幹些和賊人勾勾搭搭的招安勾當?一味的說投降,絕對不是武松所能接受的。呼延灼攻打桃花山那陣子,李忠、周通抵擋不住,只好請二龍山的魯智深、楊志、武松等人相助。楊志有一段話說得好:「俺們各守山寨,保護山頭,本不去救應的是。洒家……恐那廝得了桃花山,便小覷了洒家這裡。」也就是說,他們各守山頭,是可以不管不問的,但是不能讓官軍小看了。只有讓官軍重視,知道他們不是軟柿子,靠剿不能解決問題,這樣他們才可以真心實意地招安。就像吳用說的那樣:「等……大軍來到,教他著些毒手,殺得他人亡馬倒,夢裡也怕,那時方受招安,才有些氣度。」
宋江的招安之路不是這樣,他是乞憐投降,換來的只是屈辱。第一次招安,宋江「未見真實」就「心中甚喜」,當聽到正式的消息,宋江則是「大喜」,馬上對眾人說:「今日方為正果。」完全是一副得意忘形之態。吳用提醒他:「論吳某的意,這番必然招安不成;縱使招安,也看得俺們如草芥。」除了林沖這等招安的反對派不說,就是花榮、關勝、徐寧等人也覺得這樣的招安並不牢靠。果然,太尉陳宗善領著一班人來招安,那手下的人還不如江州城裡的牢子對待他這個罪犯!只因為宋江沒有在第一時間迎接聖旨,就被蔡京府裡塞進來的一個張干辦大罵:「甚是欺君!」說他們是一夥「該死的人」,並以讓太尉回去相要挾。不用說,這一幫浩浩蕩蕩的人群,大多都是藉著招安為由頭,來打秋風的。光是「濟州牢子,前後也有五六十人,都要去梁山泊內,指望覓個小福貴」。一句「濟州牢子」 說明,他們在人們眼裡並沒有改變罪犯的性質,不用說,朝廷也只不過是覺得自己在發善心施仁政而已。
第二次招安發生在宋江兩贏童貫二次打敗高俅之後。宋江雖然打了勝仗,因為他那個招安的思想,打這兩人總不似打祝家莊高唐州那樣,表面上熱鬧非凡,除了多死幾個人,並沒有照著要害處去打。這次並不是高俅等人要招安的,他雖然敗了兩陣,但還有一些本錢,皇帝要招安,他卻心有不甘。用吳用的話說,就是還沒有達到「夢裡也怕」的程度。因此,這個寫詔書的「翰林」在詔書的中間「開下一個後門」,留下了一句囫圇話,這就讓高俅有了空子可鑽。於是,「除宋江盧俊義等大小人眾,所犯過惡,並與赦免」,變成了「除宋江——盧俊義等大小人眾所犯過惡,並與赦免」。宋江聽到招安消息本來是感覺「喜從天降,笑逐顏開」,卻不想被兜頭一瓢冷水!幸虧吳用有所準備,讓花榮射殺了招安使者,三路軍馬夾攻濟州城,才沒有讓高俅賺梁山兵馬進城殺死宋江的陰謀得逞。
第三次招安,是在高俅做了俘虜,被擒上梁山之後。在山上,高俅是有承諾的,但是正如宋江所說的那樣,這等小人,是沒有信義可言的。可惜,宋江在平常時候能夠看出高俅是個「心地匾窄之徒,忘人大恩,記人小過」,而在招安問題上卻對這些人心存幻想。當然,童貫、高俅等人雖然沒有主動提及招安之事,但因為他們知道了梁山的厲害,也沒有再提發兵征剿之事,當朝廷提出來議論招安一事,他們也就不敢當廷反對。儘管如此,由於宋江在高俅面前一副搖尾乞憐、奴顏卑膝的醜態,童貫、高俅等人仍然把宋江等人「視為草芥」,招安後要把他們分開五路安置。宋江以下的頭領不幹,童貫等人又要把他們賺進城一網打盡,只是由於太尉宿元景的干涉,宋江等人才保全了隊伍。至此,一百零八個人,前去邊疆打仗,只有宋江、盧俊義得了一個正、副先鋒之職,實在是窩囊至極!
縱觀宋江走過的招安路,乞憐並不能得到赦免,只有在拿出真本事亮出真功夫的時候,朝廷才會坐下來認真對待招安一事。即便在具體問題上也是這樣。宋江截住去西嶽華山進香的宿太尉,想讓人家移步到岸上來說一番話,人家根本就對他不屑一顧,只一句話就把他打發了:「你等是何等人,敢造次要見太尉!」可是當宋江把隊伍一亮,宿太尉只得乖乖的跟著宋江走。看起來,只有一個「如雷貫耳」的名號不行,關鍵時候還得靠實力說話。
宋江領著這些受招安的人打和他們差不多一樣的強盜去了,這只能說明他們這些人就是這般認識,不能證明更多。用武松的話說,他是犯了重罪的人,受到了招安,去打其他強盜,也是去懲罰其他犯了重罪的人。武松和魯智深、楊志都是宋江招安的反對派,真正的招安了,他們也都接受了,這足以說明,他們反對的是投降性質的招安,並不反對為國家出力的招安。換句話說,在招安問題上,武松和宋江的終極目標是一致的,區別只在於招安方式。武松的招安是教朝廷感到疼,讓他們必須選擇招安;而宋江的招安是乞憐朝廷給予憐憫,最終得到的結果是被人視為草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