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故事不斷重演,中國數千年的歷史中,歷代名將難得善終,他們往往不是死在敵人手中,而是死在自己人的刀下。如春秋名將伍子胥被奸臣所害;戰國名將白起“死而非其罪”;宋朝名將岳飛被秦檜陰謀陷害等等。那麼為何古代名將都難以善終呢?
白起功勞太大死非其罪
白起是戰國時期秦國的名將,他在秦昭王時因屢戰屢勝,先後擔任左庶長、左更、國尉、大良造等職,被封為武安君。白起打仗非常殘酷,殺人無數,在率兵與韓魏兩國軍隊作戰時,“斬首二十四萬”;在長平之戰中,他把趙國四十多萬降卒全部活埋了,只留下240個小孩,讓他們回去向趙國報信,使趙國舉國為之震驚。
為了對付白起,韓、趙等國經過商量,派蘇代帶著重禮行賄秦國的宰相范雎,范雎擔心白起滅掉趙國後功勞太大對自己不利,便勸說秦昭王與趙、韓兩國講和。秦昭王同意了范雎的意見,把白起召回,白起聽說這是范雎出的主意,從此就和范雎有了矛盾。
後來,白起稱病不再領兵打仗,於是秦昭王一怒之下把白起削職為民,范雎等人趁機說白起被貶後對朝廷不滿,秦昭王很生氣,派人賜劍給白起,叫他自殺。白起臨死前說:“我把趙國幾十萬投降的士兵殺了,早就該死了。”由於白起“死而非其罪”,秦國許多鄉村城鎮都祭祀他。
韓信彭越英布三王先後被殺
韓信、彭越、英布都是漢高祖麾下有名的將帥。韓信叛楚歸漢後,被劉邦拜為大將,他“北攻燕代,東伐趙齊,南摧楚人之兵二十萬”,戰功赫赫,威名遠揚;彭越是秦末農民起義軍領袖之一,秦朝滅亡後,他曾助齊王田榮大敗楚軍,後來投靠劉邦,平定了大梁一帶,功勞很大;英布在秦末時因犯罪被判到驪山秦始皇陵服苦役,後來率領著他所結交的一夥人逃到長江上做強盜。齊王田榮叛楚後,項羽叫英布派兵攻打田榮,英布稱病不往,被項羽猜疑,劉邦趁機派隨何勸說英布叛楚歸漢。
由於有韓信、彭越、英布等將帥的鼎力相助,劉邦最終在垓下之戰中打敗項羽,統一全國。滅楚後,劉邦封韓信為楚王,封彭越為梁王,封英布為淮南王。對這幾個開國功臣,劉邦雖然論功行賞封他們為王,但非常擔心他們將來對漢朝不利,所以密切注視他們的一舉一動。
公元前201年,有人告韓信謀反,劉邦用陳平計把韓信抓住軟禁起來,並把韓信貶為淮陰侯。公元前196年,韓信密謀造反,被呂後和蕭何殺死於長樂鐘室。同年,呂後令人告梁王彭越謀反,將彭越滅族,並把彭越剁成肉醬,分給各地的諸侯。
當肉醬送到淮南的時候,淮南王英布正在打獵,他見到彭越的肉醬非常害怕,便暗中調集軍隊以防萬一。不久後,有人告英布謀反,劉邦親自率兵討伐英布,英布戰敗,整個家族無一人生存。
周勃被捕入獄,周亞夫嘔血亡
周勃在消滅諸呂的行動中功勞最大,但漢文帝對他並不信任,免了他的宰相職位,讓他回到自己的封地休養。後來有人告周勃想造反,漢文帝令人把他抓起來審問,周勃用千金行賄獄吏才得以釋放。名將周亞夫在平定七國之亂中立下汗馬功勞,但漢景帝認為周亞夫“非少主臣也”,因一些小事逮捕周亞夫入獄,周亞夫想不開,在獄中五天不吃不喝,嘔血而死。
名將之所以不得善終,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客觀方面,名將“戴震主之威,挾不賞之功”,手握兵權,位高權重,不被君王猜疑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沒有辦法消除君王的猜疑,必然會惹禍上身。另外,正如范蠡所說的:“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如果遇上只能共患難,不能共享樂的君王,名將更沒什麼好下場
主觀方面,一些將領功成名就以後,居功自傲,驕橫跋扈,對下傲慢,對上不敬,這些人不知自己身處險境,往往死於非命。英明的君主愛惜名將,想辦法與他們共保富貴,如唐太宗見尉遲敬德犯錯誤便及時加以糾正,宋太祖採用杯酒釋兵權的辦法與開國功臣和平共處。
明智的將帥深諳“月盈則虧,盛極必衰”的道理,深畏滿盈,或功成身退,或謙虛謹慎,使自己免遭傷害。如范蠡在輔佐越王勾踐滅吳後,知道“大名之下,難與久居”,毅然離開越國;南朝名將韋睿功勞越大越謙虛,梁武帝對他始終信任不疑;唐朝名將郭子儀謙虛謹慎,進退有節,平易近人,“功蓋天下而主不疑,位極人臣而眾不嫉”,他的善終完全得益於其過人的智慧和良好的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