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臨終前,據說留下了一封璽書說:一旦我崩了就根據這封遺詔行事,封霍光、金日磾、上官桀等人為侯。後來霍光等人就是以此為依據,當上輔政大臣的。結果有個叫王忽的侍中,悄悄說:武帝崩時,我基本上都在他旁邊,哪裡有遺詔封侯的事啊,是這幫人自己抬舉自己呢。結果這番話傳到霍光的耳朵裡。霍光去責備王忽的父親、衛尉王莽。王莽沒辦法,只好用毒藥殺死了王忽。
我以前曾寫過這個故事,結果好多人跳出來批評我說,亂講,王莽哪裡是生活在武帝朝的?對不起,這王莽不是那王莽。西漢同名同姓的名人實在是太多了。大家熟知的那個王莽,是西漢末年的外戚,最後篡位推翻了漢朝,建立了新朝,也是惟一一個當過開國皇帝的儒生。有意思的是,這位皇帝王莽,也陸陸續續殺死了自己的三個嫡子、第四個也在幾天後就被嚇死了。看來,這個名字的風水確實不好啊。
在王莽之後統一全國的東漢王朝,開國皇帝是劉秀,史稱漢光武帝。當初,劉秀還是新野一個擅長種田的小伙子的時候,就曾和別人一起去拜望過一個著名的占卜者蔡少公。蔡少公佔了一卦,說:「劉秀當為天子」,在座的人馬上接口說:「那肯定是說國師公劉秀吧?」那位劉秀,原名劉歆,劉氏皇室後裔,是皇帝最信任的左膀右臂,國家重臣,一代巨儒;就算要復興漢朝,朝堂上的那個劉秀有資格多了呀。這個種田的劉秀笑說:「你們太小看人了吧,怎麼就知道不是我這個劉秀呢?」大家都哄堂大笑。
再透露一下,劉歆本來就是讖緯之學的巨擎,蔡少公這類鄉野知識分子在占卜讖緯上面連其皮毛都不及。當初他為什麼改名為劉秀?應該是他已經發現了這個讖緯的線索。正如《漢書》應劭的注中所說的:「《河圖赤伏符》云『劉秀髮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斗野,四七之際火為主』,故改名,幾以趣也。」他是知道「劉秀」當為天子所以才改名為劉秀的。事實上,這個劉秀(即劉歆)後來也謀反了,事敗自殺。這個劉秀的謀反,比那個劉秀的造反,對王莽的打擊更大。
皇帝也重名,普通大臣就更多了。比如說,漢成帝一朝,既有丞相王商,也有大司馬王商,都是外戚。只不過,丞相王商,是宣帝舅舅的兒子;而大司馬王商,是成帝的舅舅,而他們兩個的家族,卻是死對頭(雖然沒有同時為官)。這兩個職位都位極人臣,最終,比較正直的丞相王商,被大司馬王鳳(另一個王商的哥哥)搞小動作下獄,王商氣得三天之後就嘔血而死了。
而大司馬王鳳,和他的弟弟們(包括王商),都是「一日五封侯」的主角,一時震驚朝野,王氏外戚的力量,主宰了西漢末年的整個政局;並且,王氏家族的王莽篡位,導致了西漢的滅亡。這時,又要提到另一個王鳳了,綠林軍的首領。就在王莽一朝的天鳳四年,王鳳與王匡等領導了饑民起義,史稱綠林軍。王鳳等人擁立了自己的皇帝劉玄(即更始帝),被為宜城王。
而王匡,更牛。王莽朝中的太師王匡(三公之一),就是出兵剿滅綠林的主力部隊的主帥之一;後來,太師王匡的任務就是鎮守洛陽。而此時,綠林軍的王匡已是更始帝的定國上公了,他的任務就是攻打洛陽。一個王匡攻、一個王匡守,攻城的王匡擒住了守城的王匡,更始帝的王匡打敗了新朝的王匡——更始帝進駐洛陽。後來,洛陽也成了東漢的首都。
這麼多同名的,都眼花繚亂了吧?為何會出現這麼多重名?一個原因是,當時的大姓很集中,而且,皆以起單字名為尊貴,重名率自然很高。更重要的原因是,裙帶關係葳蕤糾纏,互相通婚、聯姻、各種親戚關係,不管是在朝的、在野的,永遠是那幾個大家族在一起謀事;大家是對立、是鬥爭。日後,東漢出現了更多、更大的利益集團,豪強的禍害終於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