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太平公主為何沒像母親武則天那樣當上女皇

先看第一個問題。太平公主為什麼沒能像武則天一樣登上權力的巔峰呢?我覺得,至少有三個原因。

第一,太平公主的身份不如武則天。可能有人要奇怪了,太平公主是大唐公主,父親是皇帝,母親是皇帝,三個哥哥都是皇帝,翻遍中國歷史,也找不出比這更高貴的出身了;而武則天出身文水小姓,她的父親也不過是個暴發戶型的官員,怎麼能說太平公主的身份不如武則天呢?確實,論原始出身,太平公主確實比武則天高貴,但是要論起這兩個人在李唐皇室中的身份,太平公主就不如武則天了。對李唐皇室而言,武則天是媳婦,而太平公主是女兒。媳婦和女兒哪一個更重要呢?中國古代講「女生外向」,在父權制的傳統下,女兒在娘家只是客人,而媳婦才是家裡的主人。人們可以允許一個妻子替丈夫持家,也可以允許一個母親替兒子持家,但是,卻很難想像女兒替父親持家,妹妹替哥哥持家。

武則天能夠掌握權力,關鍵是她在李唐皇室擁有妻子和母親的身份。正因為她是唐高宗李治的妻子,所以她才能夠在李治生病的情況下名正言順地輔政,也正因為她是兒子的母親,所以她才能夠在唐高宗去世之後替兒子把持家政。甚至最後她把兒子一腳踢開,自己當皇帝了,人們也還可以理解為這是一個寡婦,面對不爭氣的兒子無計可施,只好乾脆替他把家業挑起來。只要最後她能把這份家業、這份江山還給他的兒子,人們就可以容忍這種行為,也可以接受她。但是,太平公主就不一樣了。太平公主是女皇武則天的女兒,是唐中宗李顯和唐睿宗李旦的妹妹,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姑姑。而無論是女兒、妹妹還是姑姑,一旦出嫁,對娘家的發言權就有限了。這樣一來,太平公主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先天的巨大矛盾之中,她之所以有勢力,是因為她是大唐的公主,但是,正因為她只是大唐的公主,她就沒有對大唐王朝指手畫腳的真正權力。在這一點上,她不僅不如武則天,連韋皇后也不如。

第二,太平公主的政治實力不如武則天。武則天在當皇帝之前,已經當了二十八年的皇后和五年的太后。她一生一直致力於培養官員,所以從中央到地方,從軍隊到政府,到處都是她安插的人手,她把這個帝國控制得很穩。而且因為她長期參政執政,用人得法,惠民有方,所以在官民之中已經樹立了牢不可破的威信,人們很習慣她的統治,也很認同她的統治。

太平公主就不同了。她雖然從武則天晚年就開始參政,此後勢力節節攀升,直到在睿宗一朝達到巔峰;但是,睿宗當皇帝的時間只有兩年,再加上當太上皇繼續掌權的一年,也不過三年時間。在這三年之中,太平公主雖然勢力強盛,號稱「七位宰相,五出其門」,但是她所能控制的官員其實很有限,僅僅限於最高層,缺乏真正的社會基礎,這樣的控制是不穩定的。因此,當李隆基發動先天政變,消滅了追隨太平公主的宰相和將軍後,她也就再無還手之力了。

第三,太平公主的對手遠比武則天的對手強大。武則天當皇帝的對手是她的兩個兒子,在他們面前,武則天有名分上的優勢。中國古代講究孝道,強調「百善孝為先」,母親對兒子擁有莫大的權威。母親控制兒子是順,兒子反抗母親就是逆。以順取逆,焉有不成之禮!但是太平公主就不一樣了。她最終的政敵是侄子李隆基。姑姑雖然也是長輩,但對侄子並沒有母親對兒子那麼大的權威。即使我們承認侄子對姑姑也要講孝道,那也是因為姑姑是父親的妹妹,愛屋及烏。所以,李隆基在政變之前反覆跟謀臣探討,殺死太平公主是不是就意味著對父親不孝?謀臣都說絕非如此,你幹掉太平公主,恰恰是安定你父親的位置,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孝順父親呢。這麼一解釋,李隆基的倫理困擾沒有了,心裡壓力也就沒有了,換言之,在名分上,傳統倫理決定了武則天對兒子有絕對的權威,而太平公主對侄子則沒有這樣名分上的優勢。

再看實力。武則天稱帝的兩個對手,無論是李顯還是李旦,從他們一生的表現來看,都只能說是個庸才,政治能力遠遜於武則天。武則天對付起這兩個兒子來並不費力。但是,李隆基就不同了。李隆基不僅在李唐王朝,就是在整個中國的歷史上也是難得的英主,政治能力遠比父親睿宗和伯父中宗強。拿實力不如母親的太平公主來對付實力強於李顯、李旦的李隆基,當然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正因為如此,太平公主雖然有政治抱負和政治能力,但是,她離皇帝的目標始終非常遙遠。直到生命即將結束時,她還只是在廢強立弱,在更換一個更好控制的人當皇帝這一步上下工夫,就算這一步走成了,她離皇帝的目標仍然有距離,何況連這一步都沒有實現呢!再來看第二個問題,太平公主的評價問題。作為政治人物,太平公主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首先,我們要肯定,太平公主是一個為維護李唐王朝立了大功的人。這從她的履歷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武則天晚年,政局不明朗,太平公主參與神龍政變,擁立中宗,確保了武周政權向李唐的回歸。中宗暴薨,她又策劃了唐隆政變,消滅了妄圖改朝換代的韋皇后,擁立唐睿宗李旦。可以說,太平公主的兩次出手確保了皇位在李唐皇室中的繼承,大唐王朝能夠薪火相傳,綿延近三百年,有太平公主的功勞。

其次,太平公主是一個有政治才華的人。孔子講過,為政之本在於「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從此,賢人政治成為中國傳統政治的不二追求,選賢任能也成為統治者的最高使命。用這條標準來衡量太平公主,她又是一個怎樣的政治人物呢?客觀說來,她的用人眼光,遠勝於兩個哥哥唐中宗和唐睿宗,堪比一代女皇武則天。史載太平公主喜歡仗義疏財,經常接濟士人,因此士人都稱讚她,願意追隨她。那麼太平公主招納的人才到底水平如何呢?我們還舉蕭至忠的例子。蕭至忠是太平公主提拔的宰相,最後也作為太平公主的死黨被殺。但是,他死之後十多年,唐玄宗李隆基還對他念念不忘。有一次,一個名叫源乾曜的中級官員,偶爾面見唐玄宗奏事,奏事完畢之後也就走了,自己並沒有太當一回事。可是,很快,玄宗就親自點名,把他提拔為戶部侍郎,沒過多久又當了宰相。許多人都非常奇怪,說源乾曜有什麼本事呀?怎麼皇帝就看上他了呢?雖然議論紛紛,但是都不得要領。後來,玄宗主動跟他最信任的宦官高力士解釋了。他說:「爾知吾拔用乾曜之速乎?」高力士說:「不知也。」李隆基說:「吾以其容貌、言語類蕭至忠,故用之。」我為什麼這麼快就提拔源乾曜呢?因為他的言談舉止太像蕭至忠了!高力士聽了大惑不解,就問道,蕭至忠不是謀逆辜負了陛下嗎?您怎麼還會挑選跟他一樣的人當宰相呢?李隆基長歎一聲說,蕭至忠是晚年走錯了一步,不該跟太平公主,否則不也是個賢相嗎!

從這個故事就可以看出來,蕭至忠的確是個人才,即使在政敵眼中、心中,他也還是個人才。他這樣的人才能夠心甘情願的為太平公主而死,可以就反證出來,太平公主在用人方面確實是有一套的。在這方面深得母親武則天的真傳,是一個有本事的政治人物。既然都具備了政治家的素質,那麼,在中國的歷史天空上,為什麼武則天像恆星始終閃耀,而太平公主僅僅像流星劃過夜空呢?為什麼她沒有得到像武則天那樣的評價?有兩個原因。

首先,太平公主始終沒有得到在政治前台表現的機會。武則天當了十五年皇帝,在此之前,她已經當了五年的攝政皇太后和二十多年的參政皇后。她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去展現自己的政治才華,也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為中國歷史的發展作出貢獻。但是太平公主就不一樣了。作為一個公主,她的權力是不公開的,雖然在唐睿宗時期,號稱每一件事都要先問「與太平議否?」但是,我們完全不知道到底哪件事經過了太平公主的決策,也就無從評價她的政績。

另外,因為太平公主至死都處於爭權奪利的道路上,遠沒有達到最終的目的地,所以,她的政治才華大多數也就展現在奪權而不是治國上。換言之,因為武則天已經是皇帝,而太平公主僅僅是想當皇帝,兩個人的側重點就不一樣了。對於武則天來說,權謀只是政治生活的輔助手段,而對太平公主來說,權謀差不多就是她政治生活的全部了。對於一個只搞權謀的人來說,怎麼能夠真正為歷史的發展作出貢獻,又怎麼可能成為一個真正的政治家呢?

其次,太平公主的個人綜合素質和武則天相比也還有較大的差距。我們只要看看這兩個人對財富的不同態度,就可以知道。武則天在她一生的大部分時間裡,都是非常儉樸的,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為了節省衣料,只穿七個褶子的裙子。但是太平公主可不一樣了,她以愛財著稱。作為武則天唯一活著的女兒,她的生活待遇一向優越。自從武則天末年開始,太平公主頻繁參與政變,屢立大功,經濟實力更加膨脹。到睿宗時期,太平公主不僅享受一萬戶的實封,而且還廣置田產。據《舊唐書?公主傳》記載:「(太平公主)田園遍於近甸膏腴,而市易造作器物,吳、蜀、嶺南供送,相屬於路。綺疏寶帳,音樂輿乘,同於宮掖。侍兒披羅綺,常數百人,蒼頭監嫗,必盈千數。外州供狗馬玩好滋味,不可紀極。」 什麼意思呢?說太平公主的田產太大了,凡是長安城周圍的好地,都被她佔據了。她的生活用品從哪兒來啊?那都是外地給她輸送來的精品,從江南的絲綢到四川的錦繡,再到嶺南的珍異水果,給她輸送各地特產的人絡繹不絕,在道路上互相都可以看見。她舉凡吃、喝、玩、用,都是同於宮掖,和皇帝一個規格。連服侍她的人都非比尋常,穿著綺羅服裝的高級侍女有好幾百個,一般的奴隸、老媽子就更多了,甚至達到數千人。

太平公主的財富多了,也就逐漸成了傳說,甚至一直到她死後一百年,還讓人羨慕不已。唐朝中後期大文豪韓愈曾經寫詩說:「公主當年欲佔春,故將台榭壓城闉。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屬人。」太平公主當年想要佔盡春光,她修建的亭台樓閣投下重重魅影,甚至把皇帝的宮闕都遮在了陰影之中。你想知道太平公主的田產到底有多大,她的花園到底走多遠才是盡頭嗎?那你就往南看吧,從長安城一直走到終南山,都根本找不到一塊屬於別人的產業。長安城到終南山,到底有多遠呢?五十里,這麼遠的距離,都是太平公主一個人的產業,那是不折不扣一個地產大鱷啊。這樣一個富婆,是不是應該做點慈善事業啊?多行善事才能夠收買人心啊。可是太平公主不是這樣幹的。她剛剛到長安的時候,不就跟人家寺院裡的和尚去爭那個磨面用的水碾嗎!雖然我們曾經說過那是她韜光養晦,但是,這樣的事情做多了,畢竟對政治形象不好,長安城的老百姓不買她的賬。

太平公主死後,玄宗李隆基抄了她的家,結果發現「財貨山積,珍物侔於御府,廄牧羊馬、田園息錢,收之數年不盡」。熟悉清史的朋友知道,乾隆皇帝有一個寵臣叫和珅,也是大肆斂財,到嘉慶皇帝即位後被抄家,結果抄出來的財物折合白銀八億兩,相當於朝廷十年的總收入。所以當時有一個說法叫做:「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其實太平公主跟李隆基的關係也是一樣,李隆基在那兒打掃打掃太平公主的家底,那就夠維持一陣子國庫的開銷了。太平公主這樣廣蓄私財,她這財產是從哪兒來的呢?還不都是從老百姓手裡搜刮來的。她置國家和百姓於不顧,又怎麼能夠受到人們的愛戴和認同呢?

正因為如此,雖然太平公主為李唐王朝的傳承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她沒有能夠從真正意義上影響中國歷史,也沒有能夠從真正意義上贏得人心。雖然一時權勢逼人,富貴潑天,但是一旦在政治上失敗,影響也就煙消雲散,就像流星劃過夜空一樣。

《武則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