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才人雖屬皇帝嬪妃序列,但她的主要職責是內宮的「機要秘書」,有證據表明唐太宗李世民一生並未寵幸過武才人。
誰是李世民身邊最美麗的女人
貞觀十年(636),李世民賢德的長孫皇后去世。長孫皇后與太宗皇帝是結髮夫妻,二人很是恩愛。長孫皇后的去世使李世民失去了一位賢明的內助、良佐和知音,太宗由此很是悲傷。當然,男人失去心愛女人的悲傷總會過去的,李世民雖然是一位偉大的君主,但他在對待美色上也不是一個偽善者,只要是美麗的女人,不管這個美女所處是什麼樣的身份和地位 都將會成為他寵幸的對象。
誰是李世民身邊最美麗的女人呢?太宗皇帝身邊有這樣一個女子,她長得是明眸皓齒、國色天香,這女子原本是李世民四弟李元吉的妃子楊氏。「玄武門之變」時,李世民殺了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逼父退位自己當了皇帝。李世民一見這位兄弟媳婦楊氏就被其驚艷的美色所迷倒,竟置輿論口舌不顧將楊氏納入後宮,立為「婕妤」,倍加寵愛。可見楊氏的美色是無人能敵的,連英明一世的太宗皇帝都難過楊氏的美人關。到了長孫皇后去世後,楊氏的美艷仍然在煥發著攝人心魄的光芒,李世民竟神魂顛倒,準備將這原本是自己弟媳的楊氏立為新皇后。沒想這事到了錚臣魏徵那裡卻不被買賬,魏徵認為太宗皇帝這樣做太過離譜,有失一個好皇帝的風範,於是毫不留情地進諫道:「陛下方比德唐虞,奈何辰嬴自累!」
魏徵是歷史上有名的剛正不阿、堅持原則的諫臣,李世民曾讚譽魏徵是他的一面鏡子。魏徵在反對李世民立楊氏為後這個問題上所用方法還是比較策略和聰明,他舉了一個歷史掌故來挖苦太宗皇帝。春秋戰國時期,秦穆公將女兒懷嬴嫁給了在秦作人質的晉公子圉。後圉逃歸,懷嬴不從。再後來圉的弟弟晉公子重耳流亡到了秦國,秦穆公很欣賞重耳,認為他有王霸之相,於是將女兒懷嬴更名辰嬴嫁給了重耳,後又連續將四位秦宗室美女嫁給重耳當妾。重耳後來雖然建立了王霸之業,但卻曾因娶過哥哥的女人而成為後世的笑柄。魏徵對皇帝說:「陛下你是要與唐堯、虞舜肩比功德的明君啊,現在怎麼能去立弟媳作皇后呢,這豈不將來要落後人笑談嗎?」李世民一聽魏徵之說,只好打消了立楊氏為後的想法。太宗皇帝把弟媳楊氏佔為己有封為嬪妃就已經很是出格的了,但普通老百姓並不知情,如若要晉為皇后,那可是要母儀天下向全體臣民頒詔公佈的呀。太宗在討好寵妃楊氏和保持自己的英名這兩件事情上他還是選擇了後者。不過,雖然太宗皇帝聽了魏徵的勸諫沒有執意去立楊氏為後,但李世民直到貞觀二十三年(649)龍馭歸天時也終是後位虛闕,他為了楊氏之故就再也沒有動過立皇后之念。
由此可見,唐太宗李世民後宮中最美麗和最受寵愛的女人不是武才人,而是楊婕妤。
誰是李世民身邊最有才情的女人
《新唐書》卷七六列傳第一后妃上《徐賢妃》載:「太宗賢妃徐惠,湖州長城人。生五月能言,四歲通《論語》、《詩》,八歲自曉屬文。」
徐惠自幼聰穎過人,容止也是美麗端莊。幼年的時候其父讓她用屈原的《離騷》體作《小山篇》,她略加思索竟脫口而頌——
仰幽巖而流盼,撫桂枝以凝思。
將千齡兮此遇,荃何為兮獨往?
父親徐孝德聽後大為驚異,於是這美女加才女的徐惠詩就在坊間廣為流傳。「太宗聞之,召為才人。手未嘗廢卷,而辭致瞻蔚,文無淹思。」李世民非常喜歡這個小鳥依人般的徐才人,徐才人很快就得到了侍寢聖躬的機會,皇帝在這個才女的青春身體上感到了龍心大悅,就將她父親升職為水部員外郎,沒多久徐惠就由正五品的「才人」躍升為正二品的「充容」。史載:貞觀末,李世民數度起兵討伐四夷和大興土木修建宮室,百姓勞怨,徐惠還直言上疏極諫,寫過一篇《諫太宗息兵役疏》收錄在《全唐文》中,李世民認為她言之有理,並「優賜之」。
後來李世民駕崩,徐惠「哀慕成疾,不肯進藥。曰:帝遇我厚,得先狗馬侍園寢,吾志也。」在太宗皇帝死後不久的永徽元年(650),這個才華橫溢、容貌美艷的女子就在對李世民的思念中哀傷地死去了,年僅二十四歲,死後被贈為「賢妃」,陪葬昭陵石室。
徐惠僅大武媚娘兩歲,被李世民召進宮幃封為才人的時間也就在十四、五歲間,但幾年下來徐惠卻從正五品的「才人」晉陞到了正二品的「充容」,可見太宗皇帝的寵愛有加,而武媚娘從進宮直到太宗皇帝駕崩出宮進感業寺為尼時也沒有任何職位的陞遷,終身為「才人」。從歷史文獻所載來看,武則天的才華是無法與徐惠比肩的。
由此可見,在太宗李世民宮中,最有才情的女子不是武則天,而是徐惠。
武才人在太宗朝沒有生產的記錄
史書明確記載太宗皇帝李世民一生共有35個子女,其中14個王子、21個公主,但沒有一個為武才人所生。武才人進宮正值豆蔻年華,太宗皇帝也春秋正盛,雙方都有較強的生殖能力,可為什麼沒有結果呢?太宗皇帝在人生後期也有生子女的記錄,武則天後來在感業寺被李治幸御後第二年就生下了兒子弘。武媚娘在太宗身邊度過了七年的才人生涯而沒有生下一男半女來,很大程度上說明李世民根本就沒有把她看上眼、沒有動過心,只把她作為一位身邊的才人女官在對待。李世民身邊不僅是美女若雲,有令他幾乎色令智昏的國色天香之楊婕妤和芳華絕代、才情卓著的徐充容,還有前朝隋煬帝楊廣之女楊妃和秀色可餐的陰妃、燕妃、韋妃、王氏,由此可見,武才人的嫵媚還不足以讓一代英主李世民為之動慾望之情。
太子李治不可能去招惹太宗皇帝的宮人
太宗李世民在晚年病中時,太子李治仁孝非常,親奉湯藥於塌前,不離左右。李世民見之勞累叫他去休息一會李治都不願意,他憂思父親的疾病以至於生出了白髮來,竟把李世民感動得老淚縱橫地說:「汝能孝愛如此,吾死何恨!」後來李世民在臨死的時候對顧命大臣長孫無忌等說道:「朕以後事付公輩。太子仁孝,公輩所知,善輔導之!」
其實原來的太子並不是李治,而是李承乾。李世民最喜歡的兒子也不是李治,而是李泰。李治之所以能當上太子一方面是因為太子李承乾與魏王李泰的結黨爭鬥故,另一方面是因為時為晉王的李治性格忠厚、老實。李世民實在是不願看到他當年在玄武門發動兵變殺兄屠弟的故事再在他兒子們的身上重演,所以,他在長孫皇后所生的三個兒子中選擇了性格近乎柔弱的李治來為儲君。李治在貞觀二十年進太宗內宮照顧父親病體時年齡不過十七、八歲,這樣一種年齡和性格的太子,他會去招惹父親的嬪妃嗎?李世民又是一個精明的君主,他為了江山社稷可以殺掉自己的親哥哥和親弟弟,為了李唐王朝的繼承穩定他不惜廢了太子李承乾,幽閉了自己最喜愛的兒子李泰。有這樣一位英明、嚴厲的父親還在世,才十幾歲的李治他敢去招惹父親的嬪妃嗎?
太宗皇帝派武才人去照顧太子在禁宮中的生活
李治後來在登基當了皇帝後,他從感業寺中接武媚娘入宮封為「昭儀」,後又進封「宸妃」。在永微六年(655)武則天被冊封為皇后時,唐高宗李治專門下了一道《立武昭儀為皇后詔》,詔曰:「武氏門著勳庸,地華纓黻,往以才行,選入後庭,譽重椒闈,德光蘭掖。朕昔在儲貳,特荷先慈,常得侍從,弗離朝夕。宮壺之內,恆自飭躬。嬪嬙之間,未嘗迕目。聖情鑒悉,每垂讚歎。遂以武氏賜朕,事同政君。可立為皇后。」李治在詔書中用了一個「王政君」的典故,當年漢宣帝就曾選了一個自己的宮人王政君賜給太子作太子妃,。這詔書明確告訴天下,當年他當太子侍奉先皇時,是太宗皇帝將武才人賜給了他,由此證明立武昭儀為皇后的合理性與合法性。
李治的這道《立武昭儀為皇后詔》在後世被很多人認為是一種欲蓋彌彰的障眼法,與掩耳盜鈴無異。但這裡還是透露出一個信息來,那就是李治在太宗朝就與當時的武才人有了瓜葛。《資治通鑒》載:「上為太子也,入侍太宗,見才人武氏而悅之。」
那麼在當時的境況,到底是太子李治與武才人暗生私情呢,還真是太宗李世民將武才人賜給了他兒子?前面已經分析了李治「忠厚、老實、仁孝」的性格,就算他在當了皇帝後性格都是相當的軟弱,況且當時他才十幾歲。完全有理由相信是因為李世民為方便太子在禁宮中來照顧他的左右,而在內庭置別院讓其居住,那當然就得有太監和宮女來侍候儲君,於是太宗皇帝就將他從未幸御過的、且容止美艷、性格堅定、才能卓著的武媚娘派去照顧儲君的生活,這就合乎情理,同時也才對得住自己性格仁懦的兒子。太子李治見到了與自己年齡相近的武才人,因為是父親所賜,他當然可以喜歡這個容貌嫵媚的女子。從男女相歡大多以性格互補的原理來看,忠厚、仁懦的李治喜歡上堅定、果敢的武才人是完全符合人生哲學邏輯的。後來他堅決地要立武氏為後的基礎也應該在此,那道《立武昭儀為皇后詔》也不能簡單地用「欲蓋彌彰」來推斷。
由於武則天當了皇帝,挑戰了封建社會的男權政治思想,顛覆了只有男人才能當皇帝的傳統。那些想極力維護「男尊女卑」統治觀念的人就大肆在武則天曾經當過太宗皇帝才人這個問題上大做文章,用情色的筆墨極端地放大她同太宗父子兩代人之間的關係,所謂「穢亂宮幃」就由此說來,這不過是那些偽善的男人們想在這位偉大的女性身上潑更多的髒水,以寬慰他們那卑微、庸俗和畏瑣的胸心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