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死前的48小時究竟做了什麼?為何自殺

清軍入關的時候只有八萬五千人,再加上吳三桂的三萬五千人,共十二萬人。而明末漢族的兵力足足有四百萬人以上。可是事情發展總是出人意料,四百萬人會被十二萬人打得落花流水。假設一下,當全天下都跑來圍攻你,敵軍兵臨城下,你卻插翅難飛的時候,該怎麼辦呢?大明王朝的最後一個帝王——崇禎帝朱由檢,他選擇了自殺。

1644年3月19日凌晨,明朝末代皇帝崇禎在北京煤山(現景山)自盡,陪伴他赴死的只有一名太監王承恩。在他自殺的時候,吳三桂的三萬多名勤王鐵騎已經到達了唐山,而李自成的大順軍兩天前就開始攻城,在這不到48小時內,究竟發生了什麼使得大崇禎皇帝放棄了最後的掙扎呢?有著精銳三大營、關寧鐵騎幾百萬軍隊的大明帝國為何會在不到如此短的時間內覆滅?

一個帝王,為什麼最後會選擇上吊自殺這樣讓人歎息的死法?崇禎皇帝死前的48小時究竟做了什麼,為什麼沒有逃跑呢?

我們先來比較一下中國幾位都城被圍的皇帝。北宋徽欽二帝在汴京被攻破後當了俘虜,是有前次勤王軍成功擊退金軍的經驗,沒有考慮到會滅國;明景泰帝在于謙幫助下打贏了北京保衛戰;建文帝國破身死,也是指望各地勤王軍到來,未曾想過敵軍能成功。

這樣看來,帝王們在面臨國家危難的時刻,倒都是不會臨陣脫逃的。不逃跑的原因,就是帝王對於軍隊的自信,所以崇禎皇帝沒有逃跑,很可能就是沒有把當時攻城的農民起義軍放在眼裡,也完全沒有想到,不到兩天的時間,京城就失守了。而且逃跑,也很有可能被抓做俘虜。

在這最後的48小時裡,崇禎皇帝嘗試過戰略轉移,卻最終失敗了。在李自成的民兵抵達北京之前,他就和大臣商量怎麼解決燃眉之急,得到的卻都是滿朝文武「皇上聖明,一切聽您的」這種敷衍的話語。崇禎皇帝生性多疑,平日裡大臣們就謹言慎行,生怕得罪了皇上掉了腦袋。此刻卻釀成了苦果,面對農民起義軍氣勢洶洶而來,崇禎皇帝卻束手無策。而為了名節,他堂堂一代帝王也不可能做出投降議和之事,只能坐在城中等待末日的來臨。

《崇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