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崇禎皇帝:只恨生在帝王家 鐵騎踏破塵世沙

(明史精選)崇禎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在西安,集結所有兵力,準備向京城進發,他將終結這已延續二百七十多年的帝國。在出發前,他發出了一道檄文,文中有八個字:「嗟爾明朝,氣數已盡。」對於上述八個字,崇禎應該是認賬的,因為不認賬不行。上台以前,憋足了勁要幹掉那個死人妖(閹黨魏忠賢),死人妖幹掉了,又出來黨爭,後金入侵,看準了袁崇煥,要他出來上崗,一頓折騰,後金沒能折騰回去,袁督師倒給折騰沒了,本想著臥薪嘗膽,忍幾年,搞好國內經濟建設,再去收復大好河山,結果出了天災,又出來若干人等造反。

調兵,幹掉若干人等,若干人等被幹掉,又出來了若干更狠的人(比如張獻忠、李自成),再調兵,把若干更狠的人,又打下去,投降的投降,跑的跑,正準備一鼓作氣……清軍打進來了。好吧,那就去打清軍,全部主力調到遼東,打個一年半載,好不容易把人熬走,後院又起火了,投降的不投降了,跑進去的又跑出來。很巧,又是災荒,大荒,沒法活,於是大家跟著一起造反。這種編劇思路,很類似於早些年的經典電視劇《渴望》,按照當時編劇的思路,就是找個弱女子,什麼壞事、孬事、噁心人到死的事,都讓她碰上,整體流程大致是,一棍子打過來,挺住,再一棍子打過來,繼續挺住,挺到最後,就「好人一生平安」了。

崇禎的故事就是這樣,他挨棍子的數量,估計比《渴望》女主角要多得多,抗擊打能力更強,但不同的是,他沒有一個好的結局。因為他的故事,是真實的,而真實的東西,往往都很殘酷。崇禎並非一個溫和的人,他很急躁,很用力,用今天的話說,叫用力過猛,但那個爛攤子,不用力過猛,只能收攤。

崇禎很節儉,他的衣服、襪子,都打了補丁,請注意,打補丁的,並不一定很節儉,往往很浪費,比如後來清朝的道光,衣服破了,讓人去打了個補丁,五十兩白銀,這哥們全然是敗家的,還說特便宜。而崇禎的補丁,是他找老婆補的,免費。此外,崇禎還有個特點:走路慢,因為走得快,裡面的破衣服就會飄出來——節儉是節儉,臉面還是要的。

他工作很努力,白天上朝,晚上加班,據史料記載,大致要干七八個時辰(十四到十六個小時),累得半死不活,第二天接著干。簡單地說,崇禎干的,是這樣一份工作:沒有工作範圍,沒有工作界限,什麼都要管,每天上班,不是跟人吵架(言官),就是看人吵架(黨爭),穿得破爛,吃得也少,跟老婆困覺較少,只睡五六個小時,時不時還有噩耗傳來,什麼北邊打過來,西邊打過去,祖墳被人燒了,部將被人殺了,東西被人搶了,等等。

這工作,誰幹?最不幸的是,崇禎以上所有的不幸,都無法換來一個幸福的結局——他的努力,終究失敗。但比最不幸更不幸的是(簡稱最最不幸),崇禎知道這點。知道結局(註:悲劇),也無法改變,卻依然要繼續,這就是人生的最大悲哀。史料告訴我們,崇禎應該知道自己的結局,他多次談到命數、氣數,經常對人哀歎:「大明天下,奈何亡於朕手!」然而他依然盡心盡力、全力以赴、日以繼夜、夜以繼日、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不到長城心不死、撞了南牆不回頭,往死了干,直到最後結局到來,依然沒有放棄,直到兵臨城下的那一天,依然沒有放棄。

《崇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