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紛立簡介 明朝宗室在崇禎自殺後建立的政權

南明(1644年~1683年)是明朝京師順天府失陷後,由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一系列政權。歷經三帝一王,共三十九年。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起義軍攻佔北京,崇禎帝朱由檢在煤山自縊。清軍入主中原,明朝宗室先後在南方建立政權抵抗清兵。包括弘光政權、魯王監國、隆武政權、紹武政權、永歷政權及明鄭時期。

永歷十五年(1661年)吳三桂率清軍入緬,索求永歷帝,十二月緬王將永歷帝引渡清軍,次年四月永歷帝朱由榔與太子朱慈煊在昆明被吳三桂所弒,明統始亡。此後明鄭政權繼續沿用永歷年號,但未再擁立明朝宗室稱帝和監國。永歷三十七年(1683年)延平王鄭克塽降清,清軍佔領台灣,寧靖王朱術桂自殺殉國,明朔始亡。

所謂南明的南是史學家加上去的,就像南宋的南也是史學家加上去的一樣。這些政權是建立在原來明朝的領土上,其實並不符合流亡政權的定義(仍在國內),只能說原來明朝中國的北方領土被清國的佔領,而被迫遷都、延續政權。就像宋朝失去北方領土、被迫遷都,仍是自稱宋,史稱南宋,並未因遷都而稱呼南宋政權為流亡政府,所以稱呼所有的南明政權是流亡政權,嚴格來說並不正確。至於永歷帝被迫避難緬甸後,則符合流亡政權之定義。

《崇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