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明朝最節儉的皇帝崇禎帝為何會丟了江山

明崇禎皇帝十分節儉。為縮減宮內開支,他把宮中萬歷時所儲藏的上等遼參拿到集市上賣掉,用來補貼國用,自己的衣服破了也捨不得更換,積下了大筆私房錢。

1644年1月,李自成百萬大師進逼北京。驚恐萬狀的崇禎皇帝召見吳三桂的父親吳襄等戶部、兵部的要員們,商量調吳三桂入關勤王。吳襄說,如果調吳三桂進北京,需要一百萬兩銀子的軍費,而國庫的賬上只有四十萬兩。對此,大臣們反覆上疏懇求崇禎皇帝拿出自己的皇銀內帑以充軍餉。皇銀內帑,就是皇帝的私房錢。拿自己的私房錢辦公家的事,對崇禎來說,無異於剜他的心頭肉。他向大臣們哭窮:「內帑業已用盡。」左都御史李邦華眼看社稷已危,皇帝還如此吝惜那些身外之物,比崇禎還著急,也顧不得話不好聽:「皮之不存,毛將附焉?」崇禎皇帝聽後,卻潸然淚下:「今日內帑難已告先生。」皇帝老兒都流眼淚了,大臣們還有什麼話說?

無計可施的崇禎皇帝只好號召群臣、百姓捐款。皇帝為了自己的江山都不肯出錢,大臣們自然更不肯幹。於是,崇禎派人通知國丈周奎,讓他捐十萬兩白銀,起個表率作用。周奎只好答應捐獻一萬兩。出任首輔多年的魏藻德,家藏萬金,只拿出五百兩銀子。不過,與這些叫苦裝窮的大臣閣老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個六十多歲的老漢,他將自己平生所得四百兩白銀全部捐獻給朝廷。崇禎皇帝聞聽大喜,將「錦衣千戶」官銜賜給老漢。可憐這老漢的「錦衣千戶」僅做了一天,次日崇禎皇帝便自縊於煤山,大明江山宣告易主。

李自成攻佔北京後,從崇禎皇帝的宮內搜出白銀多達三千餘萬兩,黃金一百五十萬兩。為了節省一百萬白銀而丟掉無法估價的萬里江山,這本是一筆再簡單不過的明白賬,崇禎皇帝到死也沒有算清楚。

《崇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