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揭秘:這三個女人為何讓乾隆帝又愛又恨

乾隆帝這三個女人,雖同為皇后,然則結局卻迥然不同:有恭敬,有討厭,有溺愛,形同霄壤,充分反映出乾隆帝這位風流天子所具有的愛憎分明的性格。有關史料記載,乾隆帝的後宮中著名姓的女人共41位,此中,有三個身份稀奇的女人,雖然同為皇后,乾隆帝對她們的態度卻迥然有別:一位給予恭敬有加的待遇,一位遭遇恨之入骨的厄運,一位是寵冠後宮的愛妃。

第一位是乾隆帝敬愛有加的孝賢皇后

這位皇后,就是乾隆帝的第一位皇后富察氏。雍正五年(1727年),她16歲的時辰,被雍正帝指婚給弘歷為嫡福晉。富察氏何以獲得禮敬呢?

第一,出身尊貴;第二,節儉,這位中宮皇后是十分節儉的;第三,勤勉。皇后在宮中十分勤勉,有責任心。照顧太后,勤用功懇,任勞任怨:「侍孝聖憲皇后,恪盡婦職。」(《嘯亭續錄》)照顧男子,更是無微不至,盡職盡責,最能體現東方女性的特點了。資料記載,乾隆帝身上曾長了癤子,很厲害,御醫說:「須養百日,元氣可復」(《郎潛紀聞二筆》)。皇后聽到這個新聞後,怕奴隸們照顧不周,便自動搬到乾隆帝寢宮表面,日夜照顧,直到一百天滿,乾隆帝康復之後才回宮。

三月十一日,乾隆帝一行達到德州,決定改行水路,沿運河北上。可是,就在這天晚上,皇后卻死在了船上。關於皇后之死,我們查閱了一些史料,發現是因為她的皇子病逝,悲傷過度,加之連日勞累,感染了風寒,不幸猝然離世。這真是誰都沒有想到的事變,真是太突然了。皇后此行,原本是乾隆帝精心安排,為她排遣愁悶的一次旅行,卻不幸讓她走上了不歸之路。就連皇太后都很驚訝,她聞聽噩耗,趕忙來到皇后的船上,看著死去的皇后,很久都沒有離開。

第二位是乾隆帝恨之入骨的烏喇那拉皇后

孝賢皇后去世後,在皇太后的主持下,冊立那拉氏為中宮皇后,綜理後宮事宜。那拉皇后,佐領之女,小乾隆帝7歲。可是,誰曾想到,15年後的乾隆三十年(1765年),那拉皇后隨帝第四次南巡途中,卻因故剪髮而忤怒了高宗,引發了一場軒然大波。接著,那拉皇后被打入冷宮,直至死去,也未能使氣忿已極的乾隆帝回心轉意。

皇帝和太后活得好好的,那拉皇后為什麼要無端剪髮呢?那不等於在咒罵乾隆帝和太后早死嗎?原來,滿洲舊俗,只有長輩或者尊輩去世才可以剪髮,意思是以發代頭,相等於殉葬之意。在宮裡面,只有皇帝和太后去世,那拉皇后才能剪髮,示意哀悼。

那拉皇后的一時衝動,隨即給自己和她的孩子帶來了毀滅性的襲擊,

第一,降低喪事規格。當皇后去世的時辰,乾隆帝正在承德打獵,他沒有回京料理,而是說「實皇后福薄,不能仰承聖母慈眷,受朕恩禮」(《清列朝后妃傳稿》),絲毫沒有傷心之意。並且下旨:「喪儀可依皇貴妃例行」(《清列朝后妃傳稿》),這就由禮部承辦的皇后國喪,降為由內務府承辦的家喪,二者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國喪是要佈告全國的,世界服喪,而家喪則只局限在皇宮之內了。

不許進入裕陵地宮,那拉皇后地位那麼高,卻沒有機會進入裕陵地宮,和皇帝合葬,真是太遺憾了。沒有自己的地宮,逝去的皇后被人神秘塞進了別人的地宮。典籍不記載,葬地不明,誰也不知道她事實葬到了那邊。不給謚號,謚號是對一個人的蓋棺定論,古人很器重這個。那拉皇后是清代唯逐一個沒有謚號的皇后。不給她設神牌,不許可後人祭祀,這是最厲害的賞罰了,尤其是不許可她的親生兒子祭奠她,太沒有情面味了。棺材質地低劣,出殯極其冷清。

就是這個女人,乾隆帝終生都沒有包涵她,對她真是恨之入骨,還牽連了她的孩子。皇后的兒子永琪原本很有盼望繼承皇位,可是,因為那拉皇后失寵,永琪也受到牽連,乾隆帝不給他封爵,於是,永琪煩悶寡歡,25歲就去世了。身後喪事也是極為冷清。

第三位是乾隆帝愛之愈深的孝儀皇后

毫無疑問,孝儀皇后是乾隆帝末了一位皇后,也是他生平中最愛的女人。乾隆帝五十歲左右的時辰,他眼中的貌美妃子,魏佳氏生怕是最佳的人選。

也正由於如許,魏佳氏在宮中如魚得水,順風順水,備受乾隆帝的寵幸,因而,也就有了最大的收成了。

這個女人姓魏佳氏,出生在一個五品管領的家庭,而且仍是包衣出身,以是,她入宮後,封號也很低下,僅是一個貴人。如許的出身,使她在宮中警惕翼翼,如履薄冰。也正由於云云,宮中的環境使她練就了一些能力,比如察言觀色,比如見風使舵,等等。

從魏佳氏的宮中封號可以看出,她是扎踏實實的由最基層的貴人升起,幾乎沒有跨越任何一個等級,可謂穩中求進。到終極,她的封號已經是最高的了,由於到乾隆三十年,她晉封為皇貴妃,皇后在第二年去世,至此,直到乾隆四十年(1775年)魏佳氏去世,這十年的光景,後宮之中沒有皇后,她就是宮中的老大了。

《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