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家也「隔輩親」 康熙傳位雍正多是因為乾隆?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愈感身體欠佳。就在這年諭令皇四子胤禛到天壇代行冬季的祭天大禮。然而大典後不久,康熙便在十一月十三日晚上戌刻駕崩了。康熙駕崩後7天,皇帝的遺詔公之於世。遺詔宣諭「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恭,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幾天後,胤禛在太和殿繼位登基,改年號為雍正元年。

奇怪的是,康熙生前沒有談過立誰為儲君的事。這紙突如其來的遺詔不免讓人懷疑,這紙詔書真的是出自康熙嗎?在民間,一直盛傳著雍正改詔篡位說。

傳說,康熙原來是在傳位詔書中寫明「傳位十四子」的,但是雍正卻暗中將「十」字改成了「於」字,使詔書變成了「傳位於四子」。皇位到手後的雍正,為了封人之口,又找借口將皇十四子囚禁在康熙陵,意圖掩人耳目,他們認為這是雍正帝做賊心虛的表現。

但這個傳聞後來被史學家否定,因為根據清朝的用語規範,凡書寫皇子時,均寫為「皇某子」。目前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1000餘萬件清代檔案中尚未發現一個例外。按照這一書寫習慣,遺詔應寫成「傳位皇十四子」。如果將其中的「十」字改成「於」,就成了「傳位皇於四子」,就讀不通了。而且,清代「於」、「於」二字是不能互用的,像詔書如此正式的文件中應該用「於」字。所以,他們認為改詔一說不成立。

此外,「隆科多改詔篡位說」、「年羹堯改詔說」、「雍正投毒篡位說」等流傳的民間說法也為眾多學者所質疑。目前,雖然有很多懷疑的傳說,但大多數歷史學家認為雍正的即位是合法的。

康熙在立儲一事上一直很猶豫,認為他要傳位於胤禎,是缺少歷史依據的。何況胤禎在西寧府收受賄賂一事,康熙極為不滿。祭天大禮只有真命天子才可行,而康熙令胤禛代行則可見他確有立胤禛為繼承人的考慮。還有就是,康熙尤其喜歡胤禛的兒子弘歷,所以有學者猜測,康熙可能有隔輩的考慮,要為大清立下兩代聖主。

《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