軼事 光緒皇帝問老師翁同龢「你能吃得起雞蛋嗎」?

清朝掌管「宮禁」事務的機關,叫做「總管內務府衙門」,又稱「後門衙門」,與其他衙門不同的是,它不管國家大事,只管皇上的私事,內務府是個油水特別多的部門,因為紫禁城內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由內務府掌管,其最高官員為總管內務府大臣,直屬於皇帝,而出任此職務者多為皇帝親自簡任之親信,亦或為八旗貴族與宗室。能進內務府的人,大多出自正黃、鑲黃、正紅三個滿軍旗系皇室。因此,除了個別大臣,內務府差不多被三旗世家所包辦了,因此有了「視中飽舞弊,如奉明言」的現象。

參照光緒朝的《大清會典》可知,內務府主要的機構有:廣儲司、都虞司、掌儀司、會計司、慶豐司、慎刑司、營造司等處,此外還有不少附屬機構,如三織造處、內三旗參領處等。整個機構的規模相當龐大,幾乎就像是推動整個清朝國家事務六部機關的縮影。曹宗儒在其《總管內務府考略》中,對內務府的職掌有一番評判:「……總管內務府衙門擬內閣,內務府大臣擬閣揆,廣儲司擬戶部,都虞司擬兵部,掌儀司擬禮部,慶豐司則因清代起於遊牧,故甚重之;而會計司擬稅關與丁糧之稅收,營造司擬工部,慎刑司擬刑部,至於吏部銓選之事,則歸之於坐辦堂郎中」。

內務府有著嚴格的管理制度,比如內務府七司之一的廣儲司,是掌管內務府府藏和出納的總機構。廣儲司下設六庫,儲藏著金、銀、珠、玉、珊瑚、瑪瑙和寶石等物品的為銀庫,是六庫之首?康熙十七年(1678年)開始,內務府向皇帝奏報各種事務的題本也存放在了銀庫裡。銀庫設在明嘉靖年間建造的紫禁城太和殿西側的弘義閣內,設員外郎、司庫、司匠、庫使等共25人。按照規定,銀庫開庫收發都有明確的時間和人員限制,若遇有急需要開庫,需逐級上報。在得到內務府堂郎中的准許時,方可開庫。開庫之時,一定要有庫官二、三人在場。

閉庫時,庫官二人要共同簽畫鎖封後,再將鎖封粘在鎖上。每晚有庫官一人值班,但值班的人卻不能掌管鑰匙,而是由乾清宮侍衛將六庫的鑰匙集中起來保管,待第二天再分發給六庫,這就是清朝皇宮著名的門鑰制度。對於銀兩及珠寶等物品的出納,每月要按照舊管、新收、開除、實存這四項送司核對,然後送交內務府堂奏銷。年底要造黃冊題銷並造藍冊呈堂查核,每五年皇帝親派大臣進行盤庫一次。儘管各項規章制度如此的嚴格,依然抵制不了內務府的貪污現象。皇帝再聖明,家務事也不可能件件親歷親為,得需要手下人去辦理,內務府的人手中掌握著此等權利,天天看著白花花的銀子在自己手裡流來流去,總會有眼紅的時候,只不過內務府賺油水也賺得太多了些。

有資料記載:清朝內廷每年要用掉近四五百萬兩白銀。清末李元伯《南亭筆記》裡記錄了一則「雞蛋問題」,說的是光緒小皇帝喜好吃雞蛋,一天要吃四個。四個雞蛋在光緒時期也就十二三個銅錢而已。而御膳房獅子大開口,開價整整三十四兩銀子。光緒有次與他的老師翁同龢閒談,說道:「雞蛋真好吃,可這東西這麼貴,翁師傅你能吃得起嗎?」翁同龢深知其中貓膩,知道是內務府的人虛報冒領,但又不便直說,只好推脫道:「回皇上,臣家中或遇祭祀大典,偶一用之。否則不敢也。」這樣一來,光緒皇帝吃雞蛋就可以吃掉一萬二千四百一十兩白銀。管中窺豹,由此可知,內務府通過虛報帳目,低價買進,高價賣給皇帝,冒領銀兩大肆貪污的現象有多嚴重和普遍。政治清朝內廷一年用掉四五百萬兩白銀,也就不足為奇了。

清人筆記中經常有內務府貪污之弊的記載。何剛德《春明夢錄》中說,道光皇帝很節儉,平常穿的湖綢褲子的膝蓋處破了個洞,仍不捨得扔掉,便讓內務府去縫補一下。誰知後來花了三千兩銀子,比買一條新褲子貴多了。道光責問為何這般貴。內務府回答說,皇上的褲子是有花的湖綢,剪了幾百匹綢才找到對應相配的圖案。

鄧友梅先生的小說《那五》裡兩句話謔稱:「房新樹小畫不古,此人必是內務府。」說的是如果簇新的大宅裡,樹是剛植的,牆頭沒有蒿草,書畫是今人手筆,便可斷定其業主是新暴發的內務府官員。

清朝內務府的中飽、舞弊的事,當然不止這一兩件,完全可寫成厚厚的一本書。皇室的用度,因為內務府太監從中牟利,大得實在是沒了邊際。

《光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