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老師考場吃人參中狀元 曾國藩被室友欺負

記得當年念大學時,每學期初都要痛下決心:從這個學期開始,緩慢而從容地用功,及時地消化課程,不要等到臨考前一兩天開夜班車。

然而,人的劣根性比江山還要強大,每到期末,才發現誓言已頂著厚厚的灰塵放在高閣上,還是在考前四十八小時才想起要用功,還是在深夜的燭光中懷著對學分的恐懼做背水一戰,還是眨巴著疲倦的眼皮在考場上拚搏。

從容的學習對於我而言,永遠只是一個神話和笑話。

其實何必內疚,當年的大清狀元翁同龢何嘗不是眨巴著疲倦的眼睛在考場上一搏呢?

清代奇聞:

爆竹聲中爭狀元

翁同龢,光緒皇帝的老師,咸豐六年(1856年)殿試一甲一名,也就是常說的狀元,當時才26歲,可謂少年得志,然而,翁老師當年逐鹿科舉考場,卻也有些狗血的故事。

當翁老師還是翁同學的時候,最大的對手是孫毓汶。孫同學來頭不小,算是科場江湖的世家,他爺爺是大學士孫玉庭,他爸爸是尚書孫瑞珍,他哥哥孫毓桂是道光二十四年狀元,講這些只是想證明兩點:第一,孫家人讀書很厲害,孫同學在這種環境的熏陶下,自然也厲害;第二,混得好的人從來不會知足,總是有錦上添花的衝動,既然哥哥是狀元,何不來個兄弟狀元?

看看翁家這邊的人口素質,也非等閒,翁爸爸翁心存也是大學士。

兩位同學學習成績差不多,很難分伯仲,偏偏趕在同一年考進士,同一年殿試,可狀元只有一個,從不會有雙黃蛋,也不會有什麼榮譽狀元或者最受歡迎進士獎之類的安慰獎項。誰考第二都沒面子。劉禺生所撰《世載堂雜憶》說,「是科狀元,無第三人敢爭,非兩人莫屬也。」

想法讓對手睡不著

如果實在要找出二人的差距,那就是距離考場的遠近有差距。清廷規定,考生在離殿試的前一夜,必須住在離考場不遠的地方,例如可寄宿在朝門附近。這樣規定可能是為了防止考生遲到。孫家住在離皇城不遠的地方,翁家住得稍遠。在這個時候,於是不正當競爭手段浮出水面。

就在考試前一晚,孫家忽然邀請翁同學來吃夜飯,兩家都是世交,翁拗不過這個面子,於是赴宴。這赴的雖然不是鴻門宴,但至少是不懷好意的宴。吃吃喝喝,聊天談地,不覺就是深夜。孫家的人忽然很關心地說:「小翁,明兒個大早就要殿試,你趕緊回吧。」翁同學吃喝得累了,聊得也累了,然後還得三更半夜趕回家,也累。

更累的在後頭,翁同學回到家,倒頭要睡,卻不知道宿舍外面的人家有什麼喜事,放了整夜的鞭炮,那時候還沒有煙火管制,由他放去,「徹夜不斷」。翁同龢一宿沒睡。

而他的競爭對手:孫毓汶。早在翁同學在他家吃喝聊天的時候,就熄燈就寢了,精神養得足足的。

第二天天未明,入考場,孫同學精神抖擻。翁同學拿起筆來毫無精神,不由得心中長歎:「狀元必屬孫同學無疑了。」

翁同學正仰天長歎間,忽然想起袋子裡還有一樣法寶:兩顆人參。人參不是作弊武器,考官未沒收。翁同學將那人參當成齊天大聖的救命毫毛,拿起來往嘴巴裡一塞,頓時,奇跡出現,《世載堂雜憶》記錄:「神志奮發,振筆直書,手不停揮,一氣到底。」

反而超常發揮

此刻,全大清王朝的人們,哪怕是全地球的人們,都不能阻止翁同龢同學成為狀元了。一氣呵成之後,翁同學拿起試卷得意地笑一笑:「對不起,不管你們孫家用什麼手段,狀元是我的啦。」

那一年,清王朝的狀元是翁同學,孫同學屈居第二。從此,人們都稱他「人參狀元」。按照周星馳版唐伯虎的說法,這人參實在是考取狀元,臨場發揮,提神補腦,化險為夷,對付敵人暗算的考試必備良品。

趣聞:

曾國藩考前被室友欺負

據筆記《清代之竹頭木屑》記載,晚清重臣曾國藩年輕時趕赴鄉試,住在長沙岳麓書院,跟某位考生同屋。這位室友的書桌隔窗戶有一段距離,可以放下一張書桌,曾同學為了取光,於是將書桌挪到窗戶邊,室友咆哮起來:「我就靠著這扇窗戶的光讀書,如今被你遮住了,我還能讀書嗎?」曾國藩很為難地說:「那你說,我書桌放哪裡好?」室友指著光線比較暗的床側說:「可置此。」曾同學也不計較,將桌子放在室友指定的地方。

責怪曾國藩壞風水

曾同學可能為了從學習狀態進入應試狀態,半夜還在用功。

偏偏還是很大聲地用功,曾國藩家書裡曾經說過,讀書要讀出聲來,要「吟詠」再三。看來他很年輕的時候就在實踐這個理論了。這妨礙到室友睡覺了,室友狠狠地教訓曾同學:「拜託啦,平時不用功,如今在睡覺的時候來聒噪,還叫人睡覺嗎。」曾國藩也不回嘴,於是壓低分貝,低低地唸書。

若干天後,鄉試放榜,低調老實的曾國藩上榜了,那位很張揚很囂張的室友名落孫山。不想這位同學真是朵奇葩,居然也能為自己的落榜鎩羽找到風水的理由,他用拳頭敲打著床咆哮:「此屋風水,當為我得,今乃為汝奪去。」我老早看中這屋子的風水,偏偏被這個姓曾的佔了便宜。

同考的同學們實在看不下去,於是質問這位「奇葩」同學:「曾同學怎麼坐都是你擺佈的,怎麼能說人家佔了你的風水呢?」這位室友更怒了,強詞奪理說:「風水就是這樣被他搶走的。」

從翁同學和曾同學的例子來看,任何的暗算和囂張,對於有真料的人而言,只是一種逆向幫助而已。

分析:

人的應急功能促發才華大爆發

翁同龢能轉危為安,化被動為主動,固然和人參的刺激提神作用有關,但主要還是和人的應急功能有關。有些人被譽為「急才」,越是緊急時刻越能發揮,這就說明他的應急功能比較發達,這類人如果處在從容淡定的狀態,反而不能促發他的才華。狀況越是緊急,形勢越是危急,反而倒是形成一個狹窄的出口,讓才華呈噴發狀態。

從這一點,得出一個感悟,學習狀態和應試狀態有的時候未必是一回事。

鄙人過去設想的緩慢而從容地用功,淡定地應對考試,不用三更半夜點蠟燭用功,這種狀態或許是不存在的。

人除了有學習狀態,還有應試狀態,在應試前夕,必須跳躍性進入戰鬥狀態,高密度地,高頻率地重複過往學習過的知識,在這種「劇烈運動」的刺激下,會產生新的靈感和能力。高強度的「溫故」,導致「知新」。

如果孫家人「暗算」翁同龢屬實,那翁同學得感激孫家,因為是孫家用非常手段促使翁同學進入應試狀態。

當然,平時的學習狀態才是最根本的基礎,否則,在翁同學嘴巴裡塞一百根人參,也換不來一個狀元。

《光緒》